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佛?辟支佛?阿罗汉?
#1
Heaven
发信站: 狮子吼站 (Lion , 信区: Buddhism)
==> 於 Dav doc (davdoc.bbs@bbs.ntu.edu.tw) 文中述及:
: 末学请教网上诸位大德:
: 无论南传上座部或是北传大乘佛教,
: 基本上都承认有这三乘解脱圣者,
: 可以说这三类圣者都示现此身为最後身,
: 不受後有。
: 末学想问的是:这三类圣者入灭後,
: 涅盘真有差别吗?就末学粗浅了解上座部的看法,

是的, 参考经文如下:

【中阿含经一四五】

<<<<<<<<<<<<<<<<<<<<<<<<<<<<<<<<<<<<<<<<<<<<<<<<<<<<<<<<<<<<
  梵志瞿默目□连即问曰:「阿难!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解脱
及慧解脱、阿罗诃解脱,此三解脱有何差别?有何胜如?」
  尊者阿难答曰:「目□连!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解脱及慧解
脱、阿罗诃解脱,此三解脱无有差别,亦无胜如。」
>>>>>>>>>>>>>>>>>>>>>>>>>>>>>>>>>>>>>>>>>>>>>>>>>>>>>>>>>>>>

  heaven


: 这三乘都是真入涅盘,无有如法华经中
: 「化城」之喻。上座部似乎还是会区别
: 佛与阿罗汉,但是佛的一切声闻弟子,
: 当世能成的最高或最终道果就是阿罗汉,
: 佛也曾自称阿罗汉。「佛」本是印度称呼觉者的名称,
: 照末学的颠倒逻辑,「佛」是无佛法之世第一个
: 达到「不受後有」的觉者,且能说圆满之法;
: 之後教导所有声闻弟子(我们可能也可以算吧)
: 解脱之法,究竟者成「阿罗汉」。
: 「辟支佛」则是独自觉悟但少说法的觉者。
: ※以上想法来自参考 http://www.infs.idv.tw/
: 末学觉得如果回归原始教义,以人类为主的教法,
: 比较能解释为何「佛」说法、弟子「声闻」、成「阿罗汉」
: 却不是成「佛」的情形。不过生在大乘为主的文化中,
: 总是还有点□徨。大乘对佛、辟支佛、阿罗汉等圣者的悟境,
: 有许多不同的描述。而且多了菩萨摩诃萨的圣者。
: 撇开其他歧异,就悟境也让末学无所适从。
: 许多北传经典都有记载,诸佛证悟时都是正逆观
: 十二因缘,辟支佛顾名思义就是因因缘而证悟,
: 而从上面的网站提到一位尊者阿迦曼,证得阿罗汉
: 时也是正逆观十二因缘而得道。照末学粗浅所想,
: 要「不受後有」,「无明尽」应该是必要的
: (不管到时「无明尽」是怎样的情形,这不是末学
: 能理解的,心经里的更难了)
: 如此似乎还是说明,三乘圣者的涅盘境是相同的?
: 还请诸位大德为末学解惑。感激不尽!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狮子吼站现有中阿含的网路读经会,欢迎一同来探讨佛法原貌!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个人网页:http://www.cbeta.org/~heaven
Ξ Origin: 狮子吼站 <cbs.ntu.edu.tw>         ◎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
Sat Sep 29 12:53:40 2001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辟支佛?阿罗汉?
#2
邱大刚
发信站: 狮子吼站 (Lion , 信区: Buddhism)
    的确是好问题,我以前也曾提出来过,後来比较全面地
阅藏,才发现的确佛经中佛陀的说法,跟世俗上传流的观念,
并不太一样。

    在许多经典,例如《大般涅盘经》【迦叶菩萨品】中,
佛陀有作过细部的分析。以下是一封先前的讨论,提供作
参考:

===========================================================================
问:

    各位师兄,请问一下,南先生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这种说法
合佛说吗?

