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讨论] 运典与文意之表达.3
#1
晨星
发信站: 枫桥驿站 (bbs.cs.nthu.edu.tw )
    「研六经以训诂,括万妙而为师。」


    九、触类引伸:书中的典,有确定的。可是我心里想用的典,是不确定的。
        假如一个典只能死死地用,那可用的典就太少了。所以先用我的思想引
        典,然後用这个典引出那个典,则典与典触类而来,引伸无穷,那就有
        用不尽的典了。
        如:刘开的〈知己说〉,主旨是「士不屈己以徇人」。
        第一段总说大意,引《韩非子》之言,证明知己找对了或找错了关系重
        大;
        第二段说守道不屈,引穆生在楚,因未设醴而去;
        第三段说不肯徇人以求悦,引「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故天子有
        不召之臣」(孟子)、「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和光武、严光事;
        第四段说正因不肯屈己以徇人,所以患难时可以依靠,引信陵君与侯生
        、毛薛二公事为证;
        末段反结作收,引子夏出见纷华而悦,证不屈己之难能。
        处处用典,以同类,故可联成一气。

    十、因题运典:依据题目运用典故。所以要先把题目的意义思考清楚。题目
        弄清楚,文意就准确;文意准确,就能运用准确的典。
        如:曾国藩的〈养晦堂记〉,注重在一「晦」(暗)字。
        首段从「晦」的反面逆折到题。谓小识之人都希望「明」,让人注意;
        唯有见之君子养晦,所以能不争凡人之所希望的;
        第二段引《论语》发议,见出用明不如用晦;
        第三段又引庄周、扬雄诸人,以「晦」自藏,显示越是「晦」越是光明
        。
        末段说追求明,最後反而吃亏,并且勉励其友刘孟容。
        反正开合,都有典为它佐证,立论自觉有据。

    十一、借古喻今:就是拿古时的事,议论现代的事。必须有相类、相似之点
        ,借古事为开端,然後引入今事。
        假如古代对,现代不对,就极力说明古事之美,来显示现在不是那样。
        假如古今一样,就用古事映衬今事,来寄托感慨。
        如:苏轼的〈太息送秦少章〉,有□於当时的人对张文潜、秦少游二人
        的批评,多有异同,所以一开头就说少年喜欢批评前辈。并且借孔北海
        、与曹公所论的内容,引入全篇。
        第二段又用「时人多议欧苏」作陪,归结到文潜、少游二人。
        末段则主张士有定价,不可因个人的爱憎口舌使他们或贵或贱。
        也就是不赞成随意批评前辈的意思。

    十二、以典作证:也就是用典故作证据。必须能够用思想运转事实,并用事
        实证明思想,才是最好的作法。
        例如:苏轼的〈范蠡论〉,一般人都说范蠡能做到功成身退,所以没被
        勾践杀害。
        而本文前半说范蠡也是奸诈,与平常看法不一致,这是由事实生出思想
        的;
        後半引鲁仲连排难解纷,逃名海上,证范蠡并不是清净无为的人,这是
        从思想生出事实的。本文两方面都做到了。

    我讲训诂学,重在文字形、音、义的会通,不胶著於小事。训诂学虽然重在
字义,但是要懂其所以然,要能融会贯通。所以专就字义谈字义那眼光就不够。
最後目的则是要提高中文的写作和理解、欣赏之水平。尤其是能作为博通群经的
桥梁,这自然是大学问。

    有人会以为什麽时代了,还谈读经?其实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於国家的历
史文化,不能无知、不能断层。即使作基督徒,也还是中国人,不可没有国家、
民族的意识,所以读一点书、或读经,都是必要的。训诂学旁涉的知识很多,我
想到就会谈一谈。

--
   ********************************
基督教网路传道中心」欢迎参观:
用滑鼠左键点一下下面位址,可立即进入。
   Christian missionary on Web, Blog:
To enter, press the left key on adress blow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zcu
--
 ┌—│┌┌—┌—□—┬┌—□│ ┌— telnet://imaple.tw □/font>□/font>
 ├—││├—├┬□  │├—││  ├—  IAS_EverTale    □/font>□/font>
┌└—□/font>|□└—│□    ││ □└—└—□/font>G □/font>□/font> □/font>□/font> □/font>s □/font>O□/font>□/font>NAYURI
 □□□□□□□□□□□□□□□□□□□□□□□□□□□□ □/font>□/font>
◆ From: chanz从123.195.52.233          
2012/03/12 Mon 05:37:3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