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在□萨罗国结夏安居後
#1
@Facebook
禅修不是「坐在那边感受身体的气脉灵动」更不是「坐在那边等佛菩萨给予加持、感
应」。只要有这两种想法其中之一或是同时都有,就是错误的。

不作黑法,就是不去沾染这些妄见,不作这些非法的修行行为。

勤修白法,透过禅修的时候,加强对於自己的所有言行举止的观照能力,能够完成「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修行。

所以佛陀临入涅盘时,告诉阿难陀及弟子说:「 我入灭後,汝等比丘,应依四念处
安住。」在广大的佛法中,为何佛只说安住於四念处?这是因众生有四种颠倒妄见:
1. 缘身执净,2. 缘受执乐,3. 缘心执常,4. 缘法执我。

如果不将此四颠倒妄见消除,则烦恼重重,随俗流转。因此在三十七道品中,首要的
道品,即是对治此四颠倒妄见的四念处。

四念处才是佛教禅修的关键,能够在禅修的时候,好好专心修行四念处,之後才能够
「正念现前」。能够正念现前,对於佛法不再有疑惑,就可以开始学习七觉支□「七
觉支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行舍觉支。」

法界次第云:「七觉分:觉、即觉了,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

一、择择法觉分,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也。 又择谓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之时,
善能择别真伪,而不谬取虚伪之法,故名择法觉分。

二、进精进觉分,谓修诸道法,无有间杂也。 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而行真法也。 又
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不行无益苦行,而於真正法中,
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故名精进觉分。

三、喜喜觉分,谓契悟真法,生欢喜也。 又喜即□喜,谓心契真法,得□喜时,善
能觉了,此喜不从颠倒而生,住真法喜,故名喜觉分。

四、除除觉分,亦名轻安觉支。谓断除诸见烦恼也。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
安乐。 除即断除,谓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去虚伪之法,增长真正善根
,故名除觉分。 断除身心粗重,则身心轻利安适也。

五、舍舍觉分。谓舍离所见念著之境也。 即舍离一切虚妄的法,平心坦怀,更不追
忆,而力行正法。 此行蕴所摄舍之心所,故云行舍。又舍即舍离,谓舍离所见念著
之境,善能觉了,虚伪不实,永不追忆,故名舍觉分。

六、定定觉分,心住一境,而不散乱也。 又定即禅定,谓发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
禅,不生烦恼妄想,是名定觉分。

七、念念觉分,常记定慧而不忘,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谓思惟所修之道法
也。 又念即思念,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

若心昏沉之时,常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观察诸法,令不昏沉。若心浮动之
时,当念用除觉分,除身口之过非;用舍觉分,舍於观智;用定觉分,入正禅定,摄
其散心,令不浮动,是名念觉分。

择、进、喜三觉分属慧,除、舍、定三觉分属定,念觉分兼属定、慧。故摩诃止观云
:「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

所以,佛教的禅坐是不求感应、不妄想灵动加持的。在修行禅坐训练的时候,一开始
就要有正确的认知,才不会误入歧途。


在□萨罗国结夏安居後,一群比丘向佛陀请教禅修的事宜。佛陀就告诫他们要放弃欲乐和对世间的执著,如此才能趣向涅盘。 备注:「黑法」:即十种恶业。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在□萨罗国结夏安居後
#2
@Facebook
随喜善知识,惟所谈觉支次序与杂阿含序不同,其次序为 念觉支 择法 精进 喜 轻
安 定 舍 等次续,还望善知识广说其义,南无佛法僧
Tue Nov 28 08:53:32 201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在□萨罗国结夏安居後
#3
@Facebook
那是南传的顺序~参考汉译南传大藏经第49册

No.25 分别论(第1卷-第15卷) (15卷)

http://tripitaka.cbeta.org/mobile/index.php?index=N49n0025_010
Tue Nov 28 09:35:08 201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