    我参考了《现观庄严论》、《瑜珈师地论》等等大乘经论,并没有发现
这种记载耶! 如《现观庄严论》就直接强调了阿罗汉可完全降伏死魔。
且为无馀涅盘。

    《楞严经》中也是! 《楞严经》中,仍会堕入轮回的是属於外道仙人,
并不是真正的阿罗汉。《楞严经》中提到的五不还天为圣境,光是修行至
五不还天即可永久不入轮回之列了。

    当然《阿含》等系列经典更是强调了「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不受後有。」 这是不用说的。

    再者,《妙法莲华经》【譬喻品】三车之喻的部分,也是明确提到了皆
可出火宅! 【化城喻品】的部分似乎是另外强调除了出火宅外,还要成佛为
目的,不过并没有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过八万四千劫仍须回轮回
之列」这种话。

    【信解品】也提到「得脱三界」,只不过「得脱三界」不是最终目的而已,
并没有说必须再入轮回的话。

    不知这种话到底谁说的呢??


============================================================================
     Date: 09-29-94
     From: AB TSAI


 DC> 「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
 DC> 这种说法是从哪些书出的呢?我参考了《现观庄严论》、《瑜

     这是无意义的话题。说这种话的人本身有没有阿罗汉的实力?

 DC> 三车」, 就可完全成立了。 不如道此说法成不成立呢?

     不必为了这些杂论而费神, 世尊当年已说过许多了。


                                     -- AB Tsai --
/End of line

===============================================================================
     Date: 09-30-94    Time: 04:45a
     From: AB TSAI

 DC>  请问您一下,有人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过八万四千劫

     这个不是「一下」, 而是「一大下」了。:-)  这问题太严重, 老身的只
     好再来挑灯 key in 一番。待我去买两瓶康背特来再说。

 DC> 仍须回轮回之列」这种说法是从哪些书出的呢?我参考了《现观庄严论》、《瑜
 DC> 珈师地论》 等等早期大乘经论,并没有发现 这种记载耶!

     两杯下肚, 马西马西, 罗汉菩萨, 不是东西。□话少表, 且听老汉道来。
     先来个声明: 以下这些资料是我读经的笔记, 拿来请您过目一下。不是为
     了要和外道辩论用的, 只是供您参考而已。
         文中: 「」: 经文, ( ): 我的看法或注解。 先看左边的主要内容,
     再看右边的补注。

===========================================================================
     《阿罗汉和菩萨、佛》 主要摘自《大般涅盘经》迦叶菩萨品二十四
---------------------------------------------------------------------------
   这一品由迦叶菩萨问世尊修习的果或因如何, 成就可到什麽地位, 前面由须
   陀洹因、须陀洹果一直谈到这里阿罗汉因、阿罗汉果的种种。因为这部经的
   主题是「涅盘」因此迦叶菩萨( 不是老迦叶, 这个是一个童子菩萨, 婆罗门
   出身) 就问涅盘的种种, 到了这一段问到了涅盘的因果。
---------------------------------------------------------------------------
   主 要 内 容                                      补注
---------------------------------------------------------------------------
       (世尊说)「离诸烦恼一切善业是涅盘因。」  │为何「离一切善业」也
                                               │是涅盘因?
  「因, 复有二种。一者近因, 二者远因, 近因者即 │
  是三解脱门; 远因者即无量世所修善法。善男子,  │三解脱门: 空、无相、无作。
  如世间法, 或说『生因』或说『了因』。出世间法 │一切善业也是「作」, 因此不
  亦复如是, 亦说生因, 亦说了因。」             │是涅盘境界。
                                               │生因: 生(某一状况的原)因。
                                               │某状况形成後可能再形成另一
                                               │个状况。
                                               │了因: 了(结某状况的原)因,
                                               │并且, 了结後不再有任何状况。
  「善男子, 三解脱门、三十七品能为一切烦恼作『 │不生生: 生了这个, 就不再生
  不生生』因, 亦为涅盘而作了因。」             │了, 有「最後」的意思。
  「善男子, 远离烦恼则得了了见於涅盘, 是故涅盘 │
  唯有了因, 无有生因。善男子, 如汝所问, 云何沙 │前面世尊说过, 阿罗汉果是沙
  门, 云何沙门果者。善男子, 『沙门那』者即八正 │门果。这里再说, 何谓沙门、
  道; 沙门果者, 从(八正)道毕竟永断一切贪嗔痴等,│沙门果。
  是名沙门、沙门果。」                         │
      「迦叶菩萨言, 『世尊, 何因缘故, 八正道者 │这一段, 沙门那就是沙门道,
  名沙门那?』『善男子, 世言沙门, 名「乏」;那者 │和沙门果是相对应的。行沙门
  名「道」, 如是(八正)道者断一切乏、断一切道,  │道得沙门果。
  以是义故, 名八正道为沙门那。从是道中获得果故,│
  名沙门果。」                                 │
      「善男子, 又沙门那者, 如世间人有乐静者亦 │另一种沙门那(道)。
  名沙门, 如是道者亦复如是, 能令行者离身口意恶,│行者: 修行人。
  邪命等, 得乐寂静, 是故名之为沙门那。」       │
      「善男子, 如(果)世下人能作上人, 是名沙门,│另一种, 能令下等人变成上等
  如是道者亦复如是。能令下人作上人故, 是故得名 │人的道, 也叫沙门道。
  为沙门那。善男子, 阿罗汉人修是道者得沙门果,  │
  是故得名『到於彼岸』。」                     │沙门果就是到了彼岸--解脱了。
--- 1 --------------------------------------------------------------------


