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广钦老和尚访问记
#1
净心
                  广钦老和尚访问记
                                    - 1975 年 7 月 1 日海潮音 -

◎ 名山禅窟礼谒高僧

    又一次礼谒了素所崇仰的清净僧——台北县土城乡清源山上承天禅寺中的广钦老和
尚。
    这位现年八四高龄的老僧,曾以禅定功夫,不食烟火,只吃水果,故有「果子和尚
」之雅号。如今,为了接引远来的香客、游客、洋客和满怀狐疑意存问难的□客,方便
开示之馀,也会偶而啜几口薄薄的麦片汤。他的精神好极,眸子清明,听觉聪颖,步履
安详,气韵生动,比往昔任何一次所见都好。他说已经三年未下山,但也不准备讲经。

    安坐在地藏殿中不求闻达的广钦长老,他的盛名,却默默地正在韩国、美国、欧洲
迅速传布,也在国内年青的学子群中传布,因为他告诉他们:「佛法并未衰微,人心确
在衰微。」
    向来不问俗事只谈修持的高僧,这次却意外地以非常亲切的笑容来欢迎我们,并破
例地与我们大谈僧事,使我们受宠若惊,猛然想起,这不是他一生行持的写照吗?对!
这真是他吐属平凡寓意深切的箴言!

◎ 山花含笑鸟语迎人

    三月九日清早,天色灰蒙蒙的,虽无雨意,也不见得会放晴,是个乍暖还寒的星期
日,本想在家沏杯好茶,读些佛经,忽然记起昨晚曾与任教三军大学的丁肇强居士有约
,要去土城承天禅寺瞻礼广钦老和尚,遂匆匆用过早点,向车站绝尘而去。

    到了公路西站,黑压压一片人潮,去登山的、郊游的、赏花的、钓鱼的,挤得水□
不通,好不容易在人丛中找到他,竟是西装毕挺,披挂齐全,如赴盛宴模样,原来他是
初度晋谒,坚持一定恭敬诚信,不但事先沐浴,换著新装,也不杂饮食,拒进早进,使
我惭愧不如。登上公车,居然那麽凑巧,不但天气回暖,太阳也张著笑靥,从厚厚的云
层?□p出来了。

    车到土城,徒步登山,山道幽静,鸟语迎人,花吐清香,树发新绿,使人俗虑顿消
。到了半山亭,每隔数十公尺,路旁就有一块信众捐建的石碑,碑上刻著佛、菩萨的圣
号,朝山的男女,已络绎於途,各怀虔诚,徐步向前,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参礼古刹的
境况,便有几分相似,所不同的只是此山开辟未久,少了几棵合围的古松,松涛清响无
从领受罢了!

    进入禅寺,山花含笑,林木苍翠,高僧住处,毕竟又有一番风光。先在大雄宝殿礼
过佛,慕直向地藏殿行去,安坐在门口的老和尚,老远就向我们招呼,慈祥亲切,如迎
远归游子,其发自内心的愉税,为历来所仅见。

◎ 古佛风□不可忘记

    他把我们让进殿左的沙发椅上坐定,愉快地为我们说开示,从山居的近况说到弘法
利生的规□,[拯][拯]为我们说了一个小时。

    他说:「近年来经常有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学人或僧侣上山来参究佛法,他们既
怀著诚心,也怀著疑心,经过简单的说明,莫不皆大欢喜,轻松愉快的回去。还有国内
年青的大、中学生们、老师们,信佛的虔诚,见解的深刻,也令人欢喜,这都是值得欣
慰的事。他们无论用语言或文字,直接或间接去宣扬佛法,对社会都会发生良好的影响
。」

    叙过家常,话锋一转,他就对现在的僧团有了感触。他说:「社会环境在变,僧团
的环境也在变。从前我们在丛林?□涟@法和现在的出家人的作法就大有差别。从前的出
家人比较重视佛法,成天在行、住、坐、卧中办道,现在为环境所迫而出家的人多,因
此,为自己的利益而奔忙的人也多,真正为佛法弘扬而尽心的人就少了。」

    接著,他就说明理由。他说:「佛法是出世间法,与世法毕竟有别,过去佛的风□
犹在,我们不可忘记。遗憾的是现在的出家众不自觉的将政治也带到佛法中来,以观光
、出售佛的帷像、塑像、画像来弘扬佛法,这样向工商社会看齐的做法,就戒律来说是
有抵触的,就是『不如法』。」


◎ 戒律主要戒自己

    於是,他以丛林规矩来作证,加强他的论点。他说:「丛林规矩,不论你是学禅、
学净,还是学天台、学法相,都讲老实修行。现在大家多为生活忙,修行只是应应景而
已。难道会看经、会穿袈裟就成了僧宝?也有人拿起笔来能够写写,也归不到佛法这一
边去,说起来也是遗憾!」他又感喟地指出:「从前的丛林,以救济灾荒与施舍穷困来
与社会结缘,消灭苦难;今天台湾各道场的做法恰恰相反,大家尽在比赛谁个的斋饭做
得好,以拉拢社会上有钱和有地位的人,这样成天在声色货利?□朝遄A与佛法的距离就
远了!」

