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智慧厌足者
#1
@Facebook
这一篇在解释「慧解脱阿罗汉」的依据,因为修行慧解脱,虽然为得到定,但是因为
深观五欲过患,所以能够不随顺於欲望执著,远离欲望缠缚,得到解脱。

所以什麽是修行慧解脱?就是知晓世间一切贪爱不实,不取不著,如同诸佛世尊和阿
罗汉一般,远离贪爱缠缚,不染著於欲念。

而这种慧解脱,可以得到「总持」的功德。哪些叫做总持呢?总一切法,持一切善。

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

分之为四种:

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

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

三咒陀罗尼,依禅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而不
失也。

四忍陀罗尼,於法之实相安住,谓之忍,持忍名为忍陀罗尼。闻义咒忍之四者为所持
之法也。

由能持之体言之,法义之二者以念与慧为体,咒以定为体,忍以无分别智为体。

大乘义章十一末曰:「陀罗尼者,是外国语,此翻为持。念法不失,故名为持。」

佛地论五曰:「陀罗尼者,增上念慧,能总任持无量佛法,令不忘失。」

智度论五曰:「陀罗尼者,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
。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恶不善心生,能遮不令生。若欲作恶罪,持令
不作,是名陀罗尼。」

法界次第下之下曰:「陀罗尼,是西土之音,此土翻云能持,或言能遮。(中略)又
翻为总持。随有若名若义,若行地功德,皆悉能持,故名总持。」

瑜伽略纂十二曰:「论云:陀罗尼有四种:一法二义三咒四能得忍。(中略)法陀罗
尼以法为境,即能诠名言,以念慧为体。义陀罗尼其体同法,唯境界异。其异者何?
所诠义为境,谓无量义意越等,即唯在意地。咒陀罗尼以定为体,依定持咒令不忘故
,以咒为境也。能得忍陀罗尼者,以无分别智为忍体,即证真如。」

**********************

在贤愚经卷九,有这样的一则故事: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问:「贤者阿难过去生是修
持何种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果报,能将佛陀所宣说的微妙教法,全部忆持不忘
,一字也不漏失?」於是众比丘便前往佛陀的住所,请求世尊开示。慈悲的佛陀於是
将阿难尊者过去生的因缘果报娓娓道来。

无数劫前,有位比丘和一沙弥住在一起修行。师父爱徒心切,要求非常严格,除了须
托钵外,每天还规定弟子精进用功,背诵经典。这位沙弥原本就很喜欢诵经,只是苦
於饮食等资具不足,需要外出托钵。托钵若是顺利,便有充足的时间用功,若是不顺
利,回寺时间晚了,便会耽误功课而见责於师父。

一天,沙弥托钵时间结束得晚,想到今日又无法完成师父所规定的功课,回去必定会
被师父呵责一番,於是心里愈想愈愁苦,不禁落下泪来。这时恰逢一位长者经过,见
到这位沙弥边走边哭,便上前关心询问。沙弥回答:「长者,您有所不知,我师父非
常关心我的道业,所以规定我要每天诵经。如果诵经足数,师父便很欢喜,如果没有
完成功课,便会加以责备。不过,因为我每天还要外出托钵,所以诵经时间的多寡,
就端看托钵顺不顺利。今日我托钵结束得晚,想到回去无法完成功课,必定会惹师父
生气,所以才忍不住难过掉泪。」

长者听了之後,很恳切地告诉沙弥:「请您不要再难过了,以後就请您天天到我家来
接受我的供养,我很欢喜能供养您饮食,让您能专心诵经用功。」从此以後,沙弥在
长者的供养下,每天都能专心诵学,师父规定的功课再多,也都能如期完成。

佛陀告诉大众:「故事中的那位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弥即是我,供养饮食的长者就
是阿难。阿难由於过去生诚心护持修行人用功办道,修了大福报,所以今生才能听闻
法音一字不失,获得如此殊胜的果报。」诸比丘听佛宣说阿难的总持因缘,都生大欢
喜心,信受奉行。


智慧厌足者,何以故言智慧厌足者?与诸世尊共同法室,与真人罗汉观不净行起厌患心,除诸患苦知苦原本。 诸佛世尊思惟智慧,是故说曰:「智慧厌足者,不复观欲爱,欲者知其体,实而不亲近。曾所爱著,今已远离,智者谨慎,不染著欲。」 是时众会闻说此欲兴不净想,即於坐上逮得□持。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