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讨论] 要倚靠主
#1
晨星
发信站: 枫桥驿站 (bbs.cs.nthu.edu.tw )
    秋按:王长老这篇文章,在主前颇有深度。不错,我们的主是大能者,他是我们的
倚靠,我们要多多倚靠他。

    但是,我们该尽的责任,也不可放弃。如果你偷懒,还想让  神祝福,那也是不可
能的。

    我们基督徒另有一个福气,就是当你努力,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的主是你应时的帮
助。「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有一件事基督徒大半不知道,就是在行善、胜过罪恶这件事上,我们的努力是无效
的。你必须在主耶稣面前完全倒下,流泪地说,主,凭我自己真是无力,必须求你,从
我里面显出那莫大的能力来,这样,你就得胜了,耶稣基督也就得荣耀了。

    在行善、胜过罪恶的这件事上,神不希望人作一半,神自己作一半。要就让神全作
,要就人自己去做。

王柱恩习作

     我近日又诌了一点心得,「要倚靠主」,谬误之处,敬请核阅教正。谢谢!
     .................................................................

    「你要专心倚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的事上,都要认定□,他必指
引你的路。」(箴 3:5、6)凡事倚靠主,是我们对主信心的表现。我们对主有了信心,则
遇到任何事,不会紧张、惊慌,而能沉著处理。因为主是我们的磐石、避难所、智慧、力量
,会随时、随地看顾我们,帮助我们。

    我们倚靠主,必会得帮助,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遵行这个教训的时候,依我的体验,
必须先有个认知,就是主对於我们自己能作的事、该自己作的事,不会替我们作,一定要我
们自已先作。理由一:主降世虽然是来服事人的,但是他是我们的主,不是我们的仆人,主
是帮助我们成事的,而不是替我们作事的。以前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渡过约但河,准备攻打
耶利哥时,上帝的化身出现在约书亚面前,约书亚问:你是来帮助我们的吗?上帝回答说:
不是的,我是来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的。(书 5:13 、14)理由二:主赐给我们每人许多
恩赐和资源:能活动的身体、能记忆和思考的头脑、时间、财富等。我们所领受的,各人或
有所不同,无论是领五千两、三千两或一千两,我们的责任就是实践、发挥主的恩赐,对所
遇到的事,必先行竭尽心力以赴,然後把结果交给主,主才会帮助我们,完成我们所不能作
的。这不是倚靠自己的聪明,乃是克尽自己的责任。

    所谓人必须先穷尽心力,走到尽头,然後才是主的起头。人必须先自助,然後才得天助
。人必须先尽人事,然後才可以俟天命。理由三:常有人遇到事情,不论大小,自己毫不用
心、动手、使力,一律交托主,甚至把「交托主」当作口头禅了。这样有口无心的祷告,怎
麽会蒙主喜悦?上帝会看顾飞鸟,养活它们。(路 12:24)但是上帝养活飞鸟不是把食物
放在它们面前,而是让飞鸟运用能飞、能看、勤劳的天性,不断的寻觅,才能得到上帝所赐
的食物。人是必须汗流满面,才得□口的(创 3:14)。

    你若不先汗流满面,主怎麽糊你的口呢。人在出门之前,心中常作简短的祷告,求主保
守一路平安。但是,我们走路时若不是善用能转动的脖子、眼睛,能听的耳朵,眼观四面、
耳听八方,随时注意路况,躲避危险,而是大摇大摆、打手机、看手机,不遵守交通规则,
不尽自己的本分,这叫主如何保守你平安呢。

    多年前,有位爱主、倚靠主的弟兄,清晨五点钟骑机车前往批发菜场买菜,路上空无一
人,又是一路下坡,越开越快,大享兜风之快哉,不料转弯时没有减速,摔了个人仰马翻,
虽蒙主恩未伤及要害,却已是遍体鳞伤。多年前,我秉此「倚靠主」的信念,体验到「倚靠
主」的前提与认知,曾多次完成了挑战性的工作。这绝不是倚靠自己的聪明才干,全是主的
恩惠。要倚靠主,感谢赞美主,一切荣耀归与主。

--
   ********************************
基督教网路传道中心」欢迎参观:
用滑鼠左键点一下下面位址,可立即进入。
   Christian missionary on Web, Blog:
To enter, press the left key on adress blow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zcu
--
  □       □ □□□ □□□ □     □□□  清大资工
  □ □□□□ □□□ □□□ □     □□□  chanz 123.195.12.61             
  □ □□□□ □  □ □     □□□ □□□ 【枫桥驿站】 telnet://imaple.tw
2012/11/09 Fri 05:41:3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