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站: lotus (Mon Oct 1 00:25:35 2001)
转信站: Lion!news.nsysu!ctu-gate!news.nctu!feeder.seed.net.tw!news.ethome.net.t
来 源: 220.c210-58-216.ethome.net.tw
研究佛法的立场与方法
诸位(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同学:我这四年来人都病瘦了,大家的好意 ,到
这里来,虽然心里非常欢喜,但是因身体不好,头脑大概也差了,没有什麽 好的可以
讲来贡献给诸位。
诸位现在是在学院里修学,是研究佛法的阶段。至於我自己,一般人看来, 也是
研究佛法的人。我是只有从太虚大师和法尊法师那里,看看他们的文章,或 者是随便
谈谈,这样子有了一点启发。我是没有福报像诸位这样能够长期在学院 里修学,可以
说是东翻西翻自己学来的。有人问我怎样学的,我也说不出来,因 为自己没有好好的
跟人学过,所以我也不会教别人。诸位今天来,我也只有将我 从前学的,和我的想
法,为什麽要学佛,我想学什麽样的佛法等问题,随便向大 家报告,不一定合用,这
总是从我过去修学的构想和过程而来的。 [P62]
我在家乡的时候,在偶然的因缘中,知道有佛法。我们海宁家乡的佛法非常 衰
微,没有台湾这麽好,只是赶经忏。我知道佛法後,就找几部经、论看看,看 了以
後,我生起两种感想,一是佛法的理论很高深,佛法的精神很伟大;另一方 面我觉得
佛法是一回事,当前的佛教又是一回事。代表佛教的,如我家乡的出家 人,好像与我
经上看到的佛法,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我没有像虚大师和你们院 长那样要来改善佛
教,有振兴改革佛教的心。只是想探究:佛法这麽好,这麽高 深,为什麽同我们实际
上的佛教距离这麽远?这问题在那里?
我在没有出家以前,就有了一个反省:佛法这麽好,是一切智者之学,最高 深
的;为什麽佛教会成这个样子,只是民间习俗的信仰。像现在还有大学生在研 究,从
前是没有的,至少到那个时期为止,佛教与佛法不太一致,为什麽会这样 呢?後来,
我自己看经,东翻西翻,总之也不好懂。後来父母去世了,自己也没 有什麽挂碍,跑
出来出家。我修学佛法研究经论的意念,除了想要了解佛教究竟 是什麽以外,还想了
解佛法怎麽慢慢演变,其原因何在?这是存在我内心当中, [P63] 推动我一直研究下
去的力量。
本来在佛法上讲,出家人应该只有三条路:上上等是修行,第二等才轮到学 问,
第三等才是修福,如广修塔寺之类的事情。在佛法里修学,说佛法好,总要 对我们有
点好处才好;若自己学了佛法,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那麽我们叫人 家学是不对
的。我自己很惭愧,没有能够真正向修证的路子走。不过对佛法方面 ,还是为了真理
的追求,追求佛法的根本原理究竟是什麽样?佛法如何慢慢发展 ?在印度有什麽演
变?到中国来又为什麽发展成现在的现象?我是基於这个意义 来研究。
因此,我的学佛态度是:我是信佛,我不是信别人,我不一定信祖师。有人 以为
中国人,就一定要信中国祖师的教理,我并没有这个观念。假使是真正的佛 法,我当
然信,假使他不对,那就是中国人的,我也不信。我是信佛法,所以在 原则上,我是
在追究我所信仰的佛法,我是以佛法为中心的。
我对世界上的学问懂得不多,虽然也写许多文章,我所说的主要是在追究佛 [P64]
法的真理。我要以根本的佛法,真实的佛法,作为我的信仰。了解它对我们人类 ,对
我个人有什麽好处,这是我真正的一个根本动机。
所以自己虽然没有能够在修证方面用功,但是这和有些人研究佛法的动机不 同。
有的人研究佛法,好像把它看成什麽学问一样,在研究研究,提倡提倡,与 自己毫不
相干。原则的说,这不是我们学佛之人的态度。学佛的人,佛法要与我 们自己发生关
系,没有关系你为什麽要学呢?你都不晓得好处,为什麽要叫人信 呢?所以,我们越
是能知道佛法的好处,越知道佛法超出世间的特质,越是能够 增加我们的信心。
有人问我是什麽宗,我不晓得应该怎麽说。照一般人的想法,总该归属什麽 宗才
对。在我觉得,「宗」都是以佛法适应时代,适应特殊文化思想而发展成一 派一派
的。好像我们到山上,有好几条路一样。我没有什麽宗,不过有人以为我 是三论宗,
有的称我论师,我也不懂他们为何如此,其实我不是这样的。怎麽叫 都可以,我自己
知道不是这样就好了。 [P65]
我是凭这一种意念来研究,渐渐发现到佛法最重要的根本原理,逐渐的了解 一派
