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老子曰:「绵绵若存。」谓之曰存,则常在矣;谓之曰若,则非存
也。故道家宗旨,以空洞无涯为元窍,以知而不守为法则,以一念不起为功夫。
检尽万卷丹经,有能出此者乎?
【语体】老子说:「柔软地好像是存在。」既然说他是存,就是常在了;但
又说曰若,则不存在呢。所以道家宗旨,最奥妙的核心就是空洞无涯,最有意思
的法则就是知而不守,最可贵的功夫就是一念不起。查尽万卷丹经,有能超出这
话的吗?
【要旨】妙道在存与不存之间,所以存神也要若即若离。
【原典】禅门止观,乃存神要诀。
一曰系缘守静止,如上系心一处是也;二曰制心止不复,系心一处,但觉念
动,随而止之;所谓不怕念起,惟怕觉迟者也;三曰体真止俗。缘万殊,真心不
动,一切顺逆等境心不依缘,盖体真而往也。观法多门,《华严经》事法界观,
谓常观一切染静诸法,皆如梦幻。此能观智,亦如梦幻。一切众生,从无始来。
执诸法为实有,致使起祸造业,循环六道;若常想一切名利怨亲,三界六道,全
体不实,皆如梦幻,则欲恶自然淡薄,悲智自然增明,亦名诸法如梦幻观。
又理法界观,於中复有三门:
一者常观,遍法界惟是一味清净真如,本无差别事项。此能观智,亦是一味
清净真如。二者若念起时,但起觉心。即此觉心,便名为观。此虽觉心,本无起
觉之相。三者拟心即差,动念便乖,但栖心无寄,理自元会。亦名真如绝相观,
又事理无碍观。谓常观一切染净事法,缘生无性,全是真理,真理全是净染法。
如观波全是湿,湿全是波。故《起信论》云:「虽念诸法,自性不生。」而
复即念因缘和合,善恶之业、苦乐等报,不失不坏。虽念因缘善恶业,而即念性
不可得。天台有假、空、中三观,大率类此。或单修一观、或渐次全修,或一时
齐修,皆可以入道也。
【语体】佛教禅宗的止观,乃是存神的要诀。第一是系缘守静止,如上所说
,把心系在一处就是。第二是控制心、停止不回头。系心一处,只要觉得念头动
了,立刻阻止它;就是不怕念起,只怕觉悟得晚呢;第三是体真止俗。缘有万殊
,真心却是不动。一切顺逆等境,心都不随著走,因为能体认真如而坚持呢。观
法有许多门路,《华严经》事法界观,说我常观察一切染净诸法,皆如梦幻。这
就能观出,智也是像梦幻一般。一切众生,从无始而来。坚持诸法为实有,就会
起祸造业,循环六道;如果常想一切名利怨亲,三界六道,全体都不实在,都像
梦幻一般,则欲恶的情绪,自然淡薄,悲智自然增加,此派又叫作诸法如梦幻观
。
又理法界观,当中还有三门:
一个是常观,遍法界只是一味清净真如,本无差别事项。此能看出,那智,
也是一味清净真如。第二是,如果念起时,就发起觉悟的心。这觉悟的心,便叫
做观。这虽然是心的觉悟,却没有起觉的表相。第三是,触到心就差,动念就错
乖,只有把心放在无的境地,理解那作为根源的元会。这派又叫真如绝相观,或
事理无碍观。认为常观一切染净事法,理解缘从无性而生,全是真理,真理包括
了净染法。(按,佛家认为宇宙根源既不乾净、也不污秽,那才是真正的真理)
就像是水波全是湿,湿全是水波。故《起信论》说:「虽想著各种佛理,但
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进一步想到,因缘和合,形成万有;善恶之业、苦乐等报
,不失不坏。虽想著因缘善恶业,却又想著性不可确知。天台有假、空、中三观
,大概都像这样。或单修一观、或渐次全修,或一时齐修,都可以入道的。
【要旨】用佛理相会通:所谓止观,就是坚定不移地站住,《大学》说,「
知止而後有定」,这是内心定静的功夫,与存神关系密切。
补:古乐府
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馀岁,相与锄禾莠。
驻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置词,量腹节所受。
中叟前置词,室内妪粗丑。下叟前置词,暮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语体】
从前有一位在路上走著的人,田陌间看见了三位老翁;年纪都有一百多岁,
互相在一起锄那田间的莠草。
停下车来问这三位老翁,你们怎麽得到这样的高寿?
第一位老翁上前回答,我是衡量自己的食量、节制所吃的东西。(不要多吃
)
第二位老翁叟上前回答,我家□的老太婆粗俗丑陋。(节制性欲)
第三位老翁叟上前回答,我晚上睡觉不盖头部。(吸收好空气)
很要紧啊,这三位老翁所说的话,就是人类能够长久活著的秘诀。
摄生三要、终
--
********************************
基督教网路传道中心」欢迎参观:
用滑鼠左键点一下下面位址,可立即进入。
Christian missionary on Web, Blog:
To enter, press the left key on adress blow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z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