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读杂阿含经0002~正思惟五蕴真相(3之1) ??经文语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我这麽听闻: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於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於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於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你们应当对於色蕴的生命经验正确如理的作意思惟,观察色蕴的生命经验而如实知见它是无常的。为什麽呢比丘们?因为对於色蕴的生命经验正确如理的作意思惟,观察色蕴而如实知见它是无常的人,就能断除对於色蕴所生起的欲贪;欲贪断尽的人,我说是真正的心灵寂静解脱。」 ??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於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於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同理,你们也应当对於受、想、行、识蕴的生命经验正确如理的作意思惟,观察受、想、行、识蕴的生命经验而如实知见它是无常的。为什麽呢?因为对於受、想、行、识蕴的生命经验正确如理的作意思惟,观察受、想、行、识蕴而如实知见它是无常的人,就能断除对於受、想、行、识蕴所生起的欲贪;欲贪断尽的人,我说是真正的心灵寂静解脱。 ??注释: ??1.正思惟(巴 yonisomanasikara):也叫作“如理作意”。第SA259经作“精勤思惟”、第SA843经作“内正思惟”。不是大脑凭空的推理思惟,而是依闻思修所得的智慧对於境界善巧的如理作意。《瑜伽师地论》说:解脱有二种前行法~~ 1.见前行法:为得出世正见而起闻思修所成妙善如理作意; 2.道果前行法:得如是正见已,为断所馀诸烦恼[习气]故,复起所馀[修道的]正思惟等。 《瑜论》分见道前和见道後两种正思惟,说得很棒,但是,到底什麽叫正思惟或如理作意呢? ??2.思惟(巴manasikara):在经中有多种用法: □思考、思虑一件事或一个观念、一个教法…等。 □突起一念:比如『作是念』、『作是思惟』。 □即作意、注意,心所法之一,谓令心警觉发生的境界。 □正思惟、如理作意:在观察中的一种如实际的正确思惟,如禅思思惟、思惟观察。 根境因缘一发生,我们就会去注意境界,如果这时没有正思惟——如理的注意,接下去就是无明的『触』了。 ??3.正:就是正确,也就是如理(巴yoniso)的意思。『如理』本义是‘自根源’,也就是从根源、从本质或从真实去作意,所以衍申为‘如正理、正确、不颠倒’等意思。依据『闻思修正法而来的正确知见』才能生起如理作意。才是‘自根源’,才是‘如正理、正确、不颠倒’。 ??4.如实知:如其真实的了知,亦即透过正思惟的观察,而观见五阴无常、苦、空、非我的真相,这就是『如实知』。如实知五蕴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称为『开法眼』(一念相应正见);开法眼後,再进一步遍观11行相,在一切生命经验当中,不迷不疑一一无常、苦、空、非我,就是得『法眼净』(念念相应正见)。杂阿含经中,『开法眼』和『得法眼净』有时候都会叫做『如实知见』。 ??5.於五蕴正思惟,观五蕴无常如实知者,於五蕴欲贪断:意思是说,要先观查生命经验,之後得如实明见真相,这样才能断欲贪。 ??6.欲贪断者,说心解脱:佛法的解脱不是用禅定或苦行直接去压制或遏止五蕴的生命经验,而是要作因缘观,去灭除因缘(欲贪),欲贪灭了,无明触的五取蕴就灭而不起、减而不增、舍而不取、退而不进,这样最後才能究竟寂灭。 ??延伸阅读~~ ※完读杂阿含经0001~正观正见解脱行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1496747497298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