一派的思想之间,有些什麽不同。诸位一定以为一派一派复杂得很,据我慢 慢的研究
起来,才晓得没有那麽复杂。大概一个问题提出来的话,不是这样,就 是那样,顶多
两三个看法。不过问题多了,错综起来,就好像有很多很多不同。 我不是从事纯宗派
的研究,虽然各宗派也写一点,都是粗枝大叶,没有深刻研究 ,我不想做一宗一派的
子孙,不想做一宗一派的大师。
我走的这条路子,可能有人说,是不合潮流,不合时宜的。我写东西时,不 管这
些,写出来有人看也好,没有人看也好,写好了就印在那里,有人看没人看 我都不加
考虑。只觉得我对佛法有这麽一点诚心,我要追究佛法的真理,想了解 佛法的重要意
义。在三宝里面奉献这一点,是好是坏,我也不太考虑,长期以来 ,我对佛法研究的
态度就是这样。
在这意义上,我学佛法和那开□子的不太同。像百货公司,样样都有,你要 什麽
就有什麽卖给你。我没有这个观念,我之所以东摸一点,西摸一点,只是想 [P66] 在
里面找到根本佛法,与它所以发展的情形。这个发展,可能是相当好的,也可 能不太
好的。佛法有所谓「方便」,方便是有时间性,有空间性,在某一阶段好 得很,过了
时,时代不同了,也许这个方便会成为一种障碍。
『法华经』有一句话,我总觉得非常好:「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怎 麽舍
呢?就是达到了某一阶段,有更好更适合的就提倡这个,不适合的就舍掉。 所以我研
究的,不是样样都在提倡,我也不专门批评。我这个人,生来是不太合 时宜的,我觉
得某些只是方便,不是究竟的东西,我不讲是可以的,你要我讲, 我就这样讲,要我
讲好听话奉承奉承,那我是不会的。我在原则上,带点书呆子 气,总是以究竟佛法为
重。自己这个样子,能够怎样发展,能够得到多少的信众 ,我都不考虑。这许多就是
我学佛的动机与态度——甚至可以说是,我就是这样 的人。
经过好多年以後,大概在民国三十年前,我对佛法有了大概的认识。佛法这 样演
变发展,对现代来讲,有些是更适合的,更适应现代的;某些,顶好不要谈 [P67]
他,即使过去非常好的,但现在却不太适合。我有了这个认识,当初我就写了一 本书
叫做『印度之佛教』。这本书我想到就写,只表示自己的意思而已,虽然引 证,引证
得很简单,不像现代人写书,受了近代文化的影响,你说的虽能表现你 的思想;但总
要把你的证据拿出来。所以我就想,把这本书改编写成几本大部的 书,详细引证,一
切合起来,就可以表示我个人对佛法完整的看法和了解。
不过,对印度佛教的研究,我到现在只写了两本,一部是『说一切有部为主 的论
书与论师之研究』,一部是『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其他的,都是有别的 因缘,不
是我想写的东西。现在病了以後,过去虽然有愿要写,大概也写不成。 不过,以我的
想法,也没有什麽遗憾,我们在这个无边生死当中,能做多少,就 做多少,尽自己力
量去做就好了。能做多少,要靠福德因缘,以及时代种种关系 配合,不是自己想做多
少,就能做多少。我没有什麽遗憾!假使身体还可以的话 ,我现在想写最重要的一本
书,说明从最初的佛法,演进到大乘佛法的过程。大 乘佛法的本来意义是什麽?究竟
什麽叫做大乘?我们不要口说大乘,实际上不是 [P68] 这麽一回事。不过能否写成,
自己也不晓得。人命无常,没有几天的时间也说不 定。以上只是象徵性的谈谈自己的
研究而已。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以佛法研究佛法』,有的人也许看过。怎样来 研究
佛法呢?当然是研究经,论,各宗派里面许多的道理。但研究时要有一种方 法,就是
所谓的「方法论」。我的想法很顽固,我是一个佛教徒,我们要用我们 佛教的方法。
那麽我们怎麽来研究佛法呢?佛曾经说出一种现实世间的普遍真理 ,也可以说是,凡
事实上的一切存在是离不开的普遍法则。这个法则,就是「诸 行无常,诸法无我」。
我觉得,我们研究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引用这一方法来处 理一切问题。
简单的说,诸行无常,是说明现在世间所存在的东西,都是不停的在变化的 。比
方佛说出来的某句话,经後来佛弟子慢慢宏扬,它自然而然多多少少有了演 变。又如
佛所订的制度,我们称为戒律,这套戒律也会因区域而慢慢演变,你说 完全不变,还
是从前那样,是不可能的。就是现在的泰国,他们的出家制度,人 [P69] 人可以出
家,有的出家七天,有的出家十五天。严格讲,出家受比丘戒,是要尽 形寿受持的。
没有说,我发心去受七天的,或两个月的比丘戒,这样发心根本是 不能得比丘戒的。
那麽他们现在的办法,你说好吗?这不是好不好的问题,只要 懂得这就是变化中的方
便就是了!
