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讨论] 易经群经与中华文化之关系
#1
晨星
发信站: 枫桥驿站 (bbs.cs.nthu.edu.tw )
第十四届世界易学大会论文
2002年11月3至7日  马来西亚 吉隆坡

   我本来已经写好了一篇论文,准备在这次大会发表,可是後来听说大会主题
要谈到「新时代的处世之道」,所以临时再赶写这一篇文章。

   易经本来是卜筮之书,没有什麽很高的哲理;但是预测未来、趋吉避凶,是
人类本能的期望,所以易经的道理虽然高深,可是在学界、在民间,一直是
研究不衰的。

一、易经哲理乃孔子所融入

    易经的哲理,乃是到了孔子作十翼(易传)的时候,才融入进去,易经也就
成为我国所有经典之首,也是中华文化核心的核心。

   所谓中华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虽然,在《汉书艺文志》有九流十家
之说,但是作为主流的思想,仍是儒家。

二、儒家为中国思想的主流

    儒家能成为中国主流的思想,是因为汉武帝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孔子」开始;这大家都知道。但是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一直能成为
主流,不能只靠那一时的政治动作,而是因为儒家思想有他特长的地方,足以安
邦定国、提升作人的境界。

    我们知道,历史上中国也曾多次被异族所征服,但是他们占据了中华国土,
发现没有文化是不能持久的,於是他们发现了儒家思想、中华文化。他们自动地
向儒家思想、中华文化归顺,走向汉化的方向,结果中华民族更加扩充、更加凝
结,五千年来,只有日渐壮大、没有灭亡,这都是儒家思想、中华文化的功劳。

三、四书五经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这里我要指出四书和五经的关系。不错四书是比较易懂、易读的书;五经就
比较难懂、难读。可是要知道,四书是读懂五经、理解五经的钥匙。你读通了四
书,才会有效地掌握孔、孟思想,儒家思想,然後你在再来看五经,你就会理解
,这些书先圣先贤为什麽这样解释的,你自然就能真懂五经、甚至所有儒家的经
书。

    提到中华文化,就必须知道儒家的经典;儒家经典,主要的是四书五经。五
经是真正的经书,包括易、诗、书、礼、春秋,都经过孔子之手的整理;四书本
来不算经的,它是在南宋淳熙时期,由新安大儒朱熹,取论语、孟子与礼记的大
学、中庸合编而成。最初称为四子书,以後才称为四书。


四、读懂四书就可理解五经特别是易经

    论到层次,在所有儒家的经书中,易经当然是首屈一指的。为什麽呢?因为
它讲的是天、人之道,这是宇宙间最高的道理。而天道是人道的根源,所以〈中
庸〉才会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孔孟教人行仁义、尽
忠孝,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保卫民族的生机和生存。其根源就是把天道运用在
人的身上,而天人关系实际上就是易经主轴。

    你懂了四书,就知道孔孟思想的要义。孔子主要是讲「仁」,孟子主要是讲
「义」,而仁义的根源,是从天来的。有天才有地,有地才有人。天地人合在一
起叫做「三才」。人道的仁义是可以与天地配合的。故《易经、说卦传》说:「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
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爻而成卦。」所以《易
》道是孔孟儒家思想的根源。

五、结论

    我考察易经所提到的作人之道,也就是「新时代的处世之道」,有几个重点
,要向诸位来请教的:

    易经的「天人感应」之学,其实不能说完全是迷信。因为天道是人道的基础
,中庸也说人的性善是天所赋予。可见人与人相处少不了善性、善意,那就要找
天道。

    《易经》的阴阳和谐论,也是人与人和谐的理论依据,这是很重要的。

    《易经》也有「物极必反」的观念,这就走向了儒家的中庸。凡事不要走极
端,要恰到好处。对人如此(宽严并济),对事更是如此(例如做菜,太咸难吃
、太淡也不好;太阳太大,受不了;没太阳,人也不能活)。

    「物极必反」的看法,遇祸不会过份绝望;遇福不会过份得意。让人达观,
保持平常心,安祥的情绪,这都有益於人际关系的发展。

    《易经》注重自然变化之规律,要人「知几」「识时位」,那更是一种绝好
的智慧。与人交往,看到别人不高兴了、人际关系发生问题了,还懵然不知,这
不会把人际关系搞坏吗?

    我们能掌握情与理来诠释易经,就很正确。因为理是刚性的,情是柔性的。
情理相济,变化乃能圆融。用情来联系人的感情,用理来规□人的行为,那就会
恰到好处,不会有过、不及之患。

    《易经》,还有「以一统众」的智慧,那就是「以简驭繁」的意思。对人、
对事,能用简单的原理来控制复杂的现象,复杂的问题,那是相当高的智慧。所
以这是伟大的哲学,哲学就是求智慧的。用於经营、用於人际关系、用於工商管
理,都是画时代的见解。

    读《易经》,要尊重圣人、孔子。因为孔子的道德观有两点值得一题:一是
「仁」的观念,它不像法家的无情,也不像墨家的滥情。乃是理智与情感的适度
调和;另外,他的社会关怀,是与要爱的对象之远近亲疏成正比的,这也合乎人
情、人性。而这些都是我们诠释易经所得的智慧,值得我们坚守勿忘。
2012/05/04 Fri 22:41:2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