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人物]好茶部落 光影13年 (王有邦先生)
#1
星怀
发信站: 中山计中美丽之岛 (bbs.nsysu.edu.tw )
深夜山径,冰寒的山风穿透王有邦的薄风衣。他拉一拉衣领,
没有停下脚步,快冻僵的手仍紧握著笔,边走边在笔记本上速
写,连写四、五小时没有歇止。

「不能停啊,属於山、属於夜的的灵感,不赶快记下来,一闪就不见了。」

王有邦很珍惜每一次夜访屏东县雾台乡旧好茶部落的心情,
「虽然同一条路,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

五十二岁的他不是社会学者,也不是原住民,更不是受政府或
出版社委托纪录鲁凯文化的研究人员。高工毕业的他,是高雄
县石化工厂廿七年的基层劳工,以十三年时光拍摄并纪录好茶□部落的人、事、物,连北大武山下的旧好茶石板屋的光影变化
,都分季节、气候,详细画了下来。好茶部落家族史,更追溯
了好几代。

他很自信地说,好茶部落里如果有他不认识的人,「不是外地
去的,就是极少回部落的人」。

学生时代不喜欢读书的王有邦,竟在旧好茶群山与水源地间寻
得书中没有的体验,不但拍照,还养成随手笔记的习惯,笔记
本堆叠起来超过半人高,独爱的黑白照片更有半屋子之多。

十八年前,王有邦迷上山岳摄影,他说,没有人叫他拍,他只
是「很想留住百岳的面貌」。不过,登了六、七十座山之後,
因长期背沈重的摄影器材,导致脊椎受伤,他於是改拍山路平
缓的原住民部落。

「我在好茶村看到百岁老人在小米田里工作,当下感动那种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问得鲁凯族人没有文字或影像纪录之後,决心为鲁凯老人留
影像。这一决心,就是十三年。

十三年来他每星期骑摩托车走访好茶部落,透过翻译和肢体语
言与老人交谈;若有长假,更独自走四、五小时山路到旧好茶
,一留好几天。为了体会原始求生的况味,他常选择深夜进旧
好茶,赶在天亮之前站在石板屋前迎接北大武山的日出。

「我有时睡石板屋,有时就睡在溪谷的大石上,那种感觉很好!」
不管冬夏,他常跳进瀑布,感受自己与大地融为一体,小鱼在
身边穿梭,耳边不是水声就是风声,就算坐下时水位有下巴高,
「我也会高举笔记本,就盘坐水中记下当时的感动」。

他写下:「在每一个生命的隙缝中,寻找跃起断崖的晨曦」、
「大岩石的芒草在暗夜中舞动著,寒风循环左侧脸颊的抖动,
是生命的触动,在暗夜中累积」。他说,这些感受都是大自然
赋予,不是书里找得到的。

他爱拍黑白照片,简单的光影不但可以留住山水原貌,也可刻
画原住民脸上的岁月,他曾自费到鲁凯部落办摄影展,让鲁凯
人看看年长者脸上智慧的皱纹。

王有邦认为平凡如他,不能想做什麽大事,只想做好一点小事
,所以原住民里只选择接近鲁凯族,鲁凯里只深入好茶部落,
「光是旧好茶的石板屋就有许多事情可以研究」。没有人教他
如何研究部落,他用自己的方法、以自己心情去记录好茶部落
的内涵。

王有邦的朋友笑他老做「无谓」的事,於实际生活无助益;他
并不在意。他说每一次从新好茶走到旧好茶,想到可以投入那
里的山水,心里都有满满的感动,这就够了。

转载自联合新闻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1760411.shtml
--

         层层山丘像小孩的喧嚷,   The hills are like shouts of children
         它们举起双手想要摘星。  who raise their arms,trying to catch stars.
Mon Dec 29 00:49:08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