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我曰:『以予观於夫子,贤於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
,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
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於走兽,凤凰之於飞鸟,泰山之於丘垤
,河海之於行潦:类也。圣人之於民,亦类也。出於其类。拨乎其萃。自生民以
来,未有盛於孔子也。』」
【解】本章是极力称颂孔子的伟大。
孔子的弟子宰我说:『依我观察於夫子,比尧、舜贤能多了。』
子贡说:『看他的礼就能知道他的政事,听到他的音乐就能知道他的道德;
在百代之後,评论以前百代的圣王,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的。从有人类以来
,没有像夫子那样的伟人。』
有若说:『岂只是人类呢!麒麟和走兽相比,凤凰和飞鸟相比,泰山和小土
堆相比,河海和流水相比:都是同类的。圣人和人民,也是同类的。从那同
类的出来,却能高高地超越那同类。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
了。』」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
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
非之心,非人也。
【解】本章是说,不忍的仁爱之心,是作人的基础,也是安定天下的根本。
孟子说:「人都有不忍别人受苦的心。先王有不忍别人受苦的心,就有不忍
别人受苦的政治了。用不忍别人受苦的心,行不忍别人受苦的政治,治理天
下可以像弹丸般运转在掌上。
所以说人都有不忍别人受苦的心,理由是:现在人突然看见小孩儿快要掉到
井里,都会有害怕同情的心;并不是要藉此和小孩儿的父母交个朋友;并不
是要藉此赢得乡党朋友的称赞,也不是为了怕听小孩儿痛苦的哭叫声而这样
作呢。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伤痛的心,就不是人了;没有羞耻厌恶的心,就不是人
了;没有推辞谦让的心,就不是人了;没有分辨是非的心,就不是人了。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
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
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
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解】同情伤痛的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厌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推辞谦让
的心,是礼的开端;分辨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人的有这四个开端,就像
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个开端却自己说不能的,是自己伤害自己;说他的君
主不能的,是贼害他的君主的呢。凡有这四个开端在我身上的,知道还都要
把它扩充的呢。就像那火刚开始燃烧,泉水之刚开始流出。只要能扩充它,
足够保有四海;假如不能扩充它,连事奉父母都做不到。」
《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解】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真是大丈夫吗!他们只要一生气,
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天下就太平。」孟子说:「这怎麽能算是大丈夫呢
?你没学过礼吗?男子成年,父亲命令他;女孩出嫁时,母亲命令她。前往
,送女儿到男方家门,警戒她说:『□到丈夫家,一定要恭敬警戒,不可违
背丈夫。』用顺从作为正道,是妾妇的道理呀。唯有住在天下的广大居所(
仁),立在天下之正当位置(礼),行走在天下的大道(义);得志,与人
民一同实践;不得志,独自实行他的理想。富贵不能使他放荡,贫贱不能使
他改变,威武不能使他屈服:那才叫做大丈夫。」
--
********************************
基督教网路传道中心」欢迎参观:
用滑鼠左键点一下下面位址,可立即进入。
Christian missionary on Web, Blog:
To enter, press the left key on adress blow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zcu
--
□ □ □□□ □□□ □ □□□ 清大资工
□ □□□□ □□□ □□□ □ □□□ chanz 从 123.195.52.233
□ □□□□ □ □ □ □□□ □□□ 【枫桥驿站】 telnet://imapl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