您有新信

 
[佛教] 阿底峡尊者传
#1
杰克零
发信站: 无名小站 (bbs.wretch.cc )
                                  阿底峡尊者传



                                        如英法师+松锦老师+玉凤老师+世□老师

    阿底峡尊者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他对教法有很大的贡献,将佛法从印度带到西藏,

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做这样一件事,首先一定要有善知识存在,还要众生的福报

够,此外还要有一群宿世跟随师长的弟子,愿意承接师长的教法。


    尊者的诞生、学习与成长 (玉凤老师)



    阿底峡尊者出生於印度,他原本是邦伽罗国的王子,邦伽罗国在印度是一个很大的国

家。阿底峡尊者长相非常庄严,3岁就学会算数,而且在很小的时候就见过度母,因此每

当他遇到困难时,就会向度母请求,而度母也多次给予他指引与提醒。尊者11岁的时候,

他的父亲为他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宴会,许多国家的公主都应邀出席,看到这麽多漂亮的公

主,尊者就稍微起了贪心,这时候度母就来跟他说:你552生都是持戒清净的大比丘,你

要小心,不要起贪念啊。



    阿底峡尊的第一位老师叫做胜敌婆罗门,尊者第一次遇到他的时候,就觉得非常想要

跟他学,而胜敌婆罗门也非常喜欢阿底峡尊者,并且还告诉他一定要出家修行,当他把所

有的东西都教给阿底峡尊者之後,就告诉他继续到某个地方去找一个人,可以再跟著他学

习。就这样尊者跟随许多位老师学习,而每位老师一见到尊者都非常的喜欢他,也都尽全

力想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尊者,尊者更是常常一见到老师,老师随即开始为他讲法,并且只

要听完老师的讲授,马上就能完全了解。曾经,大师在跟随许多获得成就的上师前,学

习、精研金刚乘而成为对一切密经及教授成为最善巧者,当下心中生起了自以为精通密教

的思想时,梦中见到空行母向尊者展示许许多多从未见过的密教经卷,自此之後尊者消除

了慢心,持续学习更多的经典、教授。有一段时间,阿底峡尊者一心想要学会可以快速成

佛的方法,他一边思惟这个问题一边绕佛,这时候他周围的许多雕像以及天上就传来声

音,告诉尊者,一定要修学菩提心,因此成熟了向金洲大师学习圆满菩提心教授的因缘。

渐渐的,阿底峡尊者将各宗各派都学遍了,除此之外,他还能融会这些内容,了知各宗派

互相的关联,对整个教法都有很清楚的认识。许多次他在与别人辩论的时候,一开始大家

对於辩论的内容还可以理解,之後能理解的人就越来越少,往往辩论到最後,只剩下与他

辩论的人懂得辩论的内容。此外,尊者还是一位持戒非常清净的人,他在出家後对言行举

止都非常谨慎,绝对不说别人的□言□语,由於持戒清净,身上都会散发著一种因持戒而

得的香气。就这样,阿底峡尊者成为印度非常有名的人。



    藏王舍身尽财迎请尊者入藏 (松锦老师)



    当时的藏地,有两位对藏地佛法的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国王,一位是智光法王,另外

