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历史上的六次经典结集
#1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福聚院

第一次经典集会

[First Council]佛入灭後的三个月 ,印度 Magadha 的国王Ajatashatru 举办了集会。
地点是在 Rajagaha 的Cave of the Seven Leaves (七叶窟)。领导僧侣为大阿罗汉
Maha Kassapa (大迦叶尊者),Ananda (阿难尊者),和 Upali (优波离尊者) 
MahaKassapa 从僧团中选取了五百阿罗汉来重述佛陀所说过的话。由在佛陀身边最久的
Ananda 重述经藏 (Suttas),和持戒第一的 Upali 重述律藏 (Vinaya)。

他们完成了重述之後,阿罗汉们便开始检查字义是否有误,然後再一起重述并检查每个
字和每个段落。每一位罗汉都如此的念著和检查著,并将每个字记入脑海中。只有当一段
话被所有的阿罗汉检查和验证後,才会被大会采纳。这还包括了每段话佛是在哪里、什麽
时候、什麽情况、和对谁说的等等。

资源汇集主旨∶以最不包含各个派别立场 、历史上最正确、且被考古学者公认的考察为
主网路资料来源∶

http://www.buddhistdoor.com/passissue/9708/sources/teach37.htm
http://www.buddhamind.info/leftside/teachings/ti-pi2.htm
http://www.myanmar.com/buddhism/councils.html
http://acl.arts.usyd.edu.au/~hudson/buddhism_2.htm
http://www.ddm.org.tw/old/Big5/education/chibs/journal/JR-BJ001/01_05.htm

网路搜寻字∶ First Buddhist Council、First Council Buddha、Buddhism Schism、
佛教分裂、佛教历史
网路搜寻器∶ Yahoo!、Yahoo! 奇摩、Astalavista、Google
书本∶巴利经藏长、中、杂部英文版 by Bhikkhu Bodhi、Great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by Nyanaponika Thera、巴利论藏 Points of Controversy



第二次经典集会

[Second Council]佛入灭後的一百年,(在印度) 由於 Vajjian (Vesalian) 的比丘不
尊守戒律,如向俗人到寺院修行惭悔时 (Uposatha) 乞求钱财,他们甚至乞求一分钱到
一毛钱,而这些都是违反比丘纪律的行为。这些行为被僧团中的 Yasa 比丘看到,他总共
指出了十项被违反的纪律∶

· 带著盐和装盐的东西并需要时使用
· 午後进食
· 在同一天到第二个村庄进食,破坏了进食的纪律 (食量过多)
· 在同一教区里却在不同的地方参加了超过一次的 Uposatha
· 向大众取得不该有的法令 (权力)
· 把习惯性的行为当作是首先的
· 在饭後用乳浆
· 喝还没发酵的发酵果汁
· 坐在没有边幅的布上
· 接受金银

而这些 Vajjian 比丘反对 Yasa 的指责,并要求他向那些他禁止听从 Vajjian 比丘们
的人们道歉。Yasa 保护著自己的观点,并取得了人们的支持。这使得 Vajjian 的比丘们
更加愤怒并逐 Yasa 出了僧团。Yasa 於是到了 Kausambi 并送信报告给在西方Avanti 和
南方的比丘们。

Yasa 到了 Ahoganga Hill 找寻大阿罗汉 Sambhuta Sanavasi并告诉他事情的严重性和
请示他该如何处置。在同一时间,西方有六十位阿罗汉和八十位从 Avanti 和南方来的罗
汉们聚在 Ahoganga Hill。他们选出了 Revata of Sahajati 作代表来处理

Vajjian 比丘们的问题,而 Revata 建议到问题的当地去解决。於是七百位罗汉在
Vesali 举行了集会。

[Second Council]当时是 Kalasoka 国王的时代。明确的地点是在 Vesali 的
Valikarama,时间是 Kalasoka 国王的第十一年。阿罗汉 Sabbakami 是大会的主持人,
在大会之後 ,他们宣布了 Vajjian 比丘们的行为是违反纪律且不被允许的。

