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王本为王子时
#1
@Facebook
佛世时,琉璃王诛杀释迦族的惨案是佛教中一则重要公案,并常用於阐释佛法中缘起
因果的道理。《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弥沙塞部五分律》卷二十一、《四分律》
卷四十一、《佛说琉璃王经》及《义足经》等数部佛教经律记载了这一公案:早年波
斯匿王想向释迦族联姻修好,释迦族自觉是优等的种族,便将当时王族的大将摩诃那
摩的一个婢女充作公主,嫁给波斯匿王,成为王後。日後生得琉璃王子。琉璃王子八
岁时回迦毗罗卫国,途中到一个讲堂中休憩纳凉,被看守辱骂为「婢女之子」。琉璃
王子受辱後,便发恶愿将来当国王後要消灭释迦族。

琉璃王长大後,通过篡权当上了国王,果然纠集军队向迦毗罗卫国杀去。佛知其意,
於是提前来到琉璃王行军要道,琉璃王出於对佛陀的敬意不得已而退回。

琉璃王杀入迦毗罗卫国後,释迦族人由於佛陀的教化,虽然极为骁勇善射,但在抵挡
敌人时誓不伤敌,於是惨遭杀戮。《佛说琉璃王经》云:

得开门入,入杀门卫五百人,斩害不訾,生缚贵姓三万人,埋著於地,但令头现,驱
迫群象,比足蹈杀,然後驾犁而耕其首……

目犍连尊者用神通将五百释迦族人摄入钵内,带出迦毗罗卫国,然而开钵时五百人却
已全部化为血水。

眼看释迦族人惨遭杀害,在□饭王去世後继承政权的摩诃那摩王跳入河水中,请求琉
璃王在其浮上水面之前不杀人。琉璃王答应後,摩诃那摩王为了拯救家族,用头发将
自己绑到了河底的树根上溺水而亡,为更多释迦族人的逃出争取了时间。

佛陀对於目犍连的行为,说了:「你现在可以用神通救助这些人,但你可以永远用神
通去(分开)救助所有互相憎恨敌对的双方吗?」

憎恨无法用神通化解,也无法用对抗、报复来平息;只有「慈悲喜舍」的「无漏智慧
」,深入众生「性」、「欲」去教导他们,才有机会。

当然,谁也知道,常常憎恨的累积是很快速的,教育众生总是来不及。然而,就算来
不及,也是救一个算一个!

看看释迦族逃亡後的生活。释迦族灭亡之後,逃出的族人一直在加德满都谷地修行。
在尼泊尔大地震之後,这些释迦族人也曾经来过台湾。

如果问及释迦族存在的意义,族人今天都在干什麽,释迦族人一定会这样带著满满自
豪感并且十分坚定地告诉你:「自从释迦族迁徙到此地开始就一直是这样,我们依然
在修行尼瓦尔佛教,一直修行,一直修行。」

在加德满都谷地,佛教是影响仅次於印度教的宗教。尼泊尔佛教经历了佛陀时代的起
源、阿育王时期的发展、梨车王朝最早受到的金刚乘的影响、末罗王朝时受印度教的
排斥及僧团体系的变化、18世纪沙阿王朝印度教的冲击,直到今天得到政府宽容的对
待。

无论是印度晚期金刚乘、藏传佛教密宗的深度影响还是历史上印度教不断地挤压,大
乘佛教还是在尼泊尔保存下来了,这十分不易。其中,释迦族的贡献功不可没。释迦
族并不是大乘佛法没落的台面撑持者,相反,他们就是鲜活的佛法传人,是一直在修
行的佛陀後裔。

释迦族人迁徙到加德满都谷地之初,就延续了原住地的佛法传承,剃度为僧,别亲出
家,献身佛教,与世无争,是尼泊尔佛教的中坚力量。现在,释迦族(?kya,或称
?kyabhiku)与金刚师(Vajr?ch?rya,寺院的金刚乘祭师)同属於当地的僧侣阶层(
Gubh?ju或Bare),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

历史上,梵文佛典曾经随著往来印度的各国僧侣和向各地传法的印度僧人,传播到中
亚、中国、尼泊尔等地。佛典在汉地被翻译成汉文藏经流传至今,可梵文原本多数已
经佚失。但是在西藏地区和尼泊尔,依然按保存著大量梵文写本的佛典。

在尼泊尔,保护这些古老的佛典正是释迦族人代代相传的使命。尼泊尔佛教经历了不
同阶段的盛衰,而当地梵本佛典保存的完好性与丰富性是令人惊叹和感动的。很久以
来,这些佛典不为人知,直到1824年英国外交官何德逊作为外族人在尼泊尔发现并偷
运出了大量的梵本,外界才知道释迦族长久以来为佛教默默所做的伟大贡献。

