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renk (愿法云)》之铭言:
> 对不起, 末学鸡婆一下, 反问你几个问题, 不用回给末学, 问你自心就够..
> 但是如果你听不下这些问题的话, 那麽末学觉得也无话可说了...
提出问题代表心中有所疑惑
有疑惑却又不求解答
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无知的人
另一种则是心中早已将对方 (答案) 定位的人
如果您是无知的人
我可以理解您无礼的言词
但如若您是第二种人
您的心中是否对我或是对答案太早下定论了?
这是您对我预设立场?或是您的我慢心作祟?
> 1. 试问你自己, 真的有将愣严经一字一句反反覆覆没有主观印象好好阅读一遍了吗?
> 2. 吕澄愣严百伪的文章, 你是用什麽样的角度去看? 其他学者的研究你也看过吗?
> 为何古来没有如此严厉主观的批判而到进入末法时期才慢慢出现?
首先表明我的立场
以免您先入为主的帮我贴上谤佛 (法僧) 的标签
我本身并无任何宗教信仰
关於任何宗教、哲学方面的经典及论文
我都有兴趣阅读
佛教是一个讲求“知”与“见”的宗教
释尊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
五位同修最初也未立即对释尊产生认同信仰
而是在听闻佛法之後
看到了、知道了佛法的真义而认同释尊
进而产生了信仰
就我目前所接触的汉译楞严经、原始经典 (如阿含) 、楞严百伪等经论
楞严经所载与释尊基本教义、历史、戒律有所出入
至於佛教界或其他学者并未提出维护楞严经强而有力的证据及说法
多是不痛不□的批判 (如宣化上人) 及温和派 (含蓄的) 的说法
这是目前我所知所见所产生的认同
因此我认同原始经典与吕澄先生的看法
> 3. 你也是研究经典真伪的学者吗? 还是你将来想做为一位学者?
目前我并非专研经典真伪的学者
如我之前的表述乃纯为个人兴趣罢了
而我将来是否会成为一位学者
这也得端看这个兴趣是否能持之以恒
此乃个人生涯规划及趣向
不再此赘言
> 4. 你觉得一位阿罗汉果的尊者, 会批判大小乘之教法吗?
我并非阿罗汉
也不了解阿罗汉的境界
因此我无法推论阿罗和是否会批判大小乘之教法
推论是有所依据的
是不设立场慢慢拾阶而上
而不是漫天幻想地胡乱猜疑、胡说八道、胡乱加罪
> 5. 你觉得你在讨论过程中是存什麽心在讨论的? 长养的是您的智慧还是三毒?
我所存的心纯粹是就理论理 就事论事
不设立场 不妄自推测
而试问您自以为敝人的心态为何?
是您无知本人的心态?
亦或是先入为主的帮我贴上标签?
关於三毒:贪□痴
试问您看到了、知道了我的贪?
还是您看到了、知道了我的□?
抑或是看到了、知道了我的痴?
请您为我解答本人心中的疑惑 (或是三毒?)
> 6. 就结缘的角度来看, 你觉得这样批判, 与网友们结到的是怎麽样的一个缘份?
如果您认为我所说的是好的、是得理的
自然会结下好缘
如果您认为我所说的是不好的、是不得理的
那您更应该纠正本人的错误
成为本人的善知识
而不是一句『不用回给末学, 问你自心就够』的话
来搪塞你心中的疑问
> 7. 原始佛法非常讲就戒律以及善手身口意之问题, 你觉得你这样的行为是护法,
> 或者是坏法?
回到本文最初的立场
我并非佛教徒
我本身也无任何宗教信仰
因此何须将佛教的戒律及善手身口意等观点
加诸本人身上?
我亦没有理由/立场为佛教护法或是坏法
> 8. 经律的修习你做的如何? 是否能做到有觉有观? 是否已证最初法眼净?
回答如第七点
> 9. 批评他人是否妄语亦或附佛外道同时, 你是否也能反求诸己做到不妄语?
回答如第七点
> 10. 先且不论他人如何, 你自心是否真正做到如佛所教, 如是修行?
> 是否能做到 诸恶莫做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呢?
回答如第七点
我本人非常认同:诸恶莫做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然而不知您的疑问是否是在揣测本人立场?
是否也是一种妄语?
> 一切因缘是由心念去感合而来...
> 学佛是身体力行的事, 末学亦不敢说自己都做到,
> 但能做到的是我修己身, 自己无法真正确定的事, 不任意批判...
很高兴您能有『自己无法真正确定的事, 不任意批判』的想法
但是「未知他意、提问不求解」的心态
是否是一个自求『学佛是身体力行』的人应该有的表现?
相信您一个学佛者应该比我更清楚才是:)
> 末学如此十问, 不问你答案结果, 也没有要堵住你嘴的意思, 只希望你净心思考...
> 这是末学在这写予你的第一篇, 也是最後一篇, 其他末学也不多言了...
相信我慎重其事的答覆您的十问
希望您也能净心思考
也不须太早为自己预设立场、画地自限
相信我们应该仍有许多可以讨论的议题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