一位是菩提光法王,因为这两位法王的努力,得以迎请宗大师入藏。智光法王,形容当时

的藏地像「鬼城」,有几个重要的特徵:其一为各宗各派邪见非常多,僧俗二众互相攻

击、伤害,延续了好几百年,其二为当时藏地佛教的见解,非常的混乱,甚至有一种说法

是什麽都不要做,只要学空性就能成佛(这是一个大邪见)。因此当时西藏的人民生活非常

困苦,佛法也很衰退。



    智光法王深刻的觉得,唯一的方法就是到印度去请一位真正具量的老师来到西藏,振

兴佛法。於是智光法王送21位聪慧的孩子到印度求法,还特别嘱咐:「金钱不是问题,务

必请回具量师长!」。可是求法之路非常艰辛,最後只有宝贤译师和善慧译师两人回国,

不过终於知道在当时的印度,阿底侠尊者被尊称为「能仁第二」!所谓的「能仁」就是指

佛,而阿底侠尊者因为将佛陀住世以来所开显出来之各宗各派集大成於一身,大家相信只

有尊者能将佛法振兴起来,所以尊称之。



    不久之後,法王请精进师子往再次赴印度迎请尊者入藏。精进师子到印度後,终於见

到阿底峡尊者,但是尊者回答:「我只会有两个原因会入藏,第一,是为了钱,第二,是

因为我发了菩提心,但是,我不要钱,我也没发菩提心,所以请回吧!」



    为了迎请尊者入藏,法王开始在藏地各处□集黄金,最後为了寻找黄金,为藏地的另

外一位外道国王所掳,因为外道藏王不希望法王迎请尊者入藏振兴佛法。菩提光王为了拯

救智光法王的性命,却又不愿意兴兵攻打致使生灵涂炭,因此与外道王谈判,外道王欲令

法王二人无法迎请尊者入藏,因此提出两个条件,一为放弃迎请尊者入藏并且归附於外道

王,二为献上与智光法王身体等重那麽多的黄金。然而在当时的藏地,黄金非常稀有珍

贵,菩提光王很努力的□集了全国所有的黄金,最後□集到了只差一个头的重量的黄金,

外道王仍不应允。菩提光王没有办法,去见了智光法王,法王以非常坚定的意志告诉菩提

光王:「从无始以来,我从未为正法舍命,这次能为正法舍命,我很庆幸。这些得来不易

的金子,一点都不要给外道王,务必用之迎请尊者来藏地!」最後智光法王死於狱中。



    菩提光王自此之後,专心致力於迎请尊者之事上,招来□错译师说:「智光法王和

我,集全国的金银财宝,很努力的希望迎请尊者入藏,智光法王甚至因此而丧失生命,希

望译师能帮助我,到印度去迎请尊者来藏地!」□错译师起先因为年纪大了,不太想去,

但是又想到智光法王与菩提光王这两位国王,都这麽努力的想迎请善知识来藏地,自己身

为比丘却对法这麽不希求,心生惭愧,最後毅然决然的扛下了到印度请法的重担!



    □错译师带了菩提光王所集之黄金,踏上往印度之路,途中遇到许多危难,幸得大悲

观音菩萨的各种化现化险为夷。终於到了印度,欲求见尊者,然而大家心知译师带了这麽

多的财宝到印度,必定是为了迎请尊者离开印度到别的地方去,印度人当然不肯,因此没

有人愿意告知译师。在一个很特别的机缘之下,译师藉大悲观音所化现之孩童之帮助,终

於见得尊者,与精进师子向尊者禀报两位法王以及藏人为了迎请大师入藏的种种努力,至

诚恳切的祈请尊者入藏。尊者感於藏王如菩萨般之行谊,不再拒绝,回应因为掌管印度大

大小小八百多间寺庙,还有许多事情尚待处理,必须慎重考虑。



    尊者殷重向度母启白三个问题:「1.如果到西藏,对佛教及众生是否能作饶益? 2.

是否能够圆满藏王菩萨的愿? 3.身体与寿命是否有危难?」最後得到的答案是:「尊者

若入藏,对佛法与众生都能有极大利益,并且能满藏王菩萨的愿,然而寿命将减少20

年。」尊者最後抉择饶益佛法与众生,即使会减少寿命也要入藏。当然,印度人不会轻易

让尊者离开,尊者便藉故遍访寺庙,反覆往返,最後终於顺利的进入了西藏,受到菩提光

王以及藏人盛大的迎请。



    如英法师补充:



    阿底峡尊者所有的善知识中,最重要的一位是金洲大师,住在印尼的苏门达腊。尊者

为何愿意远渡重洋到印尼向金洲大师求法呢?当尊者想要快点成佛之时,就出现了各种境

界提醒尊者,想快点成佛必须要学发菩提心。在当时最圆满的菩提心教授就是金洲大师,

所以尊者千里迢迢到印度向金洲大师求法。大师的弟子经过与尊者的交谈之後,非常高兴

有尊者这样高量的人向金洲大师学法,欢喜的向大师报告。尊者与大师一见如故,大师倾

囊教授所有圆满菩提心的教授。因为尊者非常想学习菩提心教授,因此虽然尊者的中观正

见高於大师的唯识,然而尊者却没有丝毫慢心,对大师非常恭敬,用心学习,是非常难得

的!尊者的功德:六岁时能分辨内、外道的说法(当时全印度只有三人,尊者为其中之

一)。尊者21岁就通达五明(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和内明)。



    当初智光法王挑选七位资质优异的孩子,每个孩子再加上两个孩子随行,一共是21位

孩子成立第一次的请法团到印度求法。最後只有宝贤和善慧两位译师回到藏地。在这次迎

请中,并不知道要迎请谁,只是希望能迎请印度具量的善知识到藏地振兴佛法,直到两位

译师回国才晓得阿底峡尊者,也开启了後续的请法团。



    尊者在藏地的功劳 (世缇老师)



