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不用见佛,不用求法
#1
@Facebook
有一次,文殊对大众宣讲大乘空义,说:「不用见佛,不用求法。」

「不用见佛」者,能见的是肉眼,所见的是三十二相的应身佛。应身佛不是佛的真身
,佛的真身是法身;真见佛者是见法身佛。然见法身之时不是以肉眼见,是以慧眼见
法身如来;慧眼见一切相空即见法身如来。故文殊说:「不用见(应身)佛。」

「不用求法」者,法即实相法。有能求法的是第六识的妄心,以虚妄的心怎可求到真
实之法?彼此相违故。惟有以真实心才与真实法相应。如何是真心?把虚妄的心空掉
,当下就是真心。真心无相,实相法亦无相;无相与无相合一,如水合水,无有彼此
。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心法一如。既无能求法之心,亦无所求之法,故文殊云:「
不用求法。」

时有二百比丘听此说後,以为文殊错乱说法,舍佛而去。文殊於中途化作大火,比丘
欲以神足飞空而过,赫然上见铁网,生大恐怖。回望□园途径,遍布青莲。比丘还归
佛所,述其所见。佛言:「内火未尽,欲度外火,无有是处。汝诸比丘坠在见网,欲
度铁网,亦无是处。」二百比丘在走投无路之下,心中的火气冷静下来,接受佛的教
导,证得阿罗汉果。若无文殊菩萨的善巧神通,他们不会回头。

又一次,文殊与舍利弗到一佛土,见大火弥漫,若人行其中,即於顷间化为灰烬。舍
利弗见之,惶恐万分。文殊以神力令无数莲花遍布火上,他们踏莲而行,如履坦途。
舍利弗此时在文殊菩萨面前感觉声闻之智远不及菩萨之智。

文殊菩萨以大智助佛教化四众,活泼生动而不取巧,潇□而不狂傲,点到即止,与世
尊配合得天衣无缝。其言行可见於各大乘经中。

文殊於世尊灭度之後,与阿难尊者及弥勒菩萨在铁围山结集大乘经典,流传後世。

再看《华严经》上,菩萨众的上首总共列了二十位,前面十位是同名菩萨众,每一位
菩萨名号里都有一个「普」,就是以普贤为总,普德以下九位是别,说明了「总中有
别,别中有总」。後面十位是异名菩萨,异名菩萨与同名菩萨表「同中有异,异中有
同」,这是法界真相。

《华严经》的理论依据,与修学的原理原则,全在这二十个名号中。了解每一位菩萨
名号所表的深义,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提升我们的智慧,所以《华严经》对我们的修
行非常有用处。你体会得深,成就就高;体会得少,也能得受用。

因此,研学一定先要求解,深解义趣比什麽都重要。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
要遵守这些规矩。这些规矩与自性、法界完全相应,它不是任何人建立的,如经所说
「法尔如是」,就是现代人讲自然的规律。真实说,它比自然还要自然,所以佛法用
「法尔」,不用「自然」。一切诸佛在因地里依照这个准则去修学,成佛之後,所表
现出来的依然如是。在因地约束自己,在果地完全恢复到自然,正是所谓「从心所欲
,不逾矩」,自然就相应。

觉悟之後,进一步就可以透彻对於现在整个世界的灾难,就知道如何去避免。共业当
中有别业,有不共业。如果修学的人多,集合这个功德力量,不但自利而且能消除世
间的劫难。真心修学,念念相应,确实可以消除众生的劫难。做不到完全相应,只要
做到一两分相应,就能减轻、延缓灾难,这是真正自利利他。

从事佛教的工作,就是从事社会教育的工作,要把这个工作做好,首先要求解,然後
要认真去修行,修行就是认真改自己的过失、毛病、习气。菩萨断烦恼、改习气比我
们有效果,因为菩萨改毛病有「为一切众生」的这种力量在推动他,「这个毛病受害
的不是自己,是一切众生,为了免除一切众生的灾害,我一定要把这个毛病改过来」
,这个动力殊胜!为自己可以偷懒、懈怠,如果是为一切苦难的众生,就不应该偷懒
、懈怠了。