    谈到僧众与居士之间的关系,老和尚谦称僧团做得太少,没有产生领导作用。他举
了两个例:第一个说法师们没有切实的去和居士们说明佛教的佛、菩萨与道教的神□有
什麽不同。到了今天,无论在城市或乡村,土地公、城隍爷、文昌帝君、关公、妈姐、
赵公明、吕纯阳等与佛、菩萨供在一起的寺庙还多的是,实在不应该。其次说到戒律,
出家人也多未深究。他说:「戒律主要在戒自己。不是光教人做,自己不做。」

◎ 佛法未衰,兴衰由心

    讲到这?堙A他才郑重的将国内外许多人问过他的这个重大问题的答案说出来:「佛
法并未衰微,人心确在衰微!」他接著说明:「因为人心衰,所以社会风气乱,道德水
准堕落,佛法自然不兴了。无世间法就无佛法,要佛法兴盛,就应该在人心上做工夫。
」於是,他庄重的念出三句人人皆知的老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但
是这三句话从他口中说出来,就有千钧之力,震得我们在座人的耳膜都嗡嗡作响!

    接著,他为这三句话打个浅近的譬喻来作解释。他说:「现在的读书人,作兴到国
外去留学,特别是到美国和欧洲去。这些西方国家,就是不重视伦理道德,只讲求科学
技术,尽管技术学好了,还是皮毛,做人的道理没有学,纵然一个个都得了博士学位回
来,於国家、於社会,严格说起来,并无多大用处!」

◎ 梦在六道不出娑婆

    老和尚说:「他们(指西方人)以物质文明点缀了花花世界,却又以不能明礼尚义
而使世界发生动乱,引生灾难!」因此,他说:「西方人不容易了解『人身难得』这句
话的道理,自然对『众生(水陆四生、胎卵湿化、九类蠢动,一切含灵。)皆有佛性』
更无从体会了。我们的身体会坏,佛性却不会坏;众生虽有佛性,却天天在做梦,连吃
三食还是在做梦。梦在六道轮回,不出娑婆。要出娑婆,就须有缘得闻佛法,并照著它
的道理去做。」

    他说:「社会并不是照佛法组织起来的,但是娑婆世界向往佛法。因此,戏身佛法
的出家人,不可自己被社会染污,应该以自己的行愿去净化社会。出家人是为舍名利而
出家,现在竟也有人为名利而明诤暗斗,真有失出家人的本分!不从苦修入道,不忍辱
精进,竟跟社会上的人一样去搞派系,试问:这样怎麽成得了人天师表!?」



◎ 由苦入道行愿相继

    一阵感叹的话说过,他又把话题转到过去佛、菩萨的修持上来。他说:「过去的佛
、菩萨都是苦修的,有的修几生,有的修几多劫,生活淡泊,不妄造作,所以能开悟,
了生死。现在的人多不想吃苦,也不相信佛、菩萨为佛法而舍命的道理,因此入道很难
!」他说:「过去的佛、菩萨,各各愿力不同,如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药师佛有十二
大愿......修行人应该效法佛、菩萨,每人至少发一个愿,永持勿失,直到成佛而後已
。
    上山的信众与游客越来越多,有的憩在殿内,有的站在殿外,老和尚看他们一双双
带有祈求的眼光,知道还有许多问题待理,□以坚定的语气作结论:「佛罄未衰,而是
人衰!」接著,以鼓舞和嘉许的神情告诉大家:「在家居士近年来在护法上的成就颇能
尽力,但是,还要精进,不可满足。只要真心学佛,不问在家出家,都可成佛。」

◎ 丛林修持不在言说

    广钦老和尚的谈话,如江河倾泻,开口以後,就插不上嘴,只有道一师的口译,不
断传述。真奇怪,往常听开示,多半靠译人,这回忽然耳根灵光起来,几乎可弄到七成
左右,句口发自肺腑,切中时弊,令人感激莫名。但是他到底未曾谈到宗门的修法,而
这正是年青学佛人所想知道的,於是我以恭敬恳切之心,请他说一说「时下修禅,是否
禅、净双修最为逗机?」

    他说:「禅非关色相,非关话头,(参话头是参佛)不在讲话,不在弄神,只求入
定,能定就有禅。近百年来,学禅人多从念佛打基础,这确是一条路,但并不是只有这
一条路,因此我不劝大家也走这一条路。」

    礼谢出来,到斋堂用过午膳,就与丁兄折往後山的日月洞去。这是当年广钦老和尚
的住处,现在传良法师在那儿安单。修持平实,接众谦和,是一个难得的龙象。回程路
上,想起寺内清淡的斋供,大众安和的行止,高僧悠然的慈颜,山野宁静的幽风;谁说
我们国内没有禅呢!?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buddhaspace.org
Mon Dec 23 19:00:14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