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陀在哪里?
#1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By the late Venerable Dr. K. Sri Dhammananda Nayaka Maha Thera
已故达摩难陀上座大长老著
(18th Mar 1919 - 31st Aug 2006)

人们总是提问,佛陀去了哪里,现在又身在何处?对一位还没建立灵性生活方式的人来
说,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是因为大家都用世间的方式来思考生活。佛陀的概念令
人难以理解。某些传教士告诉佛教徒说佛陀不是神而是人。他已死去。崇拜一个死人能获
得什麽?但是我们必须理解佛陀被称为天人师(Sattha Deva-manussanam),众天神和人类
的导师。每当众天神有任何问题,他们都会去亲近佛陀以获取劝告。而传教士又声称他们
的神是存在的,这就是传教士要每个人都向神祈祷的原因。

根据科学,人类已经费上数百万年的时间来开发头脑和理解能力。当他们的头脑还没充
分地被开发时,人们察觉到有某些力量使到大自然运作。因为他们不能够充分理解大自然
如何运作,他们便开始认为必定有一个「他」在创造和维持这些事物的发生。为了帮助其
他人了解这个概念,他们把这个力量转化成有形状和有实体的象徵,如雕像和绘画。这些
「灵体」或力量在促使人做好事和不要做坏事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人们做好事他们
将获得奖赏。我们总会感到恐惧、忧虑、怀疑和没有安全感,因此我们需要某个依靠来保
护我们。最终这种力量被转化成唯一的神。现在某些人的一切都依靠神。那就是为什麽他
们尝试介绍「永恒灵魂」的想法,死後就升上天堂,永远生活在那里。那是为了满足具有
永恒生命的欲望。佛陀说任何存在的事物必然会遭受到变化,衰退和灭亡。

当我们分析佛陀的一生,可以看到他从不以神的儿子或神的使者自居,而是一位觉悟的
宗教导师。同时,佛陀不被认为是另外一位佛的转世。佛陀也不是由另一位佛所创造,因
此佛陀不是另外一位佛的转世。他用了很长的时间,一世又一世地开展和培养所有伟大的
品德和智慧,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波罗蜜。当波罗蜜圆满时,他就觉悟了-了解宇宙运作的
法则。他也发现这个宇宙并不是由神所创造出来的。

人们会问,如果没有任何神的协助,佛陀又如何能够获得觉悟?佛教徒坚持每一个人都
能开展自己的心去了知一切。「Manussa」这个字在许多语言中的含义是指「人类」。而
「Mana」这个字的意思是「心」,所以Manussa所包含的意思是「心可以被锻炼和开展培
育到完美境界的人类」。除了人类外,在宇宙中没有其他生物能把心锻炼到如此至高无上
的境界,以获得觉悟。就算天神也不能成佛,因为他们不能把心提升到最高层次的境界。
天神们虽然享有世间的欲乐,过著平和及富足的生活,可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却非常微弱。
只有人类才能成佛或觉悟。当有人说佛陀不是神时,我们不应该尝试去证明他是神,因为
这麽做只会贬低证悟的概念。有一些人声称他们的神为人类降下了福音。如果那福音是给
全人类的,那为什麽神不直接把福音传给每一个人,而只是传给特定的某一个人呢?佛陀
并不鼓励我们去相信这些自称获得无上神明旨意的说法。

有一天,一位基督教的传教士带领著他的信徒来会见我,一起讨论佛法。他问道:「你
能确实的告诉我佛教徒相信的是什麽吗?」我坦白的回答他说:「佛教徒不相信任何东西
。」於是他指著我的著作《佛教徒的信仰》再问道:「那你为什麽写这本书?」我告诉他
说,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看了後,了解到其实没有东西让大家相信。」他随著又问
道:「既然这样,那你能告诉我佛教徒做些什麽吗?」我告诉他,佛陀已经针对这个问题
给了解答。佛陀劝告我们,与其去相信,不如去了解(Pariyatti)、去实践(Patipatti
)和去体验(Pattivedha)。修行的道路有三。首先,我们应该尝试去了解,因为我们不
可以盲目去相信一件我们不明白的事物。佛陀教导我们首先要去尝试了解它。

在佛陀所教导的八正道中,以正见(Sammaditthi)为首。佛陀在开始教化世人时,要追
随者别盲目地相信,而是应该对事物建立起正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获得了有关
佛陀及佛法美妙的知识。有了这知识後,我们应该去实践它。如果你没有真正了解佛陀的
教导,你只会凭自己的想像,产生种种的观念。佛陀的劝告是要我们去实践所学和所明白
的事物。实践後,你将能体验到它所带来的成果和影响。这时你就能如实知见什麽是对的
。「去了解、去实践及去体证」,这就是佛陀所教导的学习三步骤。它也是协助我们克服
世间苦难的方法。现在你应该可以明白,这就是佛陀介绍宗教的方法,他不是要我们去相
信任何事物,而是要我们去学习、实践和体验它的成果。

举个例子,佛陀说你必须要有爱心,要诚实。明白了佛陀的教导後,你尽力去实践它,
於是每个人都会尊敬你,因为大家都知道你是一个即有爱心又诚实的好人。因此没有人会
去干扰和中伤你,大家只会尊敬你。这就是你所体验到的成果。另一方面,佛陀也说到,
我们必须以本身的体验层次来尝试了解事物,你可以亲自试一试实践所带来的成果。你会
明白为什麽一些事物是善的,另一些却是恶的。你不去造恶,不是因为遵从上天的旨意,
而是你有一个会思考、懂得逻辑思维的心。亲身的体验将足以让我们分辨是非善恶。举个
例子,佛陀在劝告我们不要去杀害生命时,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宗教戒律,因为每一个会
思考的人都知道,杀生是残忍的行为。我们也不难明白,为什麽杀生是不好的行为,因为
大家都害怕被人杀害。另一个例子,佛陀说,当你的贵重的东西被人偷了,你会有什麽感
受?同样的,当我们偷别人的东西时,他们一样不喜欢。我们不需要获得神、佛陀或耶稣
的指示,才能明白这简单的道理。宗教导师出现在这个世间,目的是来提醒这些已经被我
们遗忘和忽略的道理。亲身的体验和了解,已经绰绰有馀地让我们去明白什麽是善,什麽
是恶。