《华严经》就是教育我们,让我们理解,起心动念影响的是遍虚空法界。此道理与事
实真相,唯有《华严经》讲得透彻。我们做的点点滴滴,善事、恶事都是遍法界。造
的业会变,而得的果不变。业力不断向外扩散,能突破界限,而果则拘束在你的界限
□围之内。心量小,得小果报;心量大,得大果报。实在说,若是善果,这是福报;
若造作罪业,就十分可怕。

从《地藏经》得知,造五逆十恶的业十分容易,心里一起念头都落在贪□痴慢,言语
行为都落在杀盗淫妄。有坚固的分别、执著,心量就很小,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可是
造下的罪业,苦报是无有穷尽!因为罪业的扩散非常可怕,虽然不能说是遍法界,但
是它□围之大、苦报之长,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修善积福所得的福报,完全受心量
所局限,心量大,施少得大福;心量小,施多得小福。

《华严经》最殊胜之处,就是帮助我们拓开心量,让我们真正明了心量原本是包虚空
法界。这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现在变成如此,是迷失了自己的心性。执著这个
身是自己,身边的人是我所有的,坚固、执著就把自性无量的德行迷失了,多可惜!
所以,依据《华严经》来修行最大的利益,就是帮助行人拓开心量,认识自己。其次
,即是古人所谓的「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华严》的富贵是达到了
极处,这是真实的富贵。世间人的富贵容易失去,佛家的富贵永远不会失去;佛家指
的是学佛之家、学佛之人。

佛法确实是无比圆满,方法也是无比的详尽、尽善尽美,但是它的境界与事实真相,
我们学起来感觉很困难,原因是自己无法做到恒顺,经上讲的「顺性德」。法身大士
的行与智德相应,经上讲「智行」、「德行」。凡夫的行是与无明、烦恼相应,这就
难了。无明烦恼是贪□痴;贪□是烦恼,痴是无明。无量无边的烦恼都是从贪□痴生
出来的,我们的行与贪□痴相应,贪□痴是轮回心,所以是造轮回业。因此,於世出
世间一切法,都不能有丝毫的贪心,就能与法性相应。不能有丝毫□恚的意念,对一
切恶人,乃至毁谤、侮辱、伤害我们的人,无丝毫怨恨心,要在此地做功夫。

一般世间人讲这样很难,难在哪里?难在没有看破事实真相,所以生活中依旧是随顺
烦恼,不知随顺法性。法性是清净的,清净、平等、觉是法性里的性德,本来有的。
随顺本来有的,这是正确的,是佛行、菩萨行。贪□痴慢是本来无的,随顺本来无的
就是颠倒,是六道三途的众生。所以,佛法修学最重要的就是开悟,没有开悟要随顺
法性很难。佛教导我们,没有开悟的时候,与自己的烦恼习气相悖来行就对了。我们
在生活中学不贪、不□、不痴,就与烦恼习气相悖,如此才能远离烦恼,真正断除习
气。

在没有见性之前,我们依老师,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他是我们的本师。老师虽然不在
身边,经典是老师的遗教,依照经典来学习,就如同老师在面前一样。老师的教诲很
多,适合我们根性在生活中修菩萨行,说得更透彻的是《华严经》。我们展开经卷能
见到字句的意义,能见到深度、广度,都在相应。你的心行不相应,古人解释得再详
细,你所看到的是表面,不能深入。唯有清净、平等心,才能把自己的障碍清除;这
些障碍不是佛设立的,是自己设立的。妄想、分别、执著是障碍,把障碍清除就能深
入,自然能看到深度。

所以,我们的心、愿、行若是不相应,这个功夫就达不到,这是真实功夫,是学不来
的,也无法传给别人。必须自己认真努力依教修学,在这一生当中,才能得到圆满的
成就。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不用见佛,不用求法
#2
@Facebook
Time: Thu Oct 19 00:54:29 2017
Array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