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在楞严经当中
#1
@Facebook
在楞严经当中,受阴区宇有十种魔相,每一种魔相不清净。而此受阴魔相与色阴魔相
不同,色阴中魔相可称为善境界,但还是要超脱出来,不能沉溺在境界中。至於在受
阴魔相就完全不能称为善境界,如果没有办法走出来就会沦坠,坠到无间地狱去,所
以至此境界不能用感情作事,七情六欲,忧喜苦乐一切的感情作用都要超越。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内抑悲泣相」,很多人会以为「看到众生苦就会哭泣是一种我很
慈悲的表现」,但其实那也是一种「魔业」:

在楞严经中说明,我们先看经文:

「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於其处,发无穷悲。如
是乃至,观见蚊□,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
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
啼泣无限,失於正受,当从沦坠。」

释解:「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

在色阴魔境过了,身体的五根六尘解黏突破以後,对外境之执著习气没了,就会进入
心的反应状态。在此时,心要突现出来的时候,行者的心会大放光明,遍十方界。

「其心发明,内抑过分。」

行者心能放光明,遍十方虚空,一切有缘众生趋光而至,行者心性同时可看到或感觉
到无量众生。此时行者可以看到时,不必害怕,也不必压抑心光外曳,就让心发光,
让觉知历历无阻,但要学习自心对境无碍。但一般人若无善知识指导,大都会惊慌失
措,进而自己内心强压抑。若过分地压抑,让心不向外发光,压抑过分,就会有魔境
发生。

「忽於其处,发无穷悲。」

行者压抑过分结果,会突发起无穷悲心,对一切众生起了悲念,对什麽事情也都有悲
伤的念头,怜愍众生也好,自己伤感也好,都会引起不必要的悲感。

「如是乃至,观见蚊□,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

如此发无穷悲後,乃至看到蚊子就像自己小孩一样,爱惜有加。会生起怜愍心,异想
为什麽此众生会坠落到那麽微小卑劣众生之类,怜愍心一起,动了感情作用,一发不
可收拾,不觉痛哭流泪。因有如是的感受,就会迷糊掉。

当通过色阴宇区的考验之後,到了受阴宇区,心和境界直接交融感应,慈悲心在此境
界时会起,但不要因此就对众生的业感发起无穷悲,不能顺顺这种感受而发□情感,
要能够见到众生种种业苦时,还能够如如不动心念。内抑悲泣不能动感情,要练得能
够完全用智慧来观照,感情上则是如如不动完全不起波澜,不要落入不必要的同情心
的境界当中。

「此名功用,抑摧过越。」

此种现象是行者用心力把能发光心强予压抑,不让它发光,压抑过分而突起无穷悲,
对卑劣的众生起同情心,看到什麽蚊子、蚂蚁也会哭,天天哭。

「悟者无咎,非为圣证。」

如果证到这种情况,要了解会有感情事,突起对众生悲心,并不是证到圣位了,因无
解脱的知见,还有感情的作用。能了悟此现象,就无过错,知道这是过程现象。若以
为证到圣人境界,因而会生起大悲心,连看到蚊子都会起大悲伤,不要误认这是修到
圣人之境。

「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行者一警觉到这种状况後,就不要再迷失掉,虽爱哭之心未灭,但要时常提酲自己,
不要动感情,不要对众生起心动念分别。久而久之,自然爱哭的心,多愁善感的习气
,就会销歇下来。

有时在禅修或念佛法会中,有人对诸佛菩萨的感恩之情,常常会悲从中来,号啕大哭
,欲罢不能。不知魔相者,会认为让他(她)哭个够,其实这样因无警觉心,会常随习
气而发作。

修行者应自我提醒,要正确的对付此种魔境,当心起悲感要哭时,马上提起正念,觉
而不迷,提醒自己不能迷失自性,不然无法突破悲情习气。如此一念觉後,此时顶多
有些感触,并不至於会失声痛哭流鼻涕。此两种境界是不同的,有些为的感触与痛哭
失声鼻涕纵横是不同的,前者是觉而不迷,而後者是迷失自己,行者当分辨详情,好
好把握住不感情用事。

「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

若有此境界,认为是证到圣人的解脱境界,以为圣人对众生起慈悲心就是这样,那就
错了。圣人因已悟得解脱,对众生之悲心是不动感情的,是对受苦众生感同身受,会
尽力协助众生修行得解脱,不是只会动感情哭泣的。那种悲天悯人到痛苦流涕的心是
错误的心态,若不觉而改进,则久而久之,会有一悲魔入侵至心腑中,爱哭魔会跑到
行者的心腑里去。遇有此悲魔进入心腑,就要靠善知识提醒,或自我觉醒,用智慧去
化解悲魔引发的境象,能如如不动,观一切法幻化不真实,不随所见所闻而动悲情。

「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於正受,当从沦坠。」

一个修行人动不动就哭哭啼啼,见别人好高兴也哭,见众生不好悲伤也哭,不管怎样
只要想到众生可能受苦,产生无穷悲,而不能自主,迷失在感情的触动上,这样就是
著魔了,要马上警觉。不然啼哭无限,不能正当控制自己的觉受,因摄受不住自己的
心,失去正当的感情作用。

正受□□受有忧喜苦乐舍五受,正受可以讲是证得舍受,忧喜苦乐因是感情作用故要
灭它,而舍受是没有一丝一毫感情作用,是平等法,忧就是喜,苦就是乐,这是相等
法,不能有排斥忧喜苦乐境,平等就是证入舍受、正受,进入超然的心境,超越觉受
感情状态。

哭哭啼啼是悲伤,悲伤就是忧愁,失去正受,当从沦坠。修持到此境界已是相当不易
,到此反而因失正受而坠落到著魔之境。故内心的感情世界要能把持住,不要随便动
感情。

常常听人在说的「人伤我痛、人苦我悲」的大爱,其实离等觉菩萨的慈悲还有一段不
小的距离。真正等觉菩萨的大悲是轻安的,不会有悲伤的情绪存在。因为能够超越悲
伤而能够护念众生,以智慧化导协助众生离苦,而不是和众生哭成一团,所以才能够
称为「大悲」。大,是无量的意思,不会困在眼前的境界当中;能够超脱出来。

有人会说,修到「铁石心肠」不如不修。其实定境到了受阴宇区的时候,差不多就是
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到这个程度。但还是有所不同,俗情的铁石心肠是完全不理会别人
所受的苦,甚至还要□他一脚;但菩萨到了经历受阴宇区的考验的时候的铁石心肠,
则是能够超越「情欲」,以「智慧」施设种种方便来「解脱」众生的;而且,有时候
方法还挺残酷的。比如说阎罗王,其实依据地藏经来说,这些阎罗王每一位也都是菩
萨,但是就会以种种刑罚来逼迫众生认错;众生一旦认错就知道忏悔,然後就可以离
苦。这也是一种菩萨道的表现。

在修行的时候,要多多留心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要把误入受阴宇区的魔境,当成自己
成为大慈大悲的成就的果证。那就大错特错了。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