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僧众中尊
#1
@Facebook
第一章  归敬三宝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我们以佛为理想,以佛为师□,不断的向佛学习,如达到了与
佛平等,那就是成佛了。佛是大觉者,大悲者,功德圆满者,究竟无上的大圣者。想
从薄福无智的生死凡夫,修习到这样至高无上的佛果,并不太容易 。这一定要修学
应修的法门,遵循成佛的正道,才能由近而远,自浅入深,到达成佛的目标。所以发
心学佛,应该修习成佛的法门,遵循成佛的正道。成佛的法门,正道,就是「成佛之
道」。佛法,为了适应不同的根性,所以有种种道:福德道,智慧道;难行道,易行
道;世间道,出世间道;声闻道,菩萨道……然究竟说来,并无二道,一切无非成佛
的法门,无非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以说:『一道一清
净,一味一解脱』;『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如长江、大河,从发源地起,有
种种溪涧,种种湖泊,种种江河,都汇入而同趣大海一样。一切法门,无非是成佛之
道,所以《阿含经》与《法华 经》中,称佛法为『一乘道』。



三宝,是佛法的总纲。「归敬三宝」,是进入佛门的初基。三宝的功德,真是无量无
边,不可思议,但如不能归向三宝,就不能得到,无缘受用,正像不能进入公园的大
门,就不能领略林园花木的幽胜一样。所以发心学佛,首先要归依 三宝。

成佛之道 第一章 归敬三宝 释印顺

*****************************

在巴利文中,三皈依(Tisarana)是由三(ti)与庇护所(sarana)所组成,意为「
由佛、法、僧构成的一个三重庇护所」。

归依(saranam gacchami)则是由动词gacchami(到达、前往)与名词saranam(庇
护所)组成。在《阿□达磨俱舍论》卷十四,解释皈依的意义时说:「如是,归依以
何为义?救济为义。由彼为依,能永解脱一切苦故。如世尊言,众人怖所逼,多归依
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归依非胜,此归依非尊,不因此归依,能解脱众
苦。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於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
,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盘。必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

因此,皈依的涵义在於,只有了解四圣谛,遵从八圣道,才是达到涅盘,得到解脱的
有效方法。

「皈依」本意为「皈依三宝」,因而也称「三皈依」。接受三皈依并受持五戒的男、
女居士,称为终身优婆塞、终身优婆夷,也称为近事男、近事女,也就是亲近三宝、
承事三宝的男女居士。受持八关斋戒者,称为一日一夜优婆塞、一日一夜优婆夷,又
叫做近住男、近住女。受持三皈依与五戒者,可以在解脱的道路上前进,至少轮回不
会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道三恶道中去。

对於有些教派出现四皈依这件事情,在 《大庄严论经》卷六当中亦有极力驳斥:

我昔曾闻,有一比丘常被盗贼,一日之中坚闭门户,贼复来至扣门而唤,比丘答言:
「我见汝时极大惊怖,汝可内手於彼向中,当与汝物。」贼即内手置於向中,比丘以
绳系之於柱,比丘执杖开门打之,打一下已语言:「归依佛。」贼以畏故,即便随语
归依於佛。复打二下语言:「归依法。」贼畏死故复言归依法。第三打时复语之言:
「归依僧。」贼时畏故言归依僧。即自思惟:「今此道人有几归依?若多有者必更不
见此阎浮提,必当命终。」

尔时比丘即放令去,以被打故身体疼痛久而得起,即求出家。有人问言:「汝先作贼
造诸恶行,以何事故出家修道?」答彼人言:「我亦观察佛法之利然後出家。我於今
日遇善知识,以杖打我三下,唯有少许命在不绝。如来世尊实一切智者,若教弟子四
归依者,我命即绝。佛或远见斯事教出比丘打贼三下,使我不死,是故世尊唯说三归
不说四归,佛愍我故说三归依不说四归。」(CBETA,  T04, no. 201, p. 292,
a23-b13)