继何德逊的偷运之後,释迦族人更好地将陆续发现的佛典写本保护起来,今天在尼泊
尔档案馆、加德满都图书馆和释迦族的道场中依然收藏著大量完好的梵文佛典写本。

根据现有的材料,这些梵本佛典最早进入尼泊尔的时间或许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
当时,随著印度佛教的衰落,大批的印度佛教的出家人从印度逃亡至尼泊尔,并带来
了那烂陀寺、超岸寺等重要寺院所藏的经卷佛典和其他文献。加德满都谷地接纳了这
些珍贵的经典,也接纳了当时印度佛教的传统。保护佛典的方法除了珍藏,还有抄写
经卷。从公元920年到1768年,加德满都谷地的释迦族僧人和金刚师,一直没有停止
过传抄经卷的传统,直到今天也是这样。据统计在末罗王朝末期,尼泊尔就存有有
9000种27300卷经卷。传抄的梵文写本主要以天城体、兰札体和尼泊尔当地的尼瓦体
、Bhujimol四种文字写就。印度传来的梵文写本写於贝叶上,尼泊尔传抄的经卷则写
於靛蓝纸和棕榈叶纸、Haritalika纸、Thyasaphu纸等当地手工制作的纸张上。

现代对梵文佛典的保护除了传统的方式,主要采用了整理、转写、校刊、微缩文献、
档案馆藏、编目、数字化等方式。尼泊尔档案馆就曾出版过一份完整收录当前所知尼
泊尔梵文写本佛典的目录,其中也包括了尼泊尔?德国梵文写本联合保护项目的微缩
文献目录。这份目录所收录的梵文佛典写本共计1829种。从这些资料里我们可以看到
现有梵文写本的大致分类,属於佛教的包括:佛经、譬喻、本生经、密续、陀罗尼。
此外还有颂与史诗、吠陀、karmak?a(祭祀仪式)、故事、吟诵的长行、绘画等。

历史的变迁总是有其复杂的因缘而出乎人们的意料。从当年逃亡的佛陀家族到今天保
护佛教作出伟大贡献的尼泊尔佛教行者,站在世人面前的释迦族人早已洗尽了恶缘带
来的残酷气息,而将佛弟子的虔诚、坚忍与生机保留到当下。

从他们身上我们或者看到了佛陀时代释迦族零星的高贵遗风,或者看到了在高山国度
下经年护持佛法的不易,或者看到了坚守与问题并存的现状。无论这是一番怎样的景
象,无论世人对此作出了怎样的评价,作为佛陀的弟子、大乘佛法的修行者,有那麽
几分心意无疑首先需要向佛陀可敬的後裔表达,那就是目睹释迦族人依旧存在并且一
直在修行後的惊喜和欣慰、对释迦族传承佛法护持经典的无上的敬意与深切的感恩,
以及对释迦族和佛陀伟大教法最诚挚的祈愿和希望。


昔佛在释翅瘦迦惟罗越国尼鸠类园中。尔时流离王集四种兵,欲往攻伐舍夷国,将诸营从退父王位自立为王。 有一恶臣名曰耶利,白流离王:「王本为王子时,至舍夷外家舍,到佛精舍,为释子所毁辱。时王见敕:『若我为王便启此事。』今时已到,兵马兴盛。」即敕严驾欲往报怨。 佛知其意,先至道侧坐枯树下,时流离王躬率兵马往伐舍夷国,道遇如来,即前礼觐前白世尊:「此间多诸好树枝叶繁茂,何以舍之坐枯树下?」佛告王曰:「五亲荫厚不可舍离,昔此树茂枝叶炽盛,曾经过此得树荫力。」 王寻退还,还诣兵众告语上下:「我等宜还不应前进。所以然者?如来今日为彼五亲,必佐神力不可攻伐。」臣佐白王:「如来岂能恒坐树下乎?」如来见流离王去後,知此宿缘不可得避,以宿命智观其所由,观诸释种必当受苦。即从坐而去,还至比丘僧中在众而坐。 时,大目连见如来怜愍五亲如有忧悒,往到佛所前白佛言:「今流离王攻舍夷国,念其中人当遭辛苦,欲以方便救接彼国。一者举舍夷国著虚空中,二者举舍夷国著大海中,三者举舍夷国著须弥山腹□。四者举舍夷国人著此地下他方世界。令流离王不知其处。」 佛告目连:「知卿虽有此智德神足无量,安隐舍夷国人耳,何能安处宿对人耶?」於是目连礼已便退。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敷演其义,欲使正法久存於世,示现宿对永不可避。大众闻其所说怅然悲泣,愍流离王当报宿缘,在於大众而说颂曰: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莫能於是处,  避免宿恶殃。」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