佛陀劝导我们去思考和理解。我们拥有推理的能力。我们所拥有的常识(common sense
)是不同於其他众生的。他们拥有心智(mind)但不能理性地思考。他们的心智只限於寻
找食物、庇护所、防护和感官上的快乐。他们不能更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心智。但是人类拥
有的心智,则可以用来思考和理解事相至最高的程度。这也就是为什麽科学家们能够开发
和发现很多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物。在这世间里,没有其他众生的心智,可以拓展到
如此高的程度,这就解释了为什麽只有人类才能成佛。唯有通过开展心智,人类才能证悟
成道。为此,佛陀告诉过我们,我们必须亲自去修行实践佛法,那麽才能亲身体验到佛陀
的教导。其他宗教的信徒,互相问候时会说:「上帝保佑你」。但是佛教徒在互相问候时
,鲜少会说:「佛陀保佑你」,他们会诵:「BuddhamSaranamGacchami」(「我到佛陀那
里寻求我的庇护所」,意思是我以佛陀作为我的皈依处)。如果佛教徒相信佛陀可以作为
皈依处,为什麽他们之间互相问候时却不说:「佛陀保佑你」呢?佛陀也劝导人们在害怕
的时候要忆念佛陀。

好了,我们的题目是「佛陀在那里?」。我们可以说他是在天堂、或他是生活在涅盘、
又或者他生活在某个地方吗?他到底去了哪里?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
,都是从世间的角度来发问的。在佛陀获得证悟後,他说:「
avamantimaiatinatthidaniDunabhavo」,这是我最後的一世,我亦不再有来世了。在这
世上不停的受生(becoming),生命一期又一期不断的循环,随著这些无穷的受生而感受
到无尽的痛苦,我都已经把它们给止息了。人们所感受的愉快或娱乐,都是情感上暂时的
满足,它们很快就会消失,随後我们就会感到不满足。我们的这一生中,在肉体和精神上
都经历了巨大的苦楚、忧虑、难题、疼痛、困境、灾难和欠缺感。在这世上,没有人能够
说他对这一生感到满意。每个人都在控诉和埋怨有关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通过了解这些
实情,佛陀停止了轮回,这个可以被称为解脱。获得解脱意味著脱离了生理和心理上痛苦
。通过物质的形态或是任何形态的生存,并不能克服我们生理和心理上的苦楚。因此,如
果我们不愿意承受这些苦楚,那麽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出生(birth)。我们是渴望著生
存的。这个渴望和执著在我们的心中非常强烈。我们如此地渴望生存,但却不要承受由渴
望和无知所带来的苦楚、难题、疼痛和疾病等。看看我们的世界现在变得怎麽样了?整个
世间都是战场,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制造暴力、流血冲突、战争和毁灭。动物的生存,并没
有制造这麽多又没有必要的问题来受苦。当它们饥饿了,就出外寻觅食物。克服饥饿後,
它们就会去睡觉。但人类不会只满足於此,反而渴望更多其他的事情。渴望与执著在我们
的心中是如此的强烈。也因为如此,嫉妒、敌意、噌恨、病态、残忍和邪恶随著产生了。
其他的生物并不会残忍到如此的地步。

人类拥有宗教,但宗教不单是纯粹的崇拜和祈祷,而是要更进一步地为他人作出服务,
通过远离一些不善的思想而让我们能够为他人服务。宗教的信仰固然重要,但单独只有信
仰而已,则不能开发心智来获得正确的见解或是智慧。在佛陀入灭以前,许多人们都集聚
在一起,拿著花朵想要来供养和礼敬他。见到如此的情况後,佛陀请求大家都回去。佛陀
说如果大家真的想要礼敬他,与其供养花朵和礼拜佛陀,不如去实践至少一项佛陀所给予
的教导。当他们这样做了以後,他们才是真正的礼敬佛陀。

现在你已了解佛陀希望的是什麽了。一个有宗教信仰的生活,并不只是祈祷、供养或礼
拜而已,更要亲自实践至少一些佛陀指示过的教导。曾经有位叫做巴古拉(Bakkula)的
僧侣,每天都会来坐在佛陀面前端详他。有一天,佛陀就问:「你在这里所为何事?」巴
古拉回答:「每当我观看世尊的身体,它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喜悦。」然後佛陀说:「巴古
拉,通过观看这个肮脏、污垢、非永恒的身体,你能够得到什麽?你只是在娱乐你的感官
,你决不会获得知识或是领会。你并不能通过这个身体见到真正的佛陀,佛陀不是这个身
体。」佛陀接著说:「只有一个人明白了佛陀教导的法义後,才能够见到真正的佛陀。」
当我们明白了佛陀的教导时,真正的佛陀将会显现在心中。在这里,你可以明白到佛陀并
不在乎这个身体。当你研究印度的历史时,在佛灭後将近500年里,并没有佛像的存在,
因为佛陀不鼓励任何人树立起他的雕像。其实是希腊人雕塑了佛像和其他形式的宗教象徵
。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不同形式的佛像散布在世界各地了。

有些其他宗教的信徒们非议我们为偶像崇拜者。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佛陀的教导。佛陀入
灭的几百年後,有一位很出名的僧侣,叫做优波库答(Upagutha)长老,他是一位很受欢
迎的法师。每当他弘法的时候,都有好几千名信众聚集来听闻他的开示。对此,魔王魔罗
(Mara)感到很不高兴,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有了宗教的信仰。