这个故事还满幽默。

有个比丘的财物老是被偷,他於是守在家里,将门户关好等待贼来时对贼说:「我被
你偷怕了,你把手伸进来,我自己把钱给你好了」,那个笨贼伸手进来时,比丘就用
绳子把贼绑在柱子上,然後开门拿出棍子。

比丘一棍打下去,同时对贼说「皈依佛」,由於出手很重,贼受不了,就跟著比丘说
「皈依佛」,比丘再打第二下同时又说「皈依法」,第二下打下去贼就去了半条命,
贼怕自己被打死,就跟著说「皈依法」,比丘再打第三下又同时对贼说「皈依僧」,
贼也说了,这时贼心想「完了,不知这和尚有几皈依,再一下我一定会没命..」。

比丘打了三下就放走了贼,贼拖著半条命回家养伤,由於伤势很重,修养很久才好,
後来就出家了。他出家後遇到老朋友问他「你以前当贼,怎麽想出家」,贼回答「我
觉得如来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教比丘三皈,不教四皈,否则我这条命就没了,如来
能预知此事不教四皈,所以我大悟了..」

不过也讲出一个事实,这个世间上只有三皈依,为何?若有四皈依则是天魔外道之行
,损及慧命不得周全。

这个贼,出家之後说:「

决定一切智以怜愍我故

是以说三归不说有第四

为於三有故而说三归依

若当第四者我则无归依

我今可怜愍身命於彼尽

我见佛世尊远睹如斯事

生於未曾有是故舍贼心

有因□事解或因细事悟

□者悟□事细者解细事

由我心□故因□事解悟

我解斯事故是以求出家

他被打到开悟,知道贼事不可行,所以决定如比丘教诫,奉行三皈依,然後出家好好
修行去了。

什麽是贼事?「贪、□、痴」偷盗一切德行、功德与福报,所以,今日学佛者,应该
要好好从三皈依开始,先舍除贪□痴,尽形寿三皈依,如此才是真实福德因缘。

至於想要四皈依、五皈依、六皈依的,觉得皈依是在比数量的,以为皈依愈多就和保
险一样买愈多愈有保障的,那也是可以随人自便,只不过那些都不是佛教了。


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僧众中尊

第一章 归敬三宝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我们以佛为理想,以佛为师□,不断的向佛学习,如达到了与佛平等,那就是成佛了。佛是大觉者,大悲者,功德圆满者,究竟无上的大圣者。想从薄福无智的生死凡夫,修习到这样至高无上的佛果,并不太容易 。这一定要修学应修的法门,遵循成佛的正道,才能由近而远,自浅入深,到达成佛的目标。所以发心学佛,应该修习成佛的法门,遵循成佛的正道。成佛的法门,正道,就是「成佛之道」。佛法,为了适应不同的根性,所以有种种道:福德道,智慧道;难行道,易行道;世间道,出世间道;声闻道,菩萨道……然究竟说来,并无二道,一切无非成佛的法门,无非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以说:『一道一清净,一味一解脱』;『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如长江、大河,从发源地起,有种种溪涧,种种湖泊,种种江河,都汇入而同趣大海一样。一切法门,无非是成佛之道,所以《阿含经》与《法华 经》中,称佛法为『一乘道』。 三宝,是佛法的总纲。「归敬三宝」,是进入佛门的初基。三宝的功德,真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但如不能归向三宝,就不能得到,无缘受用,正像不能进入公园的大门,就不能领略林园花木的幽胜一样。所以发心学佛,首先要归依 三宝。 成佛之道 第一章 归敬三宝 释印顺 ********************************* 在巴利文中,三皈依(Tisarana)是由三(ti)与庇护所(sarana)所组成,意为「由佛、法、僧构成的一个三重庇护所」。 归依(saranam gacchami)则是由动词gacchami(到达、前往)与名词saranam(庇护所)组成。在《阿□达磨俱舍论》卷十四,解释皈依的意义时说:「如是,归依以何为义?救济为义。由彼为依,能永解脱一切苦故。