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杂阿含经》卷五:记录了一个叫焰摩伽的比丘说:?
#1
@Facebook
《杂阿含经》卷五:记录了一个叫焰摩伽的比丘说: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遭
到了僧团的一致反对,大家都劝他舍弃邪见,最终,焰摩伽比丘在舍利弗的开导下,
这样改了口:阿罗汉是熄灭了五阴之苦。

相关经文解说可以参考焰摩迦的我见。

《长部》的第一经,叫作《梵网经》。里面就列举了六十二种邪见,这六十二种邪见
,就有关於常见断见。

关於这个断灭见的大邪说, 危害甚巨 :(ucchedadi??hi),uccheda是断,di??hi是
邪见,称为断灭见。断灭见又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无因论(ahetuka)。

认为人的苦乐并没有原因、没有因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人,有的人享福、有的人
受苦,这些都属於偶然的,都没有原因。

否定了业果,认为我们现在的这些生活、这些经历,并非由业产生的,他们是无条件
的,你很偶然可得到享福,你的生命也是很偶然才得到的,你的世界也是很偶然才存
在的。没有因果的关系,没有因果的连结。人的生命是很偶然的,甚至我们处的这个
社会,广而推之,也是很偶然的存在著,因为没有因。

第二种是无作用见(akiriyav?da)。

这种邪见认为说,它们现在造的善也好,恶也好,它们都不会带来果报,因为本来就
没有因果轮回,没有因果业果法则,那麽即使现在你行善、你布施、你修行,也不会
有什麽好的果报。你现在杀人、你吃喝嫖赌,你也不会有什麽不好的果报。

因为他们并不相信因果,不相信任何事情它们之间其实都有连系的。所以这个称为无
作用论,无作用就是说:你作了任何的善恶行为,它并不会带来任何的果报,不会产
生效果。

第三种是虚无论(natthikadi??hi)。

这种认为人死了一了百了,什麽都没有了。人死如灯灭,人死归灭,人死了变成尘土
一堆,什麽都没有,那里还有未来世,那里还会有投胎;他们认为这样,所以他们没
有因果,没有业果法则,这称为拨无因果,没有三世轮回。

这种断灭见,现在真的很流行,无论是在任何国家,现在这种断灭见真的是很流行,
非常流行。这种断灭见,或者说也是一种物质主义。

物质主义就是认为说:「没有过去世,没有未来世,人造善造恶,不会带来果报。」
而且你现在是贫富贵贱,这个也没有原因。你要怎麽样,它就怎麽样。他们认为人的
行为与最後的结果,并没有一种连系;这是没有看到因果的关系。但是我们知道任何
的一种存在,任何的一种事物与物品,都有它条件的存在的原因,不是没有原因的。
如果你去否定它,认为这些是没有原因的,那麽就落於断灭见。

断灭见,是一种为害性非常大的邪见,这种邪见可以造成社会的混乱,可以造成伦理
人心的退堕。世风日下,为什麽现在的世风越来越退堕?跟这种邪见的流行很有关系
。

这种邪见——断灭见在所有的邪见当中是最严重的,严重到他可以称为是一个恶重业
。

重业共有六种,重业的意思是,假如一个人,造作了重业的任何六种之一,他在下一
世,没有其他条件,必定会堕入恶道。那六种重业呢?其中的五种是五种无间业,杀
父、杀母、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跟破和合僧,这个是五种重业。

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定邪见,决定性的邪见,这种邪见到他临终的时候都还不肯放弃
,他都还认为没有轮回。基本上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到临死的时候,他都会有一
些相,他会看到他将投生的相,或许他以前造作的相。但是这种人顽固到他连临终的
时候,见到他将堕地狱的相,或者他见到将堕恶鬼的相,他还不放弃,这种称为定邪
见。这是顽固的邪见。这种见是执著断灭见,是属於这种见。