魔罗不是众生,而是阻止个人朝向宗教信仰生活的心智里强烈障碍和干扰。魔罗可以被
人格化成魔王。这位魔王就在寺庙前面,开始呈献吸引人们的娱乐表演、舞蹈、歌唱和制
造欢愉的气氛。於是信徒们慢慢地开始跑去观赏魔罗的表演。最後没有人来听闻优波库答
长老的说法了。优波库答长老决定要给魔罗一个教训,於是长老也去观赏魔罗的表演。在
魔罗表演完毕时,长老非常赞赏魔罗的表演,说道:「为了表示感激你的表演,我愿意在
您的颈项戴上花环。」对於长老的赞叹,魔罗感到很自豪。然而当优波库答长老放上了花
环後,魔罗却感到那个花环就像巨蟒一样在他的颈项紧箍著。魔罗用尽全身的力量,尝试
把花环拉出来,但是不成功。於是魔罗就去找帝释天(Sakka),天神们的帝王,寻求帮
助。帝释天用尽了办法也不能把花环拿下来。接著魔罗去找在当时被认为是创世之神的梵
天(Brahma)寻求帮助,梵天也未能成功把花环取下。这时梵天告诉魔罗,唯有那个放上
花环的人,才能把花环取下来。魔罗只好回头找优波库答长老,乞求长老取下花环,因为
他快要被箍死了。优波库答长老对魔罗说道:「这不是困难的事,不过你必须答应我两个
条件。第一,你要许诺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再打扰我们任何的宗教活动。」对此,魔罗同
意了。长老继续说:「第二,你曾经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尝试打扰佛陀,因此你曾经见过佛
陀。在佛陀灭度後的几百年後,你依然活著。你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能把自己化身为佛陀
的形像。」魔罗回应说:「是的,我能够做到此事。但你要承诺当我化身为佛陀的形像时
,你不要礼拜我,因为我不是圣人。」长老说:「我将不会礼拜你。」然而当魔罗变成佛
陀时,长老礼拜了他。魔罗马上叫喊起来说:「你承诺不会礼拜我的!」长老说:「我并
没有礼拜魔罗,我礼拜的是佛陀。」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用来告诉他人,礼拜佛像的意义。在你拥有佛像和礼拜佛像之
馀,你也可以利用佛像来作为禅修的对象。这不是在崇拜偶像,你是通过这个表徵来邀请
佛陀进入你的心中,这个佛像是宗教上的象徵。透过以下的事件,可以让我们更了解佛像
是多麽吸引著我们的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缅甸的战场上,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找到一
尊很庄严的小佛像,它是如此强烈地吸引著他的心。他把它送给英国首相丘吉尔爵士,并
附上短信说:「请将此佛像摆放在您的桌上,每当您有任何困扰,请观看此佛像的相貌,
我相信您就能够获得安宁了。」

印度前首相尼赫鲁先生曾经被英国政府拘捕。当他在监狱里的时候,他的口袋有一小尊
的佛像。他取出佛像放在桌子上,看著它想道:「尽管这个世界有许多麻烦、问题和困难
,如果佛陀能保持著一张微笑的脸,为什麽我们不能学习这位伟人呢?」

一位法籍学者,安拿陀.法兰西参观了伦敦博物馆看到生平第一次的佛陀形像。看了这
佛像後,他说道:「若上帝从天堂下凡,他必是此人无疑。」然而,佛像不是必需的。有
许多能实践佛陀教导的人都没有佛像。他们没有被规定必须拥有佛像。对於佛像,我们不
崇拜、不祈祷、也不祈求任何东西。但我们礼敬及尊敬这个伟大修行人的形像。

我们的其中一位信徒在家中安奉了一尊佛像长达四十五年。有一天,一些传教士告诉他
在崇拜魔鬼。他并不懂得如何回应他们。这令人感到惊讶。四十五年以来他一直崇拜那尊
佛像,当人们非难这尊佛像时他却不知该说些什麽。这就是我们的一些佛教徒的弱点。他
们沿著传统,崇拜、祈祷、献供、念诵,但他们没有尝试理解佛陀的教导。现在您可以理
解无论有无佛像,您还是能实践佛陀的教导。因为色身并不是佛陀。

根据大乘佛教,佛陀有三身,即报身,应身和法身。佛陀以报身和应身进食、睡觉、行
走、说话、给予忠告和教导。这些活动都是佛陀以色身完成的。当佛陀般涅盘後,这二身
就消失了。可是佛陀的法身永远不会消失。根据大乘佛教,阿弥陀佛是在极乐净土里。那
些基於尊敬而持念他的名号和那些礼拜他的人会往生净土,并在随後有机会体证涅盘。根
据他们的想法和信仰,在一切众生证得涅盘前,佛陀会继续活著,这种说法给了他们很大
的希望和信心。

佛陀曾经提过:「无论佛陀出世与否,佛法将永远存在这世上。」佛陀出世後,他发现
人们已经遗忘了真正的佛法。佛陀说:「我了解的佛法,并不是我创造的。」这佛法一直
都存在,但是人们误解了。人们凭自己的想像制造了错误的观念,而完全染污了纯正的佛
法。在佛陀揭示真理为佛法2500年後的今天,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很多国家的人们用佛陀
的名字做不正确的事情。他们没有根据佛陀的指导,反而将他们的传统信仰参杂在佛法之
中,然後说这是佛教。身为佛教徒,我们应该学习并实践佛陀的教导,以寻求我们的解脱
。

人们问佛陀在哪里?要实践佛陀的教导,我们并不需要知道佛陀在哪里,或他去了什麽
地方。举个例子,我们的电流被某个人发现了。我们需要知道电流是谁发现的吗?他在哪
里?是什麽国家的人?他的名字?我们的任务是去利用电流。同样的,发现原子和原子能
量的人,可以用这些原子能量来达到建设或破坏的目的。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适当地
利用这种能量。我们并不需要去知道是谁发现这种能量的。人们已经发明了电脑和电视机
,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去知道他们的名字和详细资料,我们的任务是使用它们。