说到「诸法无我」,是一切没有独存的实体,如一种制度,要考虑到时代因 素,
考虑同时的环境,如把时代,环境抛开了,讲起制度来是抽象,不实际的。 假如有了
这个观念,研究什麽问题,必须顾虑同时代的其它很多问题。这许多问 题,你多一点
了解,对研究问题的看法,也就会更加正确一点。
有人问我自己研究内容,我说不出来,我只是本著自己的理解去研究。不过 ,我
看别人的书,多数是小□围研究,其他什麽也不管。专门研究一个问题,有 时候研究
得很精细,好得很,可是从整个佛教来看,也许并不正确。我以为要扩 大视界,研究
才会有更多的成就。
如果不管其他的,缩小□围,那麽研究出来的只是小问题,对整个佛教的意 [P70]
义,不可能有好的成就。我的研究,是从「无常」「无我」著眼的,无常是时代 先後
的演变;「无我」是同时的影响关系。将时间空间结合起来看问题,看它为 什麽演
变。所以,我告诉大家没有别的研究方法。世间上的方法很多,我没有看 过,我不
懂,我只用我们佛法的基本方法——无常、无我,做为我研究的方法论 。
诸位都还在学,将来不一定人人能继续研究,有的出去弘法,或者修行,不 过也
许有人仍继续研究佛法,所以我提到这点。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有一点我看的很重要,佛法究竟有什麽不同,比世间其 他的
更好,可以分二方面来讲。
一、释迦牟尼佛时候,有一种完善的制度——戒律。传到中国,後来有丛林 制
度,到现在也许有新的制度。不要以为制度都是一样,佛的制度,实际上研究 的人很
少,我自己也没有研究。中国现在讲戒律是什麽样的呢?晚上不吃饭,到 厕所里去要
换鞋子,以为这是最要紧的。对戒律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好像不知道 [P71] 一样。所
以戒律的真正意义,我们出家人要有人发心去研究。
据我的了解,佛教的戒律是一种集体的生活,修行也就在集体生活中去锻□ 。依
戒律的观点,佛法并不重於个人去住茅蓬修行——这是共世间的,虽然一般 都很尊敬
这种人。佛教戒律有什麽特色?它是道德的感化和法律的制裁,两者统 一起来。犯了
错误,戒律中有种种处罚的规定,但不止於此,而是在充满道德精 神感化之下,有一
种法律制裁的限制。所以在佛的时代,真正出家的一个个都了 不得,就是动机不纯正
的人,在这里面多住几年,经过师友的陶冶,环境的熏习 ,慢慢也会成为龙象的。在
这个集体生活里,大家都有共同的信念,净善的行为 ,彼此和睦,这就是佛教戒律的
特质,而发生伟大的作用——正法住世。
这种组织,与社会上的组织不太相同,它是道德感化与法律制裁相综合的。 在这
里面,是很平等的、是法治的。每一律制,不是对某些人而订的。如在学院 的话,如
果是学生不许可,老师也绝对不许可。佛的制度是平等的,即使释迦牟 尼佛在世,佛
也一样的依法而行。佛的律制,是真正的平等、民主。在这道德感 [P72] 化、法律制
裁之下,人人都修持佛法、研究法义,各尽其力去发挥。
当然,严格的说,现在并没有这个东西——依律而住的僧团。假使我们去研 究,
把这里面真正精神原则拿出来,用现在的方式去实践的话,我想会比照著自 己的想
法,搞一套组织,或是参照政治或其他组织,照人家的办法也来一套,我 想会更合於
佛法。这是佛法伟大的特质,在我认识释迦牟尼佛不像世俗一般那样 ,我在研究中加
深了我的信心。
二、另一方面,是理论的。佛一方面用制度,一方面开示,用法来指导。在 当
时,没有现在那样,研究『法华经』、『华严经』,一大部一大部的。不过在 义理
上,或在修行的方法上,作简单的指导。佛所说明的,著重在什麽地方呢? 那些与世
间不同呢?依我的了解,佛法确有不共之法,与世间法不同。我想,诸 位读了好几
年,应该对佛法与世间法不太相同的有所了解。我们必须确认佛法的 不共之法!世界
上的宗教很多,中国的、印度的、西方的,佛教至少有一种与他 们不同的地方。又如
哲学,从东方到西方,哲学家不晓得有多少?但佛法至少要 [P73] 有与他们不同的地
方。假如自以为佛法伟大,而佛法所讲的与他们所说的一样, 那就糟了,因为既然一
样,有了他的,更何必再要佛法?
