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明镜论》第五章 大乘因果 第三节 色身与法身
堪布益西彭措 著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如来出现经》说:"若诸如来出现於世,非一因缘。何以故,最胜子,诸如来者要
以十亿无量正因,乃能成办。何等为十,谓以无量福智资粮圆满正因。"
如是无量福智资粮圆满後,便成就了色身与法身。
现证法界空性之後,便远离了一切戏论,一切迷乱自然消除,成就了法身。说其为法
身,亦不过是名言之安立,实际上法身本不可言说,不可思议,无有法身的相状与体性等
。
圆满福德资粮成就色身(即报身与化身)之理,如《宝□论》云:"不可思议福,形
成佛妙相,大乘教中说,大王当谛听。诸缘觉所生,学无学所生,异生一切 福,如世间
无量。以此福十倍,成佛一毛孔,与彼福相等。成一切毛孔,所有诸福德,以彼之百倍,
形成一随好。所有一切福,感成佛随好,一一皆圆满,如是至八 十。形成八十好,乃诸
福资粮。彼等之百倍,感佛一妙相。三十二相因,乃诸大福德,彼等千倍成,如满月白毫
。白毫相之福,彼等十万倍,感无见顶相,形成佛肉 髻。肉髻福百倍,具十万法螺。"
"犹如日月不住空,亦如莲花不著水。"成就了法身与色身的佛陀安住於法界,分身无
量遍於尘刹,无勤任运地随感赴应,以无缘的大悲□时无尽地成办利生的事业。
行文至此,本论结合公案教证已详尽地阐述了世出世间因果之理,在这个邪见纷纭的
时代,真心希望此论能对读者生起因果正见有所助益,从而能在漂泊无依的人生中不为时
流所转,把持身心。坚定地踏上安乐正道,迈向生命的圆满。
世间一切安乐源 佛说唯一是善心
□时断恶修十善 必超恶趣生人天
轮回苦由惑业生 惑业依随我执起
无我空慧破我执 断生死根得寂灭
发菩提心入大乘 悲智双运济群生
福慧二资缘起力 色法二身庄严成
因果正见甘露法 普愿众生悉行持
永不受诸恶道苦 □享人天善趣福
愿众依佛四谛理 谛观世间生厌离
从此直超生死去 永揖三界出樊篱
愿众不舍有情母 □兴大悲发觉心
六度圆满□沙德 自他速趋涅盘城
二○○二年藏历四月三十日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莲花洲写竟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座下金刚弟子益西彭措
注解:
1 泥犁:即地狱。
2 比如菩萨的功德和佛的功德相比,其差异,佛在《僧伽吒经》中曾比喻:如同□河
沙数的众生都作十地菩萨,如是一切十地菩萨所有的功德,不如一尊佛的福德之力。
1. 甑:古代做饭用的一种陶器。
3 嘎夏巴涅:印币单位。
4 营弁:低级武职人员。
5 分卫:即乞食,谓以乞得之食物分与僧尼而卫护之令修道也。又作团堕或托钵。
6 凡:指凡夫相续。
7 头陀:梵语,意为抖擞或淘汰,即以十二行淘汰尘劳烦恼。
8 纸衾:即纸缝之被。
9 古代主管检察的官员。
10 晦:阴历每月最後一天。
11 津:渡口。
12 取蕴:依烦恼贪著现蕴招取後蕴,故名取蕴。
13 如阿罗汉已断烦恼,宿业虽在,已不能生。
14 十根本烦恼:即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
15 修道智慧:指见道後修道位断修惑的智慧。
16 因下道位所具的功德上道位都圆满具足,此处"增长"特指在该道位开始明显增上
的道品,如□法位正断开始增上,但该位已具初修业位念住增上的功德。
出处
http://www.zhihui.org/browse/kb_yxpc/010_yinguomingjinglun.htm
--
只顾自私自利过活而不管他人死活的人,
下场通常会寂寞而悲惨。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 218-168-204-6.dynamic.hinet.net海
Jack0 在 06/10/25 21:17:46 从 218.168.204.6 修改这篇文章
Jack0 在 06/10/25 21:18:08 从 218.168.204.6 修改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