根据 Dipavamsa 的记载,Vajjian 的比丘们反对了大会的决定,并举行了他们自己的集
会,称为 Mahasangiti (大乘集会)。在此之後,Vajjian 的僧侣们离开了长老部
(Theravada),并组织了他们自己的团体 ,称为Mahasanga (大乘僧团),他们称自己为
Mahasanghikas (大乘比丘)。於是此时整个佛教僧团便分为两派,一派为原始佛教的长老
部或称作上座部 (Theravada),一派为新起的大乘佛教 (Mahasanghikas)。此次集会同样
以第一次大会的方式重述和比对经典。

资源汇集主旨∶以最不包含各个派别立场、历史上最正确、且被考古学者公认的考察为
主资料来源∶

http://www.myanmar.com/buddhism/councils.html
http://www.american-buddha.com/buddhist.councils.htm
http://acl.arts.usyd.edu.au/~hudson/buddhism_2.htm

网路搜寻字∶ Second Buddhist Council、佛教分裂
网路搜寻器∶ Yahoo!、Yahoo! 奇摩、Astalavista、Google
书本∶巴利经藏长、中、杂部英文版 by Bhikkhu Bodhi、Great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by Nyanaponika Thera、巴利论藏 Points of Controversy



第三次经典集会

佛入灭後的第 234 年,集会是在印度 Asoka 国王时代的 Patiliputta 举行的。由
Asoka国王信奉了佛教,许多异教徒被吸引加入了佛教来取得 Asoka 的支持。虽然他们加
入了佛教,但他们仍然坚持著自己的思想,更把他们自己的思想说成是佛陀的思想。原始
佛教的僧侣於是和他们分开了,并拒绝和他们一起参加 Uposatha。於是在Patiliputta
约有七年没有 Uposatha。当地佛教内部的异教徒数量已大大超越了正统僧侣的数量,於
是 Asoka 便请求正统僧侣们来和异教徒作 Uposatha,但是被正统僧侣们拒绝了。

Asoka 为此事感到非常的困扰,於是他送了使者到 Ahoganga Hill 去请阿罗汉
Moggaliputta Tissa 来解除他国内的困境。经过数次的失败以後,Moggaliputta Tissa
终於默许了,他乘船到 Patiliputta 和 Asoka 会面。根据历史记载,Asoka 跪在河里伸
出右手以表示他对阿罗汉的敬仰。Asoka 请求了 Moggaliputta Tissa 显示神通来证明他
是位阿罗汉,他同意了并在 Asoka 面前引起了一次地震。这更增加了 Asoka 对Tissa 的
信任。

[Third Council] 随著 Moggaliputta Tissa 的建议,Asoka 举办了第三次的经典集会
。经过了 Asoka 的帮助,60,000 位异教僧侣被逐出了僧团。Moggaliputta Tissa於是选
出了 1,000 位阿罗汉来集成正法。罗汉们花了九个月的时间,终於完成经典的集成。在
第三次经典集会,Moggaliputta Tissa 撰写了 Kathavatthupakarana(Points of
Controversy) 来推翻异教徒们加在佛教里错误的理念和观念等等。(此时有十八派异教在
佛教里) 第三次经典结束後,Asoka 便送出传教士四处去传播佛教正法。根据 Mabavamsa
,佛教传到了以下国家∶

     国名        传教士名
(1) Kasmira-Gandhara Majjhantikathera.
(2) Mahisamandala   Mahadevathera.
(3) Vanavasi     Rakkhitathera,
(4) Aparantaka    Yona-Dhammarakkhitathera.
(5) Maharattha    Mahadhammarakkhitathera.
(6) Yona       Maharakkhitathera.
(7) Himavanta     Majjhimathera.
(8) Suvannabhumi   Sonathera and Uttarathera.
(9) Lankadipa     Mahamahindathera.

