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积侍母寸步不离
敬录自 唐湘清居士《因果报应录》
徐积,是江苏省淮安县人,在三岁时,父亲就已去世,他每天晨晚,跪在地上哭呼父
亲,十分悲哀。少年时,读诵孝经,想到父恩难报,常常流涕不止。二十岁以後,跟从胡
安定先生求学,深得孔门正心诚意的道理,因此事奉母亲,更加谨严,除非遇有极重要的
大事,决不轻易离开母亲的身旁,每天衣冠端正的侍候,备了丰美的食物孝养。後来他赴
京参加考试,因为不忍离别亲爱的妈妈,就背负著老母徒步进京,真是形影相随,朝夕相
伴。他的父亲名石,因此他生平遇见了路上的石,不忍加以践踏,有人对他说:「你要避
免践踏路上的石,那是不可能的事。」徐积答道:「我并不是故意躲避路上的石,实在因
为我的父亲名石,所以我一看到石,就要想到我的父亲,不禁惕然伤心,不忍踏在上面
了。」母亲去世的时候,他痛哭到呕出血来,数天水浆不入口,居丧在坟墓旁的小屋中,
每天在墓前哀呼问视,如同母亲生前一样。徐积去世以後,後人□为孝节先生,至今祭祀
不绝,人们都很崇敬他,认为徐先生的孝行,可与曾闵相比呢!
湘清按:
《大般涅盘经》云:「我母受大苦恼,满足十月,怀抱我身,既生之後,推乾去湿,
除去不净,大小便利,乳哺长养,将护我身,以是义故,我当报恩,色养侍卫,随顺供
养。」
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善男子,於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
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
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
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以上经文,说明慈母健在,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所以徐积先
生在他母亲健在时,要寸步不离的侍养;反之,慈母去世,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故徐先生
在母亲去世时,痛哭到呕出血来。但在佛教的看法,慈母去世,固然是人生最悲痛的事,
惟在临终时,万不可在床前哭泣,以免妨碍生西,而应抑制悲伤,以念佛代替哭泣,助慈
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对。
南无阿弥陀佛
--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温暖的心,这才是生活原则。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218-168-207-81.dynamic.hinet.net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