如世尊言,众人怖所逼,多归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归依非胜,此归依非尊,不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於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盘。必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 因此,皈依的涵义在於,只有了解四圣谛,遵从八圣道,才是达到涅盘,得到解脱的有效方法。 「皈依」本意为「皈依三宝」,因而也称「三皈依」。接受三皈依并受持五戒的男、女居士,称为终身优婆塞、终身优婆夷,也称为近事男、近事女,也就是亲近三宝、承事三宝的男女居士。受持八关斋戒者,称为一日一夜优婆塞、一日一夜优婆夷,又叫做近住男、近住女。受持三皈依与五戒者,可以在解脱的道路上前进,至少轮回不会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道三恶道中去。 对於有些教派出现四皈依这件事情,在 《大庄严论经》卷六当中亦有极力驳斥: 我昔曾闻,有一比丘常被盗贼,一日之中坚闭门户,贼复来至扣门而唤,比丘答言:「我见汝时极大惊怖,汝可内手於彼向中,当与汝物。」贼即内手置於向中,比丘以绳系之於柱,比丘执杖开门打之,打一下已语言:「归依佛。」贼以畏故,即便随语归依於佛。复打二下语言:「归依法。」贼畏死故复言归依法。第三打时复语之言:「归依僧。」贼时畏故言归依僧。即自思惟:「今此道人有几归依?若多有者必更不见此阎浮提,必当命终。」 尔时比丘即放令去,以被打故身体疼痛久而得起,即求出家。有人问言:「汝先作贼造诸恶行,以何事故出家修道?」答彼人言:「我亦观察佛法之利然後出家。我於今日遇善知识,以杖打我三下,唯有少许命在不绝。如来世尊实一切智者,若教弟子四归依者,我命即绝。佛或远见斯事教出比丘打贼三下,使我不死,是故世尊唯说三归不说四归,佛愍我故说三归依不说四归。」(CBETA, T04, no. 201, p. 292, a23-b13) 这个故事还满幽默。 有个比丘的财物老是被偷,他於是守在家里,将门户关好等待贼来时对贼说:「我被你偷怕了,你把手伸进来,我自己把钱给你好了」,那个笨贼伸手进来时,比丘就用绳子把贼绑在柱子上,然後开门拿出棍子。 比丘一棍打下去,同时对贼说「皈依佛」,由於出手很重,贼受不了,就跟著比丘说「皈依佛」,比丘再打第二下同时又说「皈依法」,第二下打下去贼就去了半条命,贼怕自己被打死,就跟著说「皈依法」,比丘再打第三下又同时对贼说「皈依僧」,贼也说了,这时贼心想「完了,不知这和尚有几皈依,再一下我一定会没命..」。 比丘打了三下就放走了贼,贼拖著半条命回家养伤,由於伤势很重,修养很久才好,後来就出家了。他出家後遇到老朋友问他「你以前当贼,怎麽想出家」,贼回答「我觉得如来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教比丘三皈,不教四皈,否则我这条命就没了,如来能预知此事不教四皈,所以我大悟了..」 不过也讲出一个事实,这个世间上只有三皈依,为何?若有四皈依则是天魔外道之行,损及慧命不得周全。 这个贼,出家之後说:「 决定一切智  以怜愍我故 是以说三归  不说有第四 为於三有故  而说三归依 若当第四者  我则无归依 我今可怜愍  身命於彼尽 我见佛世尊  远睹如斯事 生於未曾有  是故舍贼心 有因□事解  或因细事悟 □者悟□事  细者解细事 由我心□故  因□事解悟 我解斯事故  是以求出家 他被打到开悟,知道贼事不可行,所以决定如比丘教诫,奉行三皈依,然後出家好好修行去了。 什麽是贼事?「贪、□、痴」偷盗一切德行、功德与福报,所以,今日学佛者,应该要好好从三皈依开始,先舍除贪□痴,尽形寿三皈依,如此才是真实福德因缘。 至於想要四皈依、五皈依、六皈依的,觉得皈依是在比数量的,以为皈依愈多就和保险一样买愈多愈有保障的,那也是可以随人自便,只不过那些都不是佛教了。

Sun Nov 19 13:37:08 201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