    种敦巴尊者是一个比阿底峡尊者小18岁的在家居士,平民出身,妈妈在他小的时候就

去世了,因为後母不喜欢他,所以他在舅舅家长大。後来他跟著一位老师学念书(当时不

是每个藏人都可以念书的),直到19岁开始跟著德从大师学,总共跟了20年,而且除了学

习之外,还要放牛、放羊、打扫,什麽粗活细活都做,但是他一句怨言也没有。



    当时菩提光王正准备开始迎请阿底峡尊者这位大师,当种敦巴尊者听到了这个名字,

他感动莫名,心里殷切地希望能够跟阿底峡尊者学,於是他回去跟德童大师请求,而老师

也同意了,还送了他一些东西就让他去了。



    因为印度不希望阿底峡尊者离开,於是他许下了三年限期的承诺,答应印度三年之後

就要回去。而从印度到西藏的路途遥远,尊者又带了许多经典,於是一来一往就花了将近

半年,真正留在西藏的时间很短,因此种敦巴尊者为了想留住阿底峡尊者,他就开始往尊

者来的方向前进,沿途还不断告诉藏人和有修行的人这件事很重要,一定要准备礼物来迎

请尊者。後来途中遇到一个好人告诉种敦巴尊者说,劝募的事就交给他,而种敦巴尊者就

赶快去迎请尊者吧。



    就在种敦巴尊者快要遇到阿底峡尊者的前四天,度母示现跟阿底峡尊者说:「四天三

夜之後,你会碰到一个在家居士,而你要加持他。」因为阿底峡尊者非常相信度母的话,

所以他开始准备灌顶并且修法,心心念念希望找到他的优婆塞(在家居士)。接著他就到乡

下说法去了。当种敦巴尊者来到了这个地方,别人就叫他在这里等尊者回来,但种敦巴尊

者说:「迎请一个大乘善知识怎麽能等呢?我一刻都不能等!」於是他马上就追到乡下去

了。当他们相见时两人都非常欢喜,阿底峡尊者也马上帮他灌顶。种敦巴尊者问了阿底峡

尊者三个问题:「印度有些什麽样的成就者?我以前跟德从大师学的现在可以用、可以入

道吗?我能够跟著你学吗?」阿底峡尊者回答说:「印度每一天都有一个人发菩提心;而

你以前学的那些东西都不行,只有承事师长的事情可以帮助你入道(即「唯承事师长入

道」);你一定要跟著我学,因为你是我宿生的弟子啊。」从此以後阿底峡尊者就把种敦

巴尊者视为心子,而种敦巴尊者也在那天晚上点了一盏灯,并且每天晚上都点著,不让它

熄灭(意即从此之後种敦巴尊者一直跟随在阿底峡尊者身边学习)。



    因为出家人很重视戒律,所以阿底峡尊者一定要遵守三年之约,当回去的时间越来越

近时,尊者身边的□错译师就一直提醒他该回去了,因为身为受戒的比丘,必须信守承诺

。可是种敦巴尊者很希望阿底峡尊者能够留下来,於是他开始讲尽西藏的好话,说拉萨有

很多修行人,还有很多莲花生大师留下来的经典,希望能够吸引阿底峡尊者留下来。当阿

底峡尊者听了,心里就想要去看看,并且帮助这些修行人。除此之外,种敦巴尊者也用心

祈求。但是说归说,阿底峡尊者还是得回去,但没想到就在他们要往回印度的路上,他们

碰到了战乱,道路因此封闭了,於是尊者就跟□错译师说:「不是我不愿意,但此路不通

也没办法,我们还是回西藏吧。」□错译师也很高兴,因为他已经尽了义务。这时种敦巴

尊者就开始写信给各方大德,谦虚地祈请他们能一起迎请阿底峡尊者,他就是用尽各种方

法,一面游说阿底峡尊者,一面鼓吹藏人。



    阿底峡尊者被人称为「业果喇嘛」或「皈依喇嘛」,并非因为他只会这两种法,而是

在他讲很高深殊胜的法时,菩提光法王与种敦巴尊者为了利益藏人,都曾分别祈请尊者讲

业果和皈依,因为世风日下,真正持戒积福的人太少了,所以他希望尊者能讲一般藏人都

能修习的法。



    种敦巴尊者程度非常高,是观世音菩萨示现的化身,为了和阿底峡尊者一起把法传到

西藏。有几次他把修行的体证告诉尊者,尊者不只一次赞叹:「早知道西藏有你这样的大

德,我就不用来,有你就好了。」



    阿底峡尊者有非常多的弟子,像种敦巴尊者这样的大德就有十七八位,都是以後各教

派的开山,他们确实得到尊者的传承,也帮尊者讲了很多法。



    种敦巴尊者在承事师长的时候,有很多教授他都记在心里头,有一次,他们来到了一

个很破旧的房子,他就请尊者在外面等,一个人进去打扫、□床,再请尊者进来。他除了

很殷切的迎请师长,他也很清楚藏人需要什麽,并努力将师长的法往下传。当尊者要走的