此次集会一样以第一次大会的方式重述和比对经典。

资源汇集主旨∶以最不包含各个派别立场、历史上最正确、且被考古学者公认的考察为
主资料来源∶

http://www.myanmar.com/buddhism/councils.html
http://www.american-buddha.com/buddhist.councils.htm
http://acl.arts.usyd.edu.au/~hudson/buddhism_2.htm
http://www.ddm.org.tw/old/Big5/education/chibs/journal/JR-BJ001/01_05.htm
http://web.ukonline.co.uk/buddhism/tawsein8.htm

网路搜寻字∶ Third Buddhist Council、佛教分裂
网路搜寻器∶ Yahoo!、Yahoo! 奇摩、Astalavista、Google
书本∶巴利经藏长、中、杂部英文版 by Bhikkhu Bodhi、Great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by Nyanaponika Thera、巴利论藏 Points of Controversy



第四次经典集会

Forth Council]第四次集会发生於 29 B.C.,是在国王 Vattagamani 时代的
Tambapanni (Sri Lanka斯里兰卡) 举行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已没有许多僧侣能像当时的
阿罗汉 Mahinda 一样的将全部的经典记入脑中,配合当时文字的开发,於是当时便决定
要将经典以文字记下以保存至後世。

Vattagamani 支持了这个想法,於是便举行了第四次集会,目的是将经典以文字记载。
在有文字以前一直是以口述的方式,这难免另人起疑。但在历史上经典的正确性的由来是
这样的,在当时的 Sri Lanka 发生许多内乱,此时有许多僧侣回到南印度去避难,直到
内乱结束後,他们才回到 Sri Lanka 和其他僧侣比对经典,发现所有重述的经典一字无
误,於是便认证了在他们脑海里的经典是准确无误的。

这套口述和记忆的传统从佛入灭後便从未改过,每天僧侣们都会互相重述和比对经典的
正确,若有偏差,便会请示长老正确的字句。所以经典会保存在无数的僧侣记忆里,他们
每天都会互相重述和比对来确保经典的正确性。为了确保在未来经典的正确,他们决定将
经典用文字写下。

[Forth Council]大阿罗汉Maharakkhita和五百位罗汉以第一次大会的方式重述和比对经
典,并将其写在叶子上。地点是在一个叫做 Aloka lena 的山洞。大会圆满的结束,且经
典被正确的写下和小心的保存。从这之後,叶片书传播和出现在缅甸、泰国、柬埔寨、和
寮国等地。

第一次大会的注解 ,在第二和三次大会被重述和对证过後,由第三次大会的Mahinda带
到 Sri Lanka。它们被翻为梵文并被 Buddhghosa 重新编辑和再翻译到巴利文。
Buddhaghosa (500 A.D.) 是清净道论的名作家 。

资源汇集主旨∶以最不包含各个派别立场、历史上最正确、且被考古学者公认的考察为
主资料来源∶

http://www.myanmar.com/buddhism/councils.html
http://acl.arts.usyd.edu.au/~hudson/buddhism_2.htm
http://web.ukonline.co.uk/buddhism/tawsein8.htm
http://www.urbandharma.org/udharma/councils.html

网路搜寻字∶ Forth Buddhist Council
网路搜寻器∶ Yahoo!、Astalavista、Google
书本∶巴利经藏长、中、杂部英文版 by Bhikkhu Bodhi、Great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by Nyanaponika Thera



第五次经典集会

[Fifth Council]第五次集会发生在 1871 A.D.,在缅甸国王 Mindon 的时代,地点在
Mandalay,目的是要重述、验证、和比对经典,来确保一切无误。由三位阿罗汉主领,分
别为Mahathera Jagarabhivamsa、Narindabhidaja、和Mahathera Sumangalasami。其中
还有 2,400 位僧侣。整个集会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方式也和第一次集会一样的严谨。这
次集会 Mindo 将所有的经文撰写在 729 块大理石上,并将它建成了佛塔,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书」。每片大理石有 5 inch 高,5.5 feet 长,和 3.5 feet 宽。

佛塔名为 Kuthodaw Pagoda (缅甸)∶[Largest Books]