============================================================================
     From: AB TSAI
  Subject: 阿罗汉重入轮回?-2
----------------------------------------------------------------------------

 DC> 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过八万四千劫仍须回轮回之列」

-- 2 ---------------------------------------------------------------------
    「阿罗汉果者即是『无学』、『五分法身』│无学:不必再学了。
  (哪五法)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因是│五分法身: 以五种功德法
  五分得到彼岸, 是故名为『到於彼岸』。到彼│          成佛身。
  岸故而自说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这里就开始说阿罗汉的种
  已办、更不受有』,善男子,是阿罗汉永断三│种了, 请仔细看好。
  世生因缘故,是故自说『我生已尽』;亦断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界五阴身故,复言我生己尽」              │
                                          │
   「所修梵行已毕竟故,是故唱言梵行已立。│已立,也可说是毕业了。
  又舍学道,亦名已立。」                  │想想,「毕业」一词真是
                                          │有意思呢。
    「如(照)本(来)所求(的), 今日已得, 是故│
  唱言『所作已办』, 修道得果, 亦言已办。获│
  得尽智、无生智故,唱言『我已尽诸有结』,│
  以是义故,名『阿罗汉得到彼岸』」        │
                                          │
    「如阿罗汉,辟支佛亦复如是」          │到这里,阿罗汉的地位已
                                          │然确立。同时辟支佛的成
                                          │就也一样从沙门道可以到
                                          │彼岸。我生已尽,三世生
 (接著,世尊谈到菩萨和佛如何到彼岸)     │的因缘已断,不再轮回了。
                                          │
  「菩萨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罗蜜,名到彼岸。│这里,菩萨、佛是由於
  是佛、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名为具│「六波罗蜜果」而到达彼
  足六波罗蜜,何以故?得六波罗蜜果故名为具│岸。
  足。」                                  │
                                          │
  (以下世尊详细说明众生因为「不修戒、不修 │
  心、不修慧、不修身」四事而不能得到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的种种现象..略..)           │
                                          │
      世尊要菩萨本身修戒并具足梵行,他同时│具足梵行:这个要求和沙
  强调「我说梵行即是三十七助道之法。善男子│门一样的。
  若离如是三十七品,终不能得声闻正果乃至阿│菩萨也是行三十七品, 所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不见佛性及佛性果,以│以沙门道和菩萨道两者在
  是因缘,梵行即是三十七品。」            │个人行为上并没有不同。
                                          │
---------------------------------------------------------------------------
  两种方式都到达彼岸,一是行沙门道得到沙门果者。一是行六波罗蜜而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的。因此,前信所言「罗汉菩萨不是东西」,指的
  是这两者不是反向而行,而是向著「相同方向」的两条路,目的地都是--
 「彼岸」。

