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穴位注射疗法简介
#1
程式令人厌倦
发信站: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B (redbbs.cc.ntut.edu.tw )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结合近代医
药学中的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使用时,将注射针刺入穴位後
,作提插手法,使其得气,抽吸无回血後再将药液缓缓注入穴位,从而起到穴位、针
刺、药物结合的加乘作用。一方面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了经络上的穴位,产生一
定疗效;另一方面,穴位注射後,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故可增强与延长穴
位的治疗效能,并使之沿经络循行以疏通经气,直达相应的病理组织器官,充分发挥
穴位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再者,药物对穴位的作用亦可通过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
系统作用於机体,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产生出更大的疗效。

所以穴位注射疗法不仅为针刺治病提供了多种有效的特异性穴位刺激物,而且也为药
物提供了相对特异性的给药途径(经络穴位),能减少用药量,提高疗效,是一种很有
前途的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疗法用极小剂量的药物,即可取得和大剂量肌肉注射同样的效果,所以不仅
能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用药量。由於用药量的减少,相应的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也减低。

一般患者穴位注射後,即可随意活动,较之针刺留针法缩短了治疗时间。注入的液体
用量多时刺激□围大,且吸收需要一定时间,可於穴位维持较长时间的刺激,延长治
疗时效。

操作方法

选穴处方

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局部取穴则选用压痛点、皮下结节、条
索状物等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选穴宜精练,以1-2个穴为妥,最多不超过4个穴,并
宜选取肌肉比较丰富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操作程序

根据所选穴位的部位不同及用药剂量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局部常规消
毒後刺入穴位,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针下有“得气”感後,回抽一下,若回抽无
血,即可将药推入。

药物剂量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和注射的深浅。如头面及四
肢远端等皮肉浅薄处的穴位多浅刺,而腰部和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穴位可深刺。三叉
神经痛於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一“皮丘”;腰肌劳损的部位多较深,故宜适
当深刺注射。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差异较大,决定於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及浓度。一般耳穴每注
射0.1ml,面部每穴注射0.3~0.5ml,四肢部每穴注射1~2ml,胸背每穴注射0.5~1ml,
腰部部每穴注射2~15ml。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水、生理食盐水等用量较大,
每次可注射10~20ml,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和特异性药物(如抗生素、激素、
Atropine、Xylocaine等)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
量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穴位注射通常剂量为1~2ml。

穴位注射疗法数十年来被临床广泛使用,所用药物亦多变化,把中西药物中适用肌肉
注射的大部分注射液,也扩充进去,如当归、丹参、黄耆、红花、板蓝根、鱼腥草、
VitB1、B6、B12、葡萄糖水、生理食盐水,注射用水,特异性药物(如抗生素、激素、
Atropine、Xylocaine等)等,注射的部位及临床治疗的病症也日益增多,使用的□围
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但临床上仍以骨伤科、神经科应用较广,如
顽固性疼痛(排除癌痛)、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麻痹等。

从数十年来临床应用资料来看,穴位注射疗法按注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

◎ 穴位注药:有中药、西药以及中西药物混合制成的针剂。

◎ 穴位注水:如生理食盐水、注射用水及低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等。

◎ 穴位注液:即穴位注射组织液。

◎ 穴位注气:亦称穴位充气疗法,常用氧气、空气等。

◎ 穴位注血:即抽取患者血液注射於穴位上。

◎ 穴位注油:用某种植物油,如花生油、生姜油等。

穴位疗法注射应用举例

.研究指出,只要把草药内的维生素K注射在三阴交,就可以取得七个月的止痛效果,对
  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止痛率高达99%。

.治疗肌肉、关节疼痛及神经痛:采用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肌肉风湿、四
  肢关节捩伤、关节炎、及各种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胁间神经痛、枕神经痛等),有较
  好的效果。据1000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关节、神经、血管组织病症的治疗结果,
  有效率达89.1%,其中治疗者381例,好转510例。

.治疗慢性气管炎:以5%当归液注入膻中、肺俞、定喘、孔最等穴。每次每穴注入0.5~1
  毫升。针刺入(深约1.5厘米左右)後,用摇动针管及轻度提插的手法,使针下产生酸胀
  感觉,然後缓缓注入药剂。治疗50岁以上的患者93例,结果痊愈5例,显著好转26例,
  好转52例,无效100例,总有效率为89.3%。

.肩周炎、在肱二头肌长头和短头间前区压痛点、三角肌区压痛点、肩胛冈肌区压痛点
  ,每点注射1%普鲁卡因2毫升、强的松龙1毫升和当归注射液2毫升的混合液,每隔4日
  注射1次。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在压痛点内注射1%普鲁卡因0.5毫升,强的松龙0.2毫升,
  和当归注射液0.5毫升的混合液,要注射到肌肉的附著点上,并采用多点注入法。

注:在台湾由於供中医使用的注射药物取得不易且法令不许可,临床上具中西医师执照
    者或有些许应用空间,一般药局可取得VitB1、B12、B-Complex、葡萄糖水、生理
    食盐水、注射用水、类固醇等,应用於顽固性疼痛(排除癌痛)、三叉神经痛、颜面
    神经麻痹等。

冈山秀传医院中医部主任/周坤璋

秀传季刊.2006第21卷第4期

资料来源:国际厚生健康园区
Wed Dec 27 22:18:50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