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 《因果明镜论》第四章 苦集灭道 第一节 安立四谛的次第
#1
杰克零
发信站: 无名小站 (bbs.wretch.cc )
              《因果明镜论》第四章 苦集灭道 第一节 安立四谛的次第


                                                               堪布益西彭措 著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佛陀安立苦集灭道四谛的次第有著甚深的密意。四谛之中,苦为世间之果,集为世间

之因,灭为出世间之果,道为出世间之因。


  或有问曰:既然集为因,苦为果,为何集在苦之後?


  答:因为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个三有世间的真相惟是痛苦,就会颠倒地将世间所谓的圆

满执著为安乐,既然是安乐,何必要出离,这样就不能发起真正希求解脱的 心。出离心

的根本既然断绝,如何能趋向解脱?所以首先要揭示世间真实是苦,无有安乐,将世间痛

苦的面目再再地揭示出来,才能触动内心,因而最初先谈苦谛。


  此後,自见堕於苦海之中,则於苦海之中希求出离,便见此苦必须息灭。然而如果不

能认识痛苦产生的根源,不在因上止息,痛苦终究不会息灭。所以接下来就要寻找痛苦之

因,故于苦後宣说集谛。


  寻本溯源,我们知道痛苦由业产生,而业又是以贪嗔痴烦恼而发起,烦恼的根本乃是

我执,这样便明白了集谛。


  既知集谛,若见我执亦能息灭,就会欣慕寂灭我执的解脱境界,因而誓愿现证息灭痛

苦的灭谛,故于集後宣说灭谛。


  又有问曰:既然了知世间是苦,则应苦後直接宣说灭苦之灭谛,为何苦後必须宣说集

谛。


  答:因为尔时虽有求解脱之心,但仍未明了众苦之因,没有见到苦因定能遮止,所以

对於解脱,不能定执为所应得,定当证灭。


  既欲求证灭谛,则应寻求以何方法,如何进趋,如是自然趋向道谛。所以道谛最後宣

说。


  在《宝性论》中以比喻说明了四谛的关系:如同生病时要知道自己在病中,才会渴望

病愈的健康,又应找到病因,才知治疗应从何处下手,既知病因,就要生起信心,定要得

到康复的安乐;由此发心,会积极主动地依止医药。此喻说明了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

、道应修的安立之理。


  在四谛法轮中,佛陀扼要地将一切生死流转与生死还灭的道理总摄无馀,一切世间生

死流转的因果摄於苦集二谛之中,一切出世间出离生死的因果摄於灭道二谛之中。所以四

谛总摄染净两重因果,是修行之总纲。故应随顺佛语依次第而趋入。


  如果我们不能真实思维苦谛,深刻地洞察到世间的痛苦真相,那麽厌离心无由生起,

求解脱只成一句空话,凡是所思所行仍将成为集谛。如果我们没有善加思维 集谛,不能

明确生死的根本乃是惑业,这就好象射箭没有瞄准鹄的,不论发射多少都成徒劳无益。如

是所行不是能得解脱的安乐正道,却妄自为是,南辕北辙,如何 能得解脱之果?


出处
http://www.zhihui.org/browse/kb_yxpc/010_yinguomingjinglun.htm

--

        受过高等教育没什麽稀奇,很有钱也没什麽好稀奇,
        只有当一个有颗温暖的心,这些特质才会变得有价值。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8.214.173
ashray:宣化上人:能吃苦就能了苦                                 10/17 19:00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 218-168-214-173.dynamic.hinet.net
Jack0 06/10/17 22:05:49  218.168.214.173 修改这篇文章
Tue Oct 17 22:05:49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