相同的道理,不要问佛陀在哪里或是他去了什麽地方。如果他教导的佛法是真的、可以
身体力行的以及有效的,那为什麽需要知道佛陀在哪里?佛陀不曾说过他可以送我们去天
堂或去地狱。佛陀可以告诉你要做什麽、不要做什麽,来得到解脱。这是佛陀唯一所可以
做的。他并不能为你做任何事情。你的任务是实践佛陀的教导。有些人说上帝可以去除人
们所造的罪。佛陀并没有说一个人造的罪可以由另外一个人来去除。佛陀或上帝都做不到
。当一个人就快要死了,然後他说他信上帝。在他做了这麽多的罪恶之後,上帝可以拿走
他的罪吗?举个例子,如果你的脾气很暴躁,而你知道是错的,但是你不知道要如何解决
,因此你就向神祷告,要他拿走你心中的残暴,你认为上帝可以做到吗?你或许可以去向
佛陀礼敬,然後要求佛陀拿走你残暴的性格。但是佛陀也不能从你的心中拿掉。佛陀只能
够告诉你要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除你心中的嗔恨。除了你自己,透过你自己的领悟,
没有人可以帮你。你要醒觉到:「这嗔恨是危险的,可以制造很多麻烦、问题和难处,还
会伤害和干扰他人。我一定要试著用我内心的力量去减轻嗔恨,下定决心要把嗔恨从心里
去除掉。因此,佛陀或上帝都不能去除掉我们造的罪恶,只有我们自己可以这样做。佛陀
给了一个很好的劝告。如果任何人做了错事或造了恶业,向上帝或佛陀祷告是无法免除其
恶业所带来的果报。无论如何,当他们发现自己造做了恶行,那麽他们一定要停止再造恶
。你一定要下定决心去造更多更多的善业或善事。如此一来你之前所造的恶业果报,就可
以被善业所超越。

以鸯崛摩罗(Angulimala)这位杀死将近一千人的凶手为例。当佛陀知道此事後就去见
他,当时鸯崛摩罗已经杀害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他就想杀害佛陀,完成杀害一千个人的誓
愿。所以当他看到佛陀时,他感到非常高兴并尝试抓拿佛陀。这时佛陀略显了个小神通。
佛陀知道以教育的方式是很难驯服他的。於是佛陀以平常速度步行,并让鸯崛摩罗追赶。
鸯崛摩罗虽然跑了几乎四英哩,却无法接近佛陀。於是他请佛陀停下脚步,而佛陀也知道
与他谈话的时机成熟了。佛陀说:「我已经停止,是你在跑。」鸯崛摩罗说:「我看到你
在行走,你怎麽说你已经停止呢?」佛陀回答道:「我已经停止是指我已经停止杀害或摧
毁其他有情。你在跑是指你还在造恶。如果你停止跑你就能捉住我。」鸯崛摩罗说:「我
不明白你说什麽?」佛陀说:「我已经停止杀害而你还没有,这就是跑的意思。你还在轮
回中奔跑。」鸯崛摩罗知道自己错了并决定跟随佛陀。他成为了一位比丘并开始禅修。最
後,他证得阿罗汉果和得到涅盘乐。恶业在他身上没有成熟的机缘。他继续培育善业,所
以恶业没机会影响他,这就是佛陀的教导。佛陀教导我们做更多的善业来抑制恶业对我们
的影响,而不是向任何神明祈祷。

如果我说佛陀是存在於宇宙的任何一角,这就违背了佛陀的教导。另一方面,若我说佛
陀不存在於宇宙的任何一角,很多人会感到不高兴,因为他们的渴望不能被满足。因此他
们说这是空无一物。这并非空无一物,而是身心痛苦的结束及体验涅盘或解脱。另一方面
,有些人确实需要实质的佛陀形像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减少他们的恐惧和担忧。无论如何
,不管我们说佛陀活著与否都是不正确的。如果佛陀的教义或教导可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
到平静和感到满意,那就已经绰绰有馀了。以医生为例,如果我们有一种能治病的药,我
们有需要知道那位医生是否还活著或身在何处吗?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以那种药来摆脱病痛
。同样的,以佛陀的教导来摆脱我们的痛苦已经绰绰有馀了。佛陀已经赋予我们自由思考
的权力,让我们透过常识或思考的能力去分辨是非,从而了解生命存在的本质。

另一方面,所有存在於宇宙中的都是由元素、能量、心的能量和业力的能量所组成的。
它们无法不经历改变、衰退和消失。因此,这些元素、能量、心的能量和业力的能量不可
能永远保持不变。如果你能够明白这些,那麽佛陀的教导就可以帮助你明白要如何去面对
你的问题和困难,去解决我们的不满足。要不然,我们就要面对生理和心理的苦、不满和
失望。我们要有智慧地解除我们的问题。若我们纯粹祷告或礼拜任何人,问题是很难被解
决的。但是通过了解我们问题和难题的性质和原因,我们会有能力解决它们。

很多人问佛陀去了哪里?如果说佛陀去了涅盘,那麽他们会想像涅盘是一个地方。涅盘
并不是一个地方,它是一个心的境界,让我们去证悟体验最後的解脱。我们不可以说佛陀
去了什麽地方,或是说佛陀正在体验涅盘的喜悦或生命的最终目标。因此,这道问题:「
佛陀在哪里?」最好的答案就是-佛陀在你那已经证得究竟真理的心中。


此文章由慈祥、Mahalwin、大海之源、Dukkha及Vajira合译

愿与所有众生分享这功德
愿所有众生不离八正道,灭苦证得涅盘。
Sadhu!Sadhu!Sadhu!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找歌最方便 KKBOX 歌词搜寻!!
         bbs.kkcity.com.tw          \^_^ /  http://www.kkbox.com.tw
└——From:125.229.160.195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Thu Oct 19 09:01:06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陀在哪里?
#2
rlai000
有此问题,是因问者心中「佛陀」是一实实在在的个体。