就世间法所没有的——不共世间的来说——当然就是「缘起性空」。空,这 就是
佛法的不共之法。「诸行无常,诸法无我」,都是依此而显示出来。缘起是 说世间的
一切,无论是天文、地理、自然界、动物界,乃至我们个人生理上、心 理上的现象,
都是依缘而存在的。佛说「缘起」,是最通遍的法则。从这里才会 了解佛的制度与其
他的所以不同。理论与制度有关,佛法称为「依法摄僧」。把 握缘起的原则,在思想
上、制度上,及实际的修持上,都会有与世间不同处。世 间上有许多进步的思想,有
的近於缘起,但他们不能够彻底的完全的达到目标。
我们为什麽信佛?是因为佛是大彻大悟了的。佛的大彻大悟是怎样呢?你不 晓
得,我也不晓得。既然不晓得,那怎麽生信呢?佛坐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以後, 为了使
人也能彻悟,所以说法。佛所说出来的法义,来指导出家人应做的生活轨 □——律
制,与世间不同;这表示了他证悟的内容与别人不同,这是可以了解的 [P74] 。在心
里我们不知道,说出来、做出来,总可以看到一点。研究佛教制度的根本 原则,从理
论事实的统一中,我发觉佛法义理超越世间特殊的地方。佛老人家的 证智,我们都不
知道,但从他表现出与世间不同的,特别伟大,我是从这些上, 深深信得佛真正的证
悟。
我有很多看法,与别人的看法不大相同,譬如说,某人在修行,某人开悟了 !修
行、开悟当然是好事情,不过,不只是佛法讲「修行」。世界上的宗教都要 修行的,
道家有修持的方法,中国儒家也有一点,印度婆罗门教,六派哲学都有 修行的方法,
西洋的神教也有啦!他们的祷告也是修行的一类。如真的修行,自 然会身心有些特殊
的经验,这是信仰宗教的人所应相信的,不管你自己有没有得 到,这是绝对可信的。
在内心当中或身体上得到特殊经验,宗教的终点,就是要 靠这种特殊经验。在佛法当
中,神通就是其中的一类。
所以,单讲修行,并不一定就是佛法,世界上各种宗教都有修行呢!你说你 看到
什麽东西,经验到什麽?这并不能保证你经验的就是佛法。那麽用什麽方法 [P75] 来
区别呢?这有两个方法:一、与佛法的根本义理是否相合。二、行为表现是什 麽样
子。且举一件事来说,我们中国人有时候真自觉得骄傲,美国西皮有很多人 要学禅,
寒山也很吃香,简直崇拜得不得了。然在我的想法,若以此为典型,作 为我们学佛的
模□,大家这样学,这成什麽样子!因为佛教也好,其他宗教也好 ,都要教你正常,
修行的人也要正常。中国佛教过去许多大师,能够组织佛教, 能够发扬都是平淡正常
的。又如释迦牟尼佛教化,有所谓「神通轮、教诫轮、记 心轮」,身业、语业、意业
都可以教化,可是佛法的重点是教诫轮。用语言来引 导你,启发你,使你向上。现在
有些人,稍为修行,就说前生後世,说神通,这 不是真正的佛法。从佛的证悟以後,
佛所表现出来,对弟子之间的活动的历史事 实,不是那些怪模怪样的——寒山式、济
公式、疯子喇嘛式的。佛老人家,生在 我们人间,主要用教诫来引导,不是侈谈神
通。因为外道也有神通,从神通来建 立佛教,佛教就和外道一样了。我对佛法的研究
著重在这两方面,这两方面的了 解,能使我信心增强,推动支持我很衰弱的身体,在
佛法之中,多少奉献自己的 [P76] 一分心力。
我研究的重点是重在根本,假使你们请我讲唯识学,我是讲不好,但若讲唯 识的
「基本」思想,我倒是知道一些。我读书还有中国人的习性;读书贵识大体 。我现在
写作,也要引证,那是适应这个时代罢了!
