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asketlan (Joyce)》之铭言:
> 我是"有眼不识泰山"的代表
放心!
我既没有在森林里用树藤当交通工具的能力,
这辈子也没有当岳父的机会,
不识泰山没关系 (□□□)σ
话说,岳父又称"泰山",其来有自。
根据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
旧例,封禅後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
兼赐绯服。因大□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
黄幡绰曰:『此泰山之力也』。」
这里要先提到张说,张说是谁呢?
唐代武后选才,张说以弱冠之年对策第一,
之後历侍中宗、睿宗、玄宗。
张说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擅长碑文墓志,朝廷重要之作多出其手。
玄宗时,张说提倡封禅泰山,後来被授与封禅使,
并撰写了歌功颂德的「封禅坛颂」。
但并不是所有大臣都赞同玄宗封禅,当一行人浩浩荡荡登上泰山後,
张说为了安抚反对派,就提议供奉官或担任主事的人(三公以下)
都晋升一级。张说的女婿郑镒也在其中,便利用权势藉机让郑镒
的官位由九品跃升至五品。
玄宗怎麽发现郑镒的官位跃升呢?
「因大□次」,□是聚会饮酒之意。
也就是说,在宴会上,玄宗看到郑镒的官服颜色变了
(唐代官服规定,五品以上红色,六品以下绿色),
座位的顺序也换了,
感到奇怪而问郑镒,郑镒心虚地答不出来。
这时,宫廷艺人黄幡绰用双关语说:「此泰山之力也。」
这就是岳父又称为泰山的由来。
而泰山一词在後代又有所引申,
《水浒传》就用「有眼不识泰山」来比喻不知礼敬或
认不出地位高、本领大的人。(教育部国语辞典)
再提到这位泰山大人张说。张说虽然受到玄宗重用,但也得罪不少人,
後来被贬到岳州(今湖南岳阳县),并在这里盖了有名的「岳阳楼」。
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文学名篇---范仲淹《岳阳楼记》,
古代也有不少画家用笔墨将岳阳楼的风貌记录下来。
台北故宫正好就有一幅
http://tech2.npm.gov.tw/literature/graphy/graphy/graphy2/06item/gp1-1a.htm
这幅画直径大约23公分左右,在这麽小的□围内画出如此细腻的建□图,
可见古人甚深的定力和画功了。
有机会的话,再为大家详细介绍这种建□类的画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