佛陀在世的时候,就有一位女士,她已经是一位初果圣者。她的父亲是一位将军,执
著於断灭见,认为说没有因果,认为人死了一了百了,什麽都没有!结果她的父亲死
了之後,就堕落到恶鬼道,成了一个饿鬼。而这位女士,因为她已经是一位初果圣者
,她也知道,像她父亲这样顽固的邪见,不可能投生到善道去,於是在她父亲去逝之
後,她就以她父亲的名义,去供养佛陀为首的僧团,之後再把这种功德回向给她的父
亲。

结果在她父亲得到了这份功德的回向之後,他过了几个月像天人一般的快乐。但是即
使是这样,他仍然没有放弃这样的邪见,结果在饿鬼道的业报结束後,就堕到地狱道
去。所以,如果我们还是有这种邪见,认为说没有因果,认为说没有过去世未来世,
这是一种很强的邪见!

要解除这些邪见,不能不理解缘起法;虽然说「缘起甚深」,还是可以初略分析如下
:

一、 不有不无之缘起:

《杂阿含》301经言:

佛告散陀迦旃延:「世间有二种依,若有若无,为取所触。取所触故,或依有或依无
。若无此取者,心境系著使不取、不住、不计我;『苦生而生,苦灭而灭』,於彼不
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自知,是名正见,是名如来所施设正见。所以者何?(於)『世
间集』如实正知见,若(言):『世间无』者不有;(於)『世间灭』如实正知见,
若(言):『世间有』者无有。是名离於二边说於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
起,谓缘无明行…」。(大正2,85c)

此段佛为散陀迦旃延所说的经文非常重要,成了後世不有不无之昆勒门的主要根据。

「二种依」巴利dvayanissito,意为「依止两种(极端)」。「若有若无」巴利:
atthitab ca n,atthitab ca,意为「若有性、若无性」。「取所触」upay,
upadanqbhinivesa-vinibandho,近依、取著、现贪、系著。

「世间有二种依,若有若无,为取所触」,即是说世间一般人皆依於两种极端,也就
是取著於有性或无性。(接下来的经文)因取著於此两种极端,故见到生起而成为有
(存在)的,即认为「实有」;看见消失而灭无的,即感觉为「实无」。

但这现起的「有」与灭去的「无」,都只不过在缘起「此故彼」的法则下而成为如此
,并非自己如此。若能了知一切的有无都不过是「此故彼」所成,不执为「实有」、
「实无」,这即是中道正见。



二、 不生不灭之缘起:

《杂阿含》335经言:

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
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大正2,
92c15~21)

眼等六称六内处,或称六入(处),为十二有支的第五支,为「缘生法」之一(上说
十二有支为缘生法)。缘生法是依「此故彼」的缘起法则成,为众缘之合和,故无实
体性。

无实之法,其生只是「此有故彼有」之众缘具足而现为如此,非有实体法生,故言:
「不实而生」。

生非实生,灭当然亦非实灭。非实生灭,故「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这很清的
表达了依「缘起」而现起的「缘生法」,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

三、不常不断之缘起:

《杂阿含》300经言:

佛告婆罗门:「自作自觉则堕常见,他作他觉则堕断见,义说、法说,离此二边,处
於中道而说法。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大正
2,85c4~14)。

此文《别译杂阿含》195经作:

若说「有我」,即堕常见;若说「无我」,即堕断见。如来说法,舍离二边,会於中
道。以此诸法坏故不常,续故不断;不常、不断。因是有是,因是生故彼则得生,…
。因於无明则有行生……。(大正2,444c)

十二有支等缘生法是生命流的事实,依此作用现象假立为我,非有一实体我,故不可
说「有我」。若说於此刹那生灭不住的生命流中,执有一实体不变的我(人我),则
与「此故彼」法则不合,落於常见。这刹那不住的生命流虽不常,但却也不停的往前
推移,故也不中断。

若执为实无我而忽略了此生命流的种种作用,即落断见。如果能正知这「缘生」的生
命流在「此故彼」法则下,因果相续而不断,因果不一而不常,这即是中道正见。所
以,依缘起法而现起的缘生法,是不常不断的。

四、不一不异之缘起:

《杂阿含》297经言:

云何为大空法经?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纯大
苦聚集。缘生老死者:若有问言:「彼谁老死、老死属谁」?彼则答言:「我即老死
,今老死属我」。老死是我,所言:「命即是身」;或言:「命异身异」。此则一义
,而说有种种。若见言:「命即是身」,彼梵行者所无有;若复见言:「命异身异」
,梵行者所无有。於此二边,心所不随,正向中道,贤圣出世,如实不颠倒正见,谓
缘生老死。…。(大正2,84c12~85a1)

老死(jaramaranam)是十二有支之一,属生命现象的一环。此所言:「我」(或作
「身」),也不过是生命作用所现起的假象。若说「我即老死」,则我与老死是一,
即成了「命即是身」,这是一见。

若复说「老死属我」,则老死只是我所而已非是我,成了「命异身异」,这是异见。

但老死是生命现象之一,「我」是由整体生命现象所构成的假象,这一切唯是缘所生
法。缘生的十二有支是因,其构成的假我是果,在「此故彼」的法则下,因果间何能
说是一、是异呢?

五、不来不去之缘起:

《杂阿含》273经言:

比丘!譬如两手和合相对作声;如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
。此等诸法,非我非常,是无常之我,非恒、非安隐、变易之我。所以者何?比丘!
谓生、老、死、没、受生之法。比丘!诸行如幻、如炎,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实去
。是故比丘!於空诸行,当知、当喜、当念;空诸行,常、恒、住、不变易法空,无
我我所。(大正2,72c8~15)

此不来不去之缘起,如上第二项「不生不灭」所说,此不再赘述。

从上《阿含经》所述的「不生不灭」等十不缘起的探讨中,可清楚的看出,这十不(
十种否定)都是在形容「缘生法」的。

但应注意的是,每当经文在阐述这「十不」之时,或前或後总是会提到:「此有故彼
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缘行识,…」等。这即是说:缘生法之所以是不生不
灭等,是因其建立在「此故彼」的缘起法则上,为此所支配,故必是不生不灭等。也
就是说即事而理,事依理显。

但同样的,这「此故彼」的法则并非离事说理,而是释尊从缘生的具体事例(十二缘
起之生命流)中所观察,彻见的。如说:「昔者毗婆尸佛未成正觉时。…於十二缘起
,逆顺观察。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缘生有老死」。

所以经中虽分别了「缘起」与「缘生」的不同概念,但由於两者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
,故经中有时并不明显的分别而使用之。

总之,《阿含经》的缘起论主以有情生命为主,其所涉及者,主要是「缘起」与「缘
生」两个概念。缘起(梵pratitya-samutpada、巴paticca-samuppada),《阿含经
》以「此故彼」定义之,指一切事物生起的必然法则或内在原理;由於此原理具有本
然性、安定性、普遍性,故经上以「法住、法界、法定」称呼之。

缘生(梵pratitya-samutpanna巴praticcasamuppanna-dhamma)亦作「缘已生法」、
「为缘所生法」,或说「已经被缘所生起之法」,即是依「此故彼」的缘起法则所现
起的具体事物(法,十二有支)。由於为缘起法所支配,只是众因缘的聚散推移,本
无实在体性,故经上以「十不」来描述。

所以金刚经中说: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
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
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
念  :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
法不说断灭相。」

修一切善法而得大菩提,而起化身,当然是有殊胜相好的。假使以为离却相好的,那
是等於以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说诸法断灭了!

断灭,就是破坏世出世间因果。证无上遍正觉是果,发菩提心而广大修行是因,因果
是必然相称的。如成佛而没有功德的庄严身相,那必是发心不正,恶取偏空,破坏世
谛因果而落於断灭见了。

要知道真正发大菩提心的菩萨,是决不会破坏因果的,不会偏取空相而不修布施、持
戒等善法的。反之,菩萨因为深见缘起因果,这才发大菩提心,修行而求成佛。所以
,不应该说如来不具足相而成佛。

所以,要记得「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有三个现象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
果相续不空,因果循环不空。倘若拨无因果,恶取断灭空,那就落入六十二种邪见当
中,永无出期,更不用说解脱成佛了。
Tue Nov 21 08:28:49 201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