                                     -- AB Tsai --
/End of line

===========================================================================


--
▲▲▲   □□□  □□□□□□□□□□□□□□    
□□□ □□□□□□□□    □□□  □  □□□    ▲▲▲
□□□ □□□□□□□□□□□□□  □□□□□    □□□   台大佛学研究中心
  Ξ     □□□□□□□□□□□□  □    □□□    狮子吼佛教专站   
  □□ □□□□□□□  □□□      □□□  □□□□Ξ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Ξ Origin: 狮子吼站 <cbs.ntu.edu.tw>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Sat Sep 29 14:11:15 2001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辟支佛?阿罗汉?
#3
Heaven
发信站: 狮子吼站 (Lion , 信区: Buddhism)
==> 於 天地乾坤日月阴阳 (lklk.bbs@bbs.ntu.edu.tw) 文中述及:
: ==> Heavenchow.bbs@buddha.cbs.ntu.edu.tw (Heaven) 提到:
: > ==> 於 Dav doc (davdoc.bbs@bbs.ntu.edu.tw) 文中述及:
: > : 若说大乘非声闻法器能承受,末学是不信佛陀上座弟子
: > : 如舍利弗、目健连等尊者「不是法器」。他们不能承受,
: > : 这娑婆世界岂不是无一众生可度,无可救药?
: > 有道理.
: 度谁?众生是谁?佛是谁?
: > : 三乘圣者纵有度众因缘、疑惑、功德等等不同,
: > : 但就解脱三界轮回而言是没有差别的。佛世之时
: > : 所有出类拔萃的弟子皆证阿罗汉,末学希望也能以他们为目标。
: > : 自度不能,如何度人?行菩萨行若不能出离三界,
: > : 一样生死轮溺等人来救。虽然深知障重生於末法时代,
: > : 还是希望此人身能在修行上有点进展。
: > 认同您的看法!
: > 共勉!
: >   heaven
: “出离三界”可是究竟?
: 救谁?谁又能“救”谁?何需救?

请先参考这二段经文:

这是《中阿含经》卷三〈思经〉中, 世尊亲自为邪见所立的界说:

<<<<<<<<<<<<<<<<<<<<<<<<<<<<<<<<<<<<<<<<<<<<<<<<<<<<<<<<<<<<
三曰邪见,所见颠倒,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斋、无有咒说;无
善恶业,无善恶业报;无此世彼世,无父无母;世无真人往至善处、
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是谓意故作三
业,不善与苦果受於苦报。
>>>>>>>>>>>>>>>>>>>>>>>>>>>>>>>>>>>>>>>>>>>>>>>>>>>>>>>>>>>>

这是《中阿含经》卷三〈伽蓝经〉中, 世尊所说圣弟子正见:

<<<<<<<<<<<<<<<<<<<<<<<<<<<<<<<<<<<<<<<<<<<<<<<<<<<<<<<<<<<<
多闻圣弟子离邪见,断邪见,行於正见而不颠倒,如是见,如是说:
有施有斋,亦有咒说,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
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彼於邪见净除其心。
>>>>>>>>>>>>>>>>>>>>>>>>>>>>>>>>>>>>>>>>>>>>>>>>>>>>>>>>>>>>

有许多人学习佛法, 以为一切谈空, 就是比较高级的, 却不知流於恶
取空及邪空而不知, 这已偏离中道. 请深思世尊的教导, 想想世尊为
什麽会这样说, 想想自己所说的根据为何? 为何而说?

希望对您有帮助!

  heaven

: > : 再次谢谢诸位大德!
: >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狮子吼站现有中阿含的网路读经会,欢迎一同来探讨佛法原貌!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个人网页:http://www.cbeta.org/~heaven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教X档案 - 探勘神奇世界, □谈梦、奇谭、外星、新知              BudaXfile
Mon Oct 1 11:34:23 2001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