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常随佛学者
#1
@Facebook
所以从虚大师抉择开示的全体佛教来说,一切无非成佛的法门。这不但综贯了五乘共
法,三乘共法 ,大乘不共法的三阶,而且还综贯了正常道与方便道的一切。圆满显
示了佛道次第的全貌,导归於究竟无上的佛地。

成佛之道 自序 释印顺

******************

在「学佛三要」当中,印顺导师提出了学佛的「正常道」和「方便道」的修学增上的
方式。此二说,正是体现了大日经中所说的「菩提心相应,大慈悲为根本,以方便而
至究竟的。」

那什麽是方便呢? 菩萨之所乘,菩提心相应,慈悲为上首,空慧是方便。依此三要
门,善修一切行;一切行皆入,成佛之一乘。简单地说:有了这三心,一切善行都是
大乘法;如离了这三心,或缺少了,什麽也不是成佛的法门了。

摘录印顺导师的解说如下:

从发起正信而修学成就,是正信的最初修学,这又有两类的进修法:

一、正常道的修习信心:正信(正信必有正愿),声闻法中是「出离心」,大乘法中
是 「菩提心」。

修学大乘信心的一般方法,如《起信论》说的信佛、信法、信僧, 又修布施、持戒
、忍辱、精进、止观去助成。这可见,自利利他的大乘信愿,要 从事行与理行的修
习中来完成。换言之,信心并非孤立的,而是与种种功德相应的,依种种功德的进修
而助成的。

然经论所说的菩提心,般若道中有三阶:初是愿菩提心,其次是行菩提心,後是证(
智)菩提心。前二者,也名世俗菩提心;後一也名胜义菩提心。如说菩提心是离言绝
相的,是约胜义菩提心说。如说菩提心为慈悲所成就,那是约行菩提心说。初学大乘
信愿,是约愿菩提心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信愿。

初学者,对於佛(菩萨)的无边功德,一切众生的无边苦迫,佛法济世的真实利益,
发菩提心的种种功德,应该多多听闻,多多思维。这对於大乘信愿的策发,最为有力
。如大乘的信愿勃发,应受菩萨戒,这就是愿菩提心,为法身种子。

菩提心,是菩萨的唯一根本大戒。受戒就是立愿;依戒修学,就能渐次进修,达到大
乘正信的成就。

二、方便道的修习信心:这是信增上菩萨的修学法。

由於「初学是法(大乘),其心怯弱」,所以特重仰信,依佛力的加被而修习。龙树
说:这是以信(愿)精进为门而入佛法的,也就是乐集佛功德,而往生净土的易行道
。

说得最圆满的,要算《普贤行愿品》的十大行愿。这因为佛是无上菩提的圆满实证者
,所以将信愿集中於佛宝而修。十大行愿中,(一)、礼敬诸佛,(二)、称叹如来:是
佛弟子 见佛所应行的礼仪。(三)、广修供养:是见佛修福的正行。(六)、请转法轮
,(七)、请佛住世:从梵王请佛说法,与阿难不请佛住世而来。这都本於释迦佛的常
法,而引申於一切佛。(四)、忏悔业障:如《决定□尼经》的称念佛名的忏法。大乘
通於在家出家,所以不用僧伽的作法忏,专重於佛前的忏悔。(五)、随喜功德,酝、
普皆回向:这是大乘法所特别重视的。(八)、随顺佛学:即依佛的因行果行而随顺修
学。(九)、恒顺众生:是增长悲心。

