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新闻] 展望春季系列》类星体 照亮宇宙史
#1
在家大修中
发信站: 交大资讯次世代BS2 (bbs.cs.nctu.edu.tw )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06654


展望春季系列》类星体 照亮宇宙史


2011/03/13 【联合报□记者陈幸萱/台北报导】


什麽是黑洞,科学家如何得知黑洞的存在?宇宙形成的早期是什麽状况,
我们又要怎麽找出第一个形成的恒星或类星体?

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办,台湾大学物理学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承办,联合报
、科学月刊、科学发展月刊、科学人杂志、NEWS 98、Discovery 频道协办
的「2011展望春季系列演讲」,上周五第1场由澳洲墨尔本大学天文物理所
主任瑞秋.伟柏斯特(Rachel Webster)讲「第一个类星体□了解超大质
量黑洞的第一步」。


黑洞超重 光也出不了

对黑洞稍微有点了解,就会知道它是一个密度极高的物体,连光也无法脱
离其重力场。瑞秋解释,这是因为黑洞的质量很大,「脱离速度」比光速
还高。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重力场,例如由地球往外抛掷东西,大都会受到重力影
响而掉落到地上。但如果抛掷的速度够大,达到每秒11公里,物体就会刚
好脱离地球的重力场往外太空飞去,这个速度就是「脱离速度」。而黑洞
因为质量大、重力场非常强,脱离速度比光速还高,因此连光都「出」不
了黑洞。

既然连光都无法脱离黑洞,我们就无法藉由各种波段的望远镜观测到,科
学家如何得知黑洞存在?

这是因为科学家观测到,宇宙中有一些物体围绕著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旋转;利用克卜勒定律计算,可以得知这些看不到的东西,拥有非常大的
质量。

瑞秋放映一段影片,是由1992至2006年的天文观测数据组合而成。14年中
,天文学家观测到银河中心附近的几个恒星,以椭圆形的轨道绕著一个侦
测不到任何光波讯息的中心天体旋转。瑞秋说:「因为可以测量中心天体
的质量,所以知道我们银河中心的大黑洞确实是存在的。」

类星体是什麽,和黑洞又有何关系?演讲主持人、台大天文所教授孙维新
解释,有许多距离我们极为遥远的星系,其核心都可能有一个黑洞持续在
吞噬周边的物质,而物质在「掉」进黑洞的过程中会释放能量,让这个星
系的中心格外明亮,远看就像是一颗恒星,所以称做「类星体」,藉由各
种不同波段的望远镜所观测到的辐射,科学家可以仔细研究宇宙中的各个
类星体。

而藉由测量宇宙中微波辐射的分布,科学家可以画出有冷热区域分布的「
全天图」;分析温度中的微小变化,就能够精准地测量时空几何,判断宇
宙中有多少正常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同时因为光波从远处传到地球
,需要几十亿年甚至上百亿年,因此依据现在所接收的光波所绘成的「全
天图」,可以用来了解早期宇宙的物理。


137亿岁 宇宙组成改变

瑞秋说道,科学家按照观测模拟,得出宇宙年龄约137亿年,宇宙形成早期
,约有5%的组成是原子,23%是暗物质,72%是暗能量。宇宙中较密集的小
区域就会形成星系;第一颗恒星则约在大霹雳後2亿年诞生。随著宇宙演
化,宇宙内的组成也会有所改变,例如暗物质的比例从63%降为23%,暗能
量的比例则大幅增加。

据科学家了解,在宇宙生成初期,是热、稠密而且充满辐射的。当宇宙开
始膨胀後,宇宙的温度才开始冷却。大爆炸之後30万年,原子开始形成,
1亿年後,恒星开始形成,10亿年後,才有星系和类星体产生。

瑞秋说,宇宙较早期的微波背景辐射时期就像「黑暗时期」;电子和质子
结合形成氢原子,吸收宇宙中的紫外光子,使得紫外光无法顺利穿透宇宙
。

「黑暗时期」後,第一个光源来自第一颗恒星及类星体。它们放出紫外光
、把原本电子和质子结合构成的氢原子游离,对於这些高能光子来说,宇
宙变成「透明的」,可以穿透过宇宙中薄纱般的中性氢原子,我们才能观
测到恒星和类星体。

目前在澳洲西侧,科学家正在建造长波段电波望远镜观测站;瑞秋说,兴
建中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宇宙「再游离时期」的红外线或无线电波,希望能
藉此找出宇宙中的第一代恒星和第一个类星体。
2011/03/14 Mon 21:19:3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