时候,他问尊者以後要依止谁,尊者说「经藏」,也就是法。而当种敦巴尊者要走的时

候,他也是这麽告诉他的弟子-博多瓦,表示他真的是照著师长的话去做。因此,在尊者

快要走的时候他告诉其他弟子,以後要依止种敦巴,因为他是最能传承教法的人。



    将印度和西藏两相比较,在阿底峡尊者离开印度之後,印度的佛法就渐渐走下坡,反

观西藏,佛法反而因此开展开来,因为在西藏有一群很好的弟子努力将教法传承。所以我

们呢?如果我们也像种敦巴和其他弟子一样,那未来的教法是很有希望的。



玉凤老师:



    种敦巴尊者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大家都希求能够得到他的教授,因此很多人写信希望

迎请他,但是他都说没有空,因为尊者在世他要承事师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情谊

是很浓厚的。



如英法师:



    菩提光王迎请到阿底峡尊者之後,他祈请尊者说业果和皈依因为业果和皈依贯通一切

的法,如果没有对它们有深切的了解,学其他的法就像没有根一样。就像广论所说,听闻

轨理,依止善知识,皈依,业果,中士道讲出离心,上士道讲菩提心、空正见,这一切都

是依附在业果之上,这就是菩提光王非常有智慧的地方。



    阿底峡尊者的功德有多大呢?有一次他的弟子梦到佛菩萨跟他说:「你所请来的善知

识,他的功德超过所有印度和西藏人加起来的功德。」这就是他多生多世累积下来的。



    种敦巴尊者虽然是在家居士,但是他来历很不一样,为人非常谦虚,有一次他单独出

去,结果有一位出家人,看他穿著□实,以为是个普通人,就想要种敦巴尊者当自己的侍

者,於是他开始向尊者讲很多法,种敦巴尊者频频点头说好,这出家人就很得意。走著走

著,他发现有很多人好像要欢迎某个人,他就问:「你们在等谁啊?」「种敦巴尊者啊。

」他再问「那这位大德长什麽样子呢?」别人回答:「好像就是你後面那位。」这位出家

人赶紧回过头问:「听说你是种敦巴?」尊者说:「别人都是这样叫我的。」於是这位出

家人很惭愧地就跑了。



    种敦巴尊者和阿底峡尊者的缘很深,晚上他们都一起睡觉,但碍於种敦巴尊者是一位

在家人,所以两人中间隔了一个布幔,这表示师长对弟子是非常非常照顾的。阿底峡尊者

晚年时身体不好,种敦巴尊者都帮他处理粪便,有一次他就用手去盛尊者的粪便,他就捧

著走下楼梯,而每下一个台阶他就证悟一个甚深三摩地。他得到这种定所产生的功德,可

以让他知道一只大鹏鸟飞十八天所见到的□围以及这个□围内全部众生心里所想的事情,

这种功德就是从承事师长而来。阿底峡尊者一开始即告诉他的弟子:「真正要成就必须依

靠善知识,你所得到的都是来自对善知识的信心,而不是自己的学习。」一般在汉地佛法

不太讲传承教授、承事师长,但是藏地却非常非常重视,就像广论中有一句话:万善根本

从师出。



出处:

http://home.so-net.net.tw/cipherkao/class/93/20041119.htm


--

   要消除憎恨与其他毁灭性情绪,你就要发展出相对的情绪——怜悯与慈悲。
   如果你有很强烈的怜悯心,非常尊重他人,宽恕就会变得很容易了。

                               ——达赖喇嘛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8.214.75
※ 编辑: Jack0           来自: 218.168.214.75       (10/13 00:53)
※ 编辑: Jack0           来自: 218.168.214.75       (10/13 01:30)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 218-168-213-240.dynamic.hinet.net
Jack0 06/10/13 15:50:28  218.168.213.240 修改这篇文章
Fri Oct 13 15:50:28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