这十大行愿,有三大特点:(一)、佛佛平等,所以从一佛(□卢遮那)而通一 切佛
,尽虚空,遍法界,而不是局限於一时一地一佛的。(二)、重於观念,不但忏悔,随
喜,回向,由於心念而修;就是礼佛,供养,赞佛等,也唯由心念。如说:「深心信
解,如对目前」;「起深信解,现前知见」。这是心中「念佛」的易行道,成就即是
念佛三昧。(三)、这是专依佛陀果德(摄法僧功德)而起仰信的, 一切依佛德而引
发。如随顺众生的悲心,因为:「若能随顺众生,即能随顺供养诸佛。若於众生尊重
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常随佛学者,至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所以从虚大师抉择开示的全体佛教来说,一切无非成佛的法门。这不但综贯了五乘共法,三乘共法 ,大乘不共法的三阶,而且还综贯了正常道与方便道的一切。圆满显示了佛道次第的全貌,导归於究竟无上的佛地。 成佛之道 自序 释印顺 ****************** 在「学佛三要」当中,印顺导师提出了学佛的「正常道」和「方便道」的修学增上的方式。此二说,正是体现了大日经中所说的「菩提心相应,大慈悲为根本,以方便而至究竟的。」 那什麽是方便呢? 菩萨之所乘,菩提心相应,慈悲为上首,空慧是方便。依此三要门,善修一切行;一切行皆入,成佛之一乘。简单地说:有了这三心,一切善行都是大乘法;如离了这三心,或缺少了,什麽也不是成佛的法门了。 摘录印顺导师的解说如下: 从发起正信而修学成就,是正信的最初修学,这又有两类的进修法: 一、正常道的修习信心:正信(正信必有正愿),声闻法中是「出离心」,大乘法中是 「菩提心」。 修学大乘信心的一般方法,如《起信论》说的信佛、信法、信僧, 又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去助成。这可见,自利利他的大乘信愿,要 从事行与理行的修习中来完成。换言之,信心并非孤立的,而是与种种功德相应的,依种种功德的进修而助成的。 然经论所说的菩提心,般若道中有三阶:初是愿菩提心,其次是行菩提心,後是证(智)菩提心。前二者,也名世俗菩提心;後一也名胜义菩提心。如说菩提心是离言绝相的,是约胜义菩提心说。如说菩提心为慈悲所成就,那是约行菩提心说。初学大乘信愿,是约愿菩提心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信愿。 初学者,对於佛(菩萨)的无边功德,一切众生的无边苦迫,佛法济世的真实利益,发菩提心的种种功德,应该多多听闻,多多思维。这对於大乘信愿的策发,最为有力。如大乘的信愿勃发,应受菩萨戒,这就是愿菩提心,为法身种子。 菩提心,是菩萨的唯一根本大戒。受戒就是立愿;依戒修学,就能渐次进修,达到大乘正信的成就。 二、方便道的修习信心:这是信增上菩萨的修学法。 由於「初学是法(大乘),其心怯弱」,所以特重仰信,依佛力的加被而修习。龙树说:这是以信(愿)精进为门而入佛法的,也就是乐集佛功德,而往生净土的易行道。 说得最圆满的,要算《普贤行愿品》的十大行愿。这因为佛是无上菩提的圆满实证者,所以将信愿集中於佛宝而修。十大行愿中,(一)、礼敬诸佛,(二)、称叹如来:是佛弟子 见佛所应行的礼仪。(三)、广修供养:是见佛修福的正行。(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从梵王请佛说法,与阿难不请佛住世而来。这都本於释迦佛的常法,而引申於一切佛。(四)、忏悔业障:如《决定□尼经》的称念佛名的忏法。大乘通於在家出家,所以不用僧伽的作法忏,专重於佛前的忏悔。(五)、随喜功德,酝、普皆回向:这是大乘法所特别重视的。(八)、随顺佛学:即依佛的因行果行而随顺修学。(九)、恒顺众生:是增长悲心。 这十大行愿,有三大特点:(一)、佛佛平等,所以从一佛(□卢遮那)而通一 切佛,尽虚空,遍法界,而不是局限於一时一地一佛的。(二)、重於观念,不但忏悔,随喜,回向,由於心念而修;就是礼佛,供养,赞佛等,也唯由心念。如说:「深心信解,如对目前」;「起深信解,现前知见」。这是心中「念佛」的易行道,成就即是念佛三昧。(三)、这是专依佛陀果德(摄法僧功德)而起仰信的, 一切依佛德而引发。如随顺众生的悲心,因为:「若能随顺众生,即能随顺供养诸佛。若於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