※ 引述《notself@kkcity.com.tw ( )》之铭言:
> WHERE IS THE BUDDHA?
> 佛陀在哪里?
> By the late Venerable Dr. K. Sri Dhammananda Nayaka Maha Thera
> 已故达摩难陀上座大长老著
> (18th Mar 1919 - 31st Aug 2006)
> 人们总是提问,佛陀去了哪里,现在又身在何处?对一位还没建立灵性生活方式的人来
> 说,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是因为大家都用世间的方式来思考生活。佛陀的概念令
> 人难以理解。某些传教士告诉佛教徒说佛陀不是神而是人。他已死去。崇拜一个死人能获
> 得什麽?但是我们必须理解佛陀被称为天人师(Sattha Deva-manussanam),众天神和人类
> 的导师。每当众天神有任何问题,他们都会去亲近佛陀以获取劝告。而传教士又声称他们
> 的神是存在的,这就是传教士要每个人都向神祈祷的原因。
> 根据科学,人类已经费上数百万年的时间来开发头脑和理解能力。当他们的头脑还没充
> 分地被开发时,人们察觉到有某些力量使到大自然运作。因为他们不能够充分理解大自然
> 如何运作,他们便开始认为必定有一个「他」在创造和维持这些事物的发生。为了帮助其
> 他人了解这个概念,他们把这个力量转化成有形状和有实体的象徵,如雕像和绘画。这些
> 「灵体」或力量在促使人做好事和不要做坏事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人们做好事他们
> 将获得奖赏。我们总会感到恐惧、忧虑、怀疑和没有安全感,因此我们需要某个依靠来保
> 护我们。最终这种力量被转化成唯一的神。现在某些人的一切都依靠神。那就是为什麽他
> 们尝试介绍「永恒灵魂」的想法,死後就升上天堂,永远生活在那里。那是为了满足具有
> 永恒生命的欲望。佛陀说任何存在的事物必然会遭受到变化,衰退和灭亡。
> 当我们分析佛陀的一生,可以看到他从不以神的儿子或神的使者自居,而是一位觉悟的
> 宗教导师。同时,佛陀不被认为是另外一位佛的转世。佛陀也不是由另一位佛所创造,因
> 此佛陀不是另外一位佛的转世。他用了很长的时间,一世又一世地开展和培养所有伟大的
> 品德和智慧,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波罗蜜。当波罗蜜圆满时,他就觉悟了-了解宇宙运作的
> 法则。他也发现这个宇宙并不是由神所创造出来的。
> 人们会问,如果没有任何神的协助,佛陀又如何能够获得觉悟?佛教徒坚持每一个人都
> 能开展自己的心去了知一切。「Manussa」这个字在许多语言中的含义是指「人类」。而
> 「Mana」这个字的意思是「心」,所以Manussa所包含的意思是「心可以被锻炼和开展培
> 育到完美境界的人类」。除了人类外,在宇宙中没有其他生物能把心锻炼到如此至高无上
> 的境界,以获得觉悟。就算天神也不能成佛,因为他们不能把心提升到最高层次的境界。
> 天神们虽然享有世间的欲乐,过著平和及富足的生活,可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却非常微弱。
> 只有人类才能成佛或觉悟。当有人说佛陀不是神时,我们不应该尝试去证明他是神,因为
> 这麽做只会贬低证悟的概念。有一些人声称他们的神为人类降下了福音。如果那福音是给
> 全人类的,那为什麽神不直接把福音传给每一个人,而只是传给特定的某一个人呢?佛陀
> 并不鼓励我们去相信这些自称获得无上神明旨意的说法。
> 有一天,一位基督教的传教士带领著他的信徒来会见我,一起讨论佛法。他问道:「你
> 能确实的告诉我佛教徒相信的是什麽吗?」我坦白的回答他说:「佛教徒不相信任何东西
> 。」於是他指著我的著作《佛教徒的信仰》再问道:「那你为什麽写这本书?」我告诉他
> 说,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看了後,了解到其实没有东西让大家相信。」他随著又问
> 道:「既然这样,那你能告诉我佛教徒做些什麽吗?」我告诉他,佛陀已经针对这个问题
> 给了解答。佛陀劝告我们,与其去相信,不如去了解(Pariyatti)、去实践(Patipatti
> )和去体验(Pattivedha)。修行的道路有三。首先,我们应该尝试去了解,因为我们不
> 可以盲目去相信一件我们不明白的事物。佛陀教导我们首先要去尝试了解它。
> 在佛陀所教导的八正道中,以正见(Sammaditthi)为首。佛陀在开始教化世人时,要追
> 随者别盲目地相信,而是应该对事物建立起正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获得了有关
> 佛陀及佛法美妙的知识。有了这知识後,我们应该去实践它。如果你没有真正了解佛陀的
> 教导,你只会凭自己的想像,产生种种的观念。佛陀的劝告是要我们去实践所学和所明白
> 的事物。实践後,你将能体验到它所带来的成果和影响。这时你就能如实知见什麽是对的
> 。「去了解、去实践及去体证」,这就是佛陀所教导的学习三步骤。它也是协助我们克服
> 世间苦难的方法。现在你应该可以明白,这就是佛陀介绍宗教的方法,他不是要我们去相
> 信任何事物,而是要我们去学习、实践和体验它的成果。
> 举个例子,佛陀说你必须要有爱心,要诚实。明白了佛陀的教导後,你尽力去实践它,
> 於是每个人都会尊敬你,因为大家都知道你是一个即有爱心又诚实的好人。因此没有人会
> 去干扰和中伤你,大家只会尊敬你。这就是你所体验到的成果。另一方面,佛陀也说到,
> 我们必须以本身的体验层次来尝试了解事物,你可以亲自试一试实践所带来的成果。你会
> 明白为什麽一些事物是善的,另一些却是恶的。你不去造恶,不是因为遵从上天的旨意,
> 而是你有一个会思考、懂得逻辑思维的心。亲身的体验将足以让我们分辨是非善恶。举个