我们研究佛法,当然要看古代的书,印度翻译的经论,中国古代的注解。第 一
步,要读懂他讲些什麽,但这是不够的,孔子说:「温故知新」,我们不是看 古典的
书,不只懂了就好,那就停止了,永远不进步,你要从「温故」中、从古 典中,要有
一种新的了解。当然不一定每一个人看书,就能写出心得,而且写出 来的心得,不一
定是正确的,也不一定要去发表,你放在心里,只是你看书的感 受。这样研究,我们
佛法才能进步,才能发扬起来。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从前怎麽讲,我还是这麽讲,一点不错,一点不错算得 了什
麽?「没有进步了」。这个世界永远在变,诸行无常,你停止了,就等於退 步,学问
也是这样。 [P77]
诸位读书,有的人不会读,死读,死记,老师这麽讲我也把他记下来,将来 我好
照著讲。假如研究学问的话,这样连入门都谈不上,岂止没有进步而已。我 们读书的
时候,要有点新的领会,最初看书的时候,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後来知 道自己想错
了,知道错,就是进步了。假使三年以前以为这样,到现在还是这样 ,说明你没有进
步。我们一定要自己时常想,使理由更充份,这个地方错误在那 里?我们在不断的纠
正过程当中,不断的纠正我们认识上的错误,那麽对佛法的 认识就越来越正确,越来
越有好的贡献大家。所以,我们要培养温故知新的精神 ,不仅是看懂,记住,会背会
讲。
另一点,佛法是宗教的,我们学了以後,你觉得这个理论在你的心里起些什 麽作
用?有没有一点用处?佛法总是要我们减少烦恼,叫我们增长慈悲心,叫我 们对佛教
有热心,来护持圣教;觉得众生非常苦恼,应该如何救度……。假使我 们学了这些,
学了以後,自己不起这些观念,那是你纯粹在书本子看见些「概念 」,没有变成自己
的。 [P78]
不必谈真正的修证,即使我们在研究学问,或是帮助佛教,从事福德事务, 我们
也要时常用佛法来指导自己,把佛法的基本原理时常放在心里,时常拿来指 导自己,
警策自己,那末虽然深的没有,至少对自己仍有点好处。如果你越学越 烦恼,一天到
晚苦苦恼恼的。或者你学了自己觉得了不得,瞧不起人,看看师父 、师兄、师弟都不
如我,那你这个人就越来越增加困恼。真正学佛的人,要谅解 人家的苦痛,要用佛法
来熏陶自己,应该时常在佛法里改变气质,向来时常发脾 气,脾气慢慢少发了,向来
懒懒的不肯做事,慢慢肯发心了,这至少就有一点好 处了!佛法究竟是宗教,不是世
间的知识,希望诸位在学习当中,不要忘了这点 ,忘了这点,就与研究世间的学问一
样,变成非佛教的。即使你研究得很好,写 了几大部书摆在图书馆里,仍不得用处。
『华严经』善财童子到处参访,他去参访的人,大都不会讲别的,总是讲自 己所
作的。并不是你想要听禅,就讲些禅给你听,你要什麽就讲什麽……。我向 来没有能
够好好做修证的工夫,只是在研究佛法,我也只能在这一方面,讲一点 [P79] 给诸位
参考。希望我们学习,研究,能在佛法的领域上研究,能使所研究的,对 自己有好
处,对佛教有贡献,不只是做学问而已。希望大家记住!学佛是长期性 ,学菩萨需要
经过三大阿僧□劫,至少我们这一生学佛,也不只是几年的事情, 希望大家要继续精
进!(依光记) [P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