资源汇集主旨∶以最不包含各个派别立场 ,历史上最正确,且被考古学者公认的考察为
主资料来源∶

http://www.myanmar.com/buddhism/councils.html
http://acl.arts.usyd.edu.au/~hudson/buddhism_2.htm
http://web.ukonline.co.uk/buddhism/tawsein8.htm
http://www.urbandharma.org/udharma/councils.html

网路搜寻字∶ Fifth Buddhist Council
网路搜寻器∶ Yahoo!、Astalavista、Google
书本∶巴利长 、中 、杂阿含经英文版 by Bhikkhu Bodhi、Great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by Nyanaponika Thera



第六次经典集会

[Sixth Council]第六次集会发生在西元 1954 年,地点在缅甸仰光,由缅甸政府赞助。
由政府领导 U Nu 率领建造了 Maha Passana Guha (大山洞),造型很像在印度第一集会
的 Sattapanni Cave (Cave of the Seven Leaves)。山洞完成後,大会聚集於 5 月 17
日,西元 1954 年。就像之前的集会一样,这次集会的目的是重述和验证经典。由八个不
同国家来的 2,500 位长老僧侣们,同时聚集於此。这八个国家为缅甸、泰国、柬埔寨、
寮国、印度、斯里兰卡、越南、和尼泊尔。

由近代的大阿罗汉Mahasi Sayadaw(马哈希尊者)负责经典的问证,和由Bhandata
Vicittasarabhivamsa 回答所有的问证。此後,经典便以七个国家的文字写出 (除了印度
以外 )。整个过程花了两年的时间,其中包括了种种的比对、验证、和考察,总算於佛入
灭後的 2,500 年的五月,西元1956 年完成。这次经典的集成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正确和
无误的经典。且被认证为佛陀的正法经典。详细请看近代大师 - 马哈希尊者。

资源汇集主旨∶以最不包含各个派别立场、历史上最正确、且被考古学者公认的考察为
主资料来源∶

http://www.myanmar.com/buddhism/councils.html
http://acl.arts.usyd.edu.au/~hudson/buddhism_2.htm
http://web.ukonline.co.uk/buddhism/tawsein8.htm
http://www.urbandharma.org/udharma/councils.html

网路搜寻字∶ Sixth Buddhist Council
网路搜寻器∶ Yahoo!、Astalavista、Google
书本∶巴利经藏长、中、杂部英文版 by Bhikkhu Bodhi、Great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by Nyanaponika Thera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优质连线服务///!!
         bbs.kkcity.com.tw            └—   KKADSL 带你环游全世界
└——From:122.126.33.149     ——┘ KKADSL http://adsl.kkcity.com.tw
Sat Oct 21 15:34:01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历史上的六次经典结集
#2
zweiundachtzig
发信站: 交大资工凤凰城资讯站 (bbs.csie.nctu.edu.tw )
此篇文章
大概也只能代表是福聚院方面,
或是个人的所谓--片面资料.
1:第一次结集来说
这五百罗汉有哪一位没参加?
每个人都是来自共同的地方?
每个人都是说著共同的语言吗?
2:此贴文内容说到第二次结集资料跳得更离谱
没把北传资料说法附上供阅文者参考(英文看不懂^^)
大天五事在哪??
此文还在第二次结集中把说佛教部派分裂
说成新起的大乘佛教,和原始的小乘佛教分裂!
真是乱说一通!!

根据南传说法,因为对戒律看法不同(十事非法)
而分裂成根本上座部和大众部,
这两个部派对於第一次结集内容的佛陀遗教和经藏,
是没有其他差异性看法和想法


根本上座部内部因为对於经藏解释不同
自根本上座部内部
又分裂出10个不同部派
大众部亦然(分裂成8部)
这10个上座分部和8个大众分部
加上根本上座部及根本大众部
从第二次结集到第三次结集当中
共分裂成20个小乘部派.

自此为止,这三次结集
有些学者认为大,小乘之分并不太明显
因为第三次结集
巴利文经典的集成,是所有部派所共许认可的
若不能共许认可集成内容,
哪来9个部派阿罗汉四处传法??
Sun Oct 22 09:48:42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