> 例子,佛陀在劝告我们不要去杀害生命时,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宗教戒律,因为每一个会
> 思考的人都知道,杀生是残忍的行为。我们也不难明白,为什麽杀生是不好的行为,因为
> 大家都害怕被人杀害。另一个例子,佛陀说,当你的贵重的东西被人偷了,你会有什麽感
> 受?同样的,当我们偷别人的东西时,他们一样不喜欢。我们不需要获得神、佛陀或耶稣
> 的指示,才能明白这简单的道理。宗教导师出现在这个世间,目的是来提醒这些已经被我
> 们遗忘和忽略的道理。亲身的体验和了解,已经绰绰有馀地让我们去明白什麽是善,什麽
> 是恶。
> 佛陀劝导我们去思考和理解。我们拥有推理的能力。我们所拥有的常识(common sense
> )是不同於其他众生的。他们拥有心智(mind)但不能理性地思考。他们的心智只限於寻
> 找食物、庇护所、防护和感官上的快乐。他们不能更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心智。但是人类拥
> 有的心智,则可以用来思考和理解事相至最高的程度。这也就是为什麽科学家们能够开发
> 和发现很多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物。在这世间里,没有其他众生的心智,可以拓展到
> 如此高的程度,这就解释了为什麽只有人类才能成佛。唯有通过开展心智,人类才能证悟
> 成道。为此,佛陀告诉过我们,我们必须亲自去修行实践佛法,那麽才能亲身体验到佛陀
> 的教导。其他宗教的信徒,互相问候时会说:「上帝保佑你」。但是佛教徒在互相问候时
> ,鲜少会说:「佛陀保佑你」,他们会诵:「BuddhamSaranamGacchami」(「我到佛陀那
> 里寻求我的庇护所」,意思是我以佛陀作为我的皈依处)。如果佛教徒相信佛陀可以作为
> 皈依处,为什麽他们之间互相问候时却不说:「佛陀保佑你」呢?佛陀也劝导人们在害怕
> 的时候要忆念佛陀。
> 好了,我们的题目是「佛陀在那里?」。我们可以说他是在天堂、或他是生活在涅盘、
> 又或者他生活在某个地方吗?他到底去了哪里?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
> ,都是从世间的角度来发问的。在佛陀获得证悟後,他说:「
> avamantimaiatinatthidaniDunabhavo」,这是我最後的一世,我亦不再有来世了。在这
> 世上不停的受生(becoming),生命一期又一期不断的循环,随著这些无穷的受生而感受
> 到无尽的痛苦,我都已经把它们给止息了。人们所感受的愉快或娱乐,都是情感上暂时的
> 满足,它们很快就会消失,随後我们就会感到不满足。我们的这一生中,在肉体和精神上
> 都经历了巨大的苦楚、忧虑、难题、疼痛、困境、灾难和欠缺感。在这世上,没有人能够
> 说他对这一生感到满意。每个人都在控诉和埋怨有关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通过了解这些
> 实情,佛陀停止了轮回,这个可以被称为解脱。获得解脱意味著脱离了生理和心理上痛苦
> 。通过物质的形态或是任何形态的生存,并不能克服我们生理和心理上的苦楚。因此,如
> 果我们不愿意承受这些苦楚,那麽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出生(birth)。我们是渴望著生
> 存的。这个渴望和执著在我们的心中非常强烈。我们如此地渴望生存,但却不要承受由渴
> 望和无知所带来的苦楚、难题、疼痛和疾病等。看看我们的世界现在变得怎麽样了?整个
> 世间都是战场,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制造暴力、流血冲突、战争和毁灭。动物的生存,并没
> 有制造这麽多又没有必要的问题来受苦。当它们饥饿了,就出外寻觅食物。克服饥饿後,
> 它们就会去睡觉。但人类不会只满足於此,反而渴望更多其他的事情。渴望与执著在我们
> 的心中是如此的强烈。也因为如此,嫉妒、敌意、噌恨、病态、残忍和邪恶随著产生了。
> 其他的生物并不会残忍到如此的地步。
> 人类拥有宗教,但宗教不单是纯粹的崇拜和祈祷,而是要更进一步地为他人作出服务,
> 通过远离一些不善的思想而让我们能够为他人服务。宗教的信仰固然重要,但单独只有信
> 仰而已,则不能开发心智来获得正确的见解或是智慧。在佛陀入灭以前,许多人们都集聚
> 在一起,拿著花朵想要来供养和礼敬他。见到如此的情况後,佛陀请求大家都回去。佛陀
> 说如果大家真的想要礼敬他,与其供养花朵和礼拜佛陀,不如去实践至少一项佛陀所给予
> 的教导。当他们这样做了以後,他们才是真正的礼敬佛陀。
> 现在你已了解佛陀希望的是什麽了。一个有宗教信仰的生活,并不只是祈祷、供养或礼
> 拜而已,更要亲自实践至少一些佛陀指示过的教导。曾经有位叫做巴古拉(Bakkula)的
> 僧侣,每天都会来坐在佛陀面前端详他。有一天,佛陀就问:「你在这里所为何事?」巴
> 古拉回答:「每当我观看世尊的身体,它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喜悦。」然後佛陀说:「巴古
> 拉,通过观看这个肮脏、污垢、非永恒的身体,你能够得到什麽?你只是在娱乐你的感官
> ,你决不会获得知识或是领会。你并不能通过这个身体见到真正的佛陀,佛陀不是这个身
> 体。」佛陀接著说:「只有一个人明白了佛陀教导的法义後,才能够见到真正的佛陀。」
> 当我们明白了佛陀的教导时,真正的佛陀将会显现在心中。在这里,你可以明白到佛陀并
> 不在乎这个身体。当你研究印度的历史时,在佛灭後将近500年里,并没有佛像的存在,
> 因为佛陀不鼓励任何人树立起他的雕像。其实是希腊人雕塑了佛像和其他形式的宗教象徵
> 。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不同形式的佛像散布在世界各地了。
