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行善,是如同「 一滴水流入大海」当中,就和整个功德海全部整合在一起;
大家共善业。
不是那种「我帮你计算一下,你的付出折合新台币多少劳力的费用、多少交通费的支
出;所以整体贡献有多少,你只占了当中的一点点而已。」这样计较下去,下次大概
就没人要来了。
所以这个富翁也是一样,他其实不太想要供养,只是被凹了,所以勉强支出一点。但
是又不想被别人知道他只付出一点点,如果让别人知道他其实很小气,他就要杀人了
。
但是像他劝募的人很有智慧,就把他捐的一点点,细细的分成无量份,每一份供养的
当中,都有这位富翁微量的供养的一部分。然後最後还对佛陀说:「请佛陀祝福所有
供养的人,无论供养多少,未来得福都一模一样。」
富翁也因为他这种无私、无分别的胸襟,所以原本悭吝的内心也被转化了。
这才是佛教当中最有智慧的布施;平等观。
所以,这种观念才是真正应该在社会当中普遍推广的;而不是去计较,你付出的大概
只折合多少钱,他付出的大概只折合多少钱这种世俗的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