> 有些其他宗教的信徒们非议我们为偶像崇拜者。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佛陀的教导。佛陀入
> 灭的几百年後,有一位很出名的僧侣,叫做优波库答(Upagutha)长老,他是一位很受欢
> 迎的法师。每当他弘法的时候,都有好几千名信众聚集来听闻他的开示。对此,魔王魔罗
> (Mara)感到很不高兴,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有了宗教的信仰。
> 魔罗不是众生,而是阻止个人朝向宗教信仰生活的心智里强烈障碍和干扰。魔罗可以被
> 人格化成魔王。这位魔王就在寺庙前面,开始呈献吸引人们的娱乐表演、舞蹈、歌唱和制
> 造欢愉的气氛。於是信徒们慢慢地开始跑去观赏魔罗的表演。最後没有人来听闻优波库答
> 长老的说法了。优波库答长老决定要给魔罗一个教训,於是长老也去观赏魔罗的表演。在
> 魔罗表演完毕时,长老非常赞赏魔罗的表演,说道:「为了表示感激你的表演,我愿意在
> 您的颈项戴上花环。」对於长老的赞叹,魔罗感到很自豪。然而当优波库答长老放上了花
> 环後,魔罗却感到那个花环就像巨蟒一样在他的颈项紧箍著。魔罗用尽全身的力量,尝试
> 把花环拉出来,但是不成功。於是魔罗就去找帝释天(Sakka),天神们的帝王,寻求帮
> 助。帝释天用尽了办法也不能把花环拿下来。接著魔罗去找在当时被认为是创世之神的梵
> 天(Brahma)寻求帮助,梵天也未能成功把花环取下。这时梵天告诉魔罗,唯有那个放上
> 花环的人,才能把花环取下来。魔罗只好回头找优波库答长老,乞求长老取下花环,因为
> 他快要被箍死了。优波库答长老对魔罗说道:「这不是困难的事,不过你必须答应我两个
> 条件。第一,你要许诺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再打扰我们任何的宗教活动。」对此,魔罗同
> 意了。长老继续说:「第二,你曾经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尝试打扰佛陀,因此你曾经见过佛
> 陀。在佛陀灭度後的几百年後,你依然活著。你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能把自己化身为佛陀
> 的形像。」魔罗回应说:「是的,我能够做到此事。但你要承诺当我化身为佛陀的形像时
> ,你不要礼拜我,因为我不是圣人。」长老说:「我将不会礼拜你。」然而当魔罗变成佛
> 陀时,长老礼拜了他。魔罗马上叫喊起来说:「你承诺不会礼拜我的!」长老说:「我并
> 没有礼拜魔罗,我礼拜的是佛陀。」
>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用来告诉他人,礼拜佛像的意义。在你拥有佛像和礼拜佛像之
> 馀,你也可以利用佛像来作为禅修的对象。这不是在崇拜偶像,你是通过这个表徵来邀请
> 佛陀进入你的心中,这个佛像是宗教上的象徵。透过以下的事件,可以让我们更了解佛像
> 是多麽吸引著我们的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缅甸的战场上,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找到一
> 尊很庄严的小佛像,它是如此强烈地吸引著他的心。他把它送给英国首相丘吉尔爵士,并
> 附上短信说:「请将此佛像摆放在您的桌上,每当您有任何困扰,请观看此佛像的相貌,
> 我相信您就能够获得安宁了。」
> 印度前首相尼赫鲁先生曾经被英国政府拘捕。当他在监狱里的时候,他的口袋有一小尊
> 的佛像。他取出佛像放在桌子上,看著它想道:「尽管这个世界有许多麻烦、问题和困难
> ,如果佛陀能保持著一张微笑的脸,为什麽我们不能学习这位伟人呢?」
> 一位法籍学者,安拿陀.法兰西参观了伦敦博物馆看到生平第一次的佛陀形像。看了这
> 佛像後,他说道:「若上帝从天堂下凡,他必是此人无疑。」然而,佛像不是必需的。有
> 许多能实践佛陀教导的人都没有佛像。他们没有被规定必须拥有佛像。对於佛像,我们不
> 崇拜、不祈祷、也不祈求任何东西。但我们礼敬及尊敬这个伟大修行人的形像。
> 我们的其中一位信徒在家中安奉了一尊佛像长达四十五年。有一天,一些传教士告诉他
> 在崇拜魔鬼。他并不懂得如何回应他们。这令人感到惊讶。四十五年以来他一直崇拜那尊
> 佛像,当人们非难这尊佛像时他却不知该说些什麽。这就是我们的一些佛教徒的弱点。他
> 们沿著传统,崇拜、祈祷、献供、念诵,但他们没有尝试理解佛陀的教导。现在您可以理
> 解无论有无佛像,您还是能实践佛陀的教导。因为色身并不是佛陀。
> 根据大乘佛教,佛陀有三身,即报身,应身和法身。佛陀以报身和应身进食、睡觉、行
> 走、说话、给予忠告和教导。这些活动都是佛陀以色身完成的。当佛陀般涅盘後,这二身
> 就消失了。可是佛陀的法身永远不会消失。根据大乘佛教,阿弥陀佛是在极乐净土里。那
> 些基於尊敬而持念他的名号和那些礼拜他的人会往生净土,并在随後有机会体证涅盘。根
> 据他们的想法和信仰,在一切众生证得涅盘前,佛陀会继续活著,这种说法给了他们很大
> 的希望和信心。
> 佛陀曾经提过:「无论佛陀出世与否,佛法将永远存在这世上。」佛陀出世後,他发现
> 人们已经遗忘了真正的佛法。佛陀说:「我了解的佛法,并不是我创造的。」这佛法一直
> 都存在,但是人们误解了。人们凭自己的想像制造了错误的观念,而完全染污了纯正的佛
> 法。在佛陀揭示真理为佛法2500年後的今天,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很多国家的人们用佛陀
> 的名字做不正确的事情。他们没有根据佛陀的指导,反而将他们的传统信仰参杂在佛法之
> 中,然後说这是佛教。身为佛教徒,我们应该学习并实践佛陀的教导,以寻求我们的解脱
> 。
> 人们问佛陀在哪里?要实践佛陀的教导,我们并不需要知道佛陀在哪里,或他去了什麽
> 地方。举个例子,我们的电流被某个人发现了。我们需要知道电流是谁发现的吗?他在哪
> 里?是什麽国家的人?他的名字?我们的任务是去利用电流。同样的,发现原子和原子能
> 量的人,可以用这些原子能量来达到建设或破坏的目的。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适当地
> 利用这种能量。我们并不需要去知道是谁发现这种能量的。人们已经发明了电脑和电视机
> ,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去知道他们的名字和详细资料,我们的任务是使用它们。
> 相同的道理,不要问佛陀在哪里或是他去了什麽地方。如果他教导的佛法是真的、可以
> 身体力行的以及有效的,那为什麽需要知道佛陀在哪里?佛陀不曾说过他可以送我们去天
> 堂或去地狱。佛陀可以告诉你要做什麽、不要做什麽,来得到解脱。这是佛陀唯一所可以
> 做的。他并不能为你做任何事情。你的任务是实践佛陀的教导。有些人说上帝可以去除人
> 们所造的罪。佛陀并没有说一个人造的罪可以由另外一个人来去除。佛陀或上帝都做不到
> 。当一个人就快要死了,然後他说他信上帝。在他做了这麽多的罪恶之後,上帝可以拿走
> 他的罪吗?举个例子,如果你的脾气很暴躁,而你知道是错的,但是你不知道要如何解决
> ,因此你就向神祷告,要他拿走你心中的残暴,你认为上帝可以做到吗?你或许可以去向
> 佛陀礼敬,然後要求佛陀拿走你残暴的性格。但是佛陀也不能从你的心中拿掉。佛陀只能
> 够告诉你要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除你心中的嗔恨。除了你自己,透过你自己的领悟,
> 没有人可以帮你。你要醒觉到:「这嗔恨是危险的,可以制造很多麻烦、问题和难处,还
> 会伤害和干扰他人。我一定要试著用我内心的力量去减轻嗔恨,下定决心要把嗔恨从心里
> 去除掉。因此,佛陀或上帝都不能去除掉我们造的罪恶,只有我们自己可以这样做。佛陀
> 给了一个很好的劝告。如果任何人做了错事或造了恶业,向上帝或佛陀祷告是无法免除其
> 恶业所带来的果报。无论如何,当他们发现自己造做了恶行,那麽他们一定要停止再造恶
> 。你一定要下定决心去造更多更多的善业或善事。如此一来你之前所造的恶业果报,就可
> 以被善业所超越。
> 以鸯崛摩罗(Angulimala)这位杀死将近一千人的凶手为例。当佛陀知道此事後就去见
> 他,当时鸯崛摩罗已经杀害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他就想杀害佛陀,完成杀害一千个人的誓
> 愿。所以当他看到佛陀时,他感到非常高兴并尝试抓拿佛陀。这时佛陀略显了个小神通。
> 佛陀知道以教育的方式是很难驯服他的。於是佛陀以平常速度步行,并让鸯崛摩罗追赶。
> 鸯崛摩罗虽然跑了几乎四英哩,却无法接近佛陀。於是他请佛陀停下脚步,而佛陀也知道
> 与他谈话的时机成熟了。佛陀说:「我已经停止,是你在跑。」鸯崛摩罗说:「我看到你
> 在行走,你怎麽说你已经停止呢?」佛陀回答道:「我已经停止是指我已经停止杀害或摧
> 毁其他有情。你在跑是指你还在造恶。如果你停止跑你就能捉住我。」鸯崛摩罗说:「我
> 不明白你说什麽?」佛陀说:「我已经停止杀害而你还没有,这就是跑的意思。你还在轮
> 回中奔跑。」鸯崛摩罗知道自己错了并决定跟随佛陀。他成为了一位比丘并开始禅修。最
> 後,他证得阿罗汉果和得到涅盘乐。恶业在他身上没有成熟的机缘。他继续培育善业,所
> 以恶业没机会影响他,这就是佛陀的教导。佛陀教导我们做更多的善业来抑制恶业对我们
> 的影响,而不是向任何神明祈祷。
> 如果我说佛陀是存在於宇宙的任何一角,这就违背了佛陀的教导。另一方面,若我说佛
> 陀不存在於宇宙的任何一角,很多人会感到不高兴,因为他们的渴望不能被满足。因此他
> 们说这是空无一物。这并非空无一物,而是身心痛苦的结束及体验涅盘或解脱。另一方面
> ,有些人确实需要实质的佛陀形像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减少他们的恐惧和担忧。无论如何
> ,不管我们说佛陀活著与否都是不正确的。如果佛陀的教义或教导可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
> 到平静和感到满意,那就已经绰绰有馀了。以医生为例,如果我们有一种能治病的药,我
> 们有需要知道那位医生是否还活著或身在何处吗?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以那种药来摆脱病痛
> 。同样的,以佛陀的教导来摆脱我们的痛苦已经绰绰有馀了。佛陀已经赋予我们自由思考
> 的权力,让我们透过常识或思考的能力去分辨是非,从而了解生命存在的本质。
> 另一方面,所有存在於宇宙中的都是由元素、能量、心的能量和业力的能量所组成的。
> 它们无法不经历改变、衰退和消失。因此,这些元素、能量、心的能量和业力的能量不可
> 能永远保持不变。如果你能够明白这些,那麽佛陀的教导就可以帮助你明白要如何去面对
> 你的问题和困难,去解决我们的不满足。要不然,我们就要面对生理和心理的苦、不满和
> 失望。我们要有智慧地解除我们的问题。若我们纯粹祷告或礼拜任何人,问题是很难被解
> 决的。但是通过了解我们问题和难题的性质和原因,我们会有能力解决它们。
> 很多人问佛陀去了哪里?如果说佛陀去了涅盘,那麽他们会想像涅盘是一个地方。涅盘
> 并不是一个地方,它是一个心的境界,让我们去证悟体验最後的解脱。我们不可以说佛陀
> 去了什麽地方,或是说佛陀正在体验涅盘的喜悦或生命的最终目标。因此,这道问题:「
> 佛陀在哪里?」最好的答案就是-佛陀在你那已经证得究竟真理的心中。
> 此文章由慈祥、Mahalwin、大海之源、Dukkha及Vajira合译
> 愿与所有众生分享这功德
> 愿所有众生不离八正道,灭苦证得涅盘。
> Sadhu!Sadhu!Sadhu!
2006年10月19日 10:11:00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