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你们不能够杀生
#1
@Facebook


【每日温习阿毗达摩】22 阿毗达摩的特点(上) 玛欣德尊者开示 但是一般上来说,佛陀有时候他会说到世俗谛的东西,特别是律藏。 律藏,如果我们用胜义谛的话,很容易混淆的。佛陀说:「你们不能够杀生。」然後你可以说:「咦?佛陀,究竟意义上,没有所谓的『生命』。你为什麽说不能杀生?没有杀的人,没有被杀的动物。」所以你不能这样说。因为在律教法里面,你必须得要有世俗的观念。我们说『不能非时食』,就是过了午我们不能够吃,这个是对出家人或者是在家人守八戒的时候;但是『时间』其实是概念,在就敬意义上来说是不存在的,『食物』也是概念,只是一堆色法而已。而且有时候佛陀在世俗上,他会尊重这个世间,保护这个世间,不会给一些语言、一些人误解, 佛陀还会经常教导世俗谛,就是我们一般认定的那些真理。有时候佛陀说:「诸比库,你们不要杀生。」他是什麽意思呢?他就是说:「你不要再去断除其他生物的生命。」但是从究竟的意义上来说,没有出家的比库,没有被杀的那些动物、那些生命;如果用究竟意义上来说,佛陀会说:「名色,你不要杀名色。」或者说:「五蕴啊!你不要杀五蕴。」这样子的话很容易搞混淆是不是?但是佛陀不可能这样说。因此为了保护世间,佛陀还是会说一些世俗上大家认定的。 但是有时候佛陀为了让大家在修行的时候,不要著於这些概念,因为根据佛陀的教导,在高层次的禅修修行当中,我们不能够起概念来修行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观『人无我』,『人』本来就是没有所谓的『人』了,所以我们不能够观『人无我』,我们只能观『五蕴无我』或『名色无我』。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人』,『人』是可以分解的,是不是?从概念上的意义上来说,『人』可以分为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这三十二个部分。或者说从一个整体来说,可以分为头啊、颈啊、胸啊、手啊、脚啊,一旦把这些剁开了,把它砍了,就没有所谓的『人』,而是一个组合的观念。有时候佛陀会教导『三十二身分』,就是身体三十二个组成部份,然而这些还是属於概念,一直到佛陀讲到『五蕴』、讲到『名色法』,这个才涉及到究竟法的□畴。 因此佛陀有时候在经典也会教导胜义谛,也就是教导究竟法。但是在论教里面,也有像我们在上堂课讲到的,在七部论当中的第四部论,称为《人施设论》,《人施设论》就是它专门讨论『人』的,这个是论教法里面专门讨论概念法的□畴,这是讨论世俗谛的、大家认定的这一种□畴。因此根据论教法、根据经教法,期时它们是互相交涉的、互相作用的,只不过是大家都有侧重点而已。 根据上座部佛教的传统,我们在讨论一种法义的时候,我们要看它是属於经教法还识论教法,如果我们把它混淆的话,很容易造成混乱。当我们在持戒的时候,我们就要用世俗谛的;如果我们在谈经教的时候,我们要用世俗谛的。有时候佛陀会说:「我记取过去无量劫以前,当时我行菩萨道的时候,我是什麽什麽……..」他当时投生为一只狮子啊、或者说一头鹿啊!或当时他是一个商人啊!一位国王啊!其实这些事,佛陀在经典里面经常这样讲,好像讲故事一样。有时候佛陀在教导禅修者直接禅修的时候,他反而会把这些故事,把这些过去、现在、未来把它撇到一边,直接讲『人』,没有所谓的『人』,只是一堆快速生灭的,无常、苦、无我的五蕴,也就是这一堆身心现象而已。 当我们了解了经教跟论教它们的侧重点之後,我们大家再来学习阿毗达摩的特点。阿毗达摩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很有系统的分析诸法』。在阿毗达摩里面,往往它会把很多的法进行分门别类,比如说佛陀会把法分为『善法』、『不善法』、『无记法』;把法分为『乐相应的法』、『苦相应的法』、『舍相应的法』;会把业分为『果报』、『业』,有时候也分为『非果报』、『非业』;把法可以分为『有为法』跟『无为法』。也就是说他把所有的那些法分门别类,分为『有行法』跟『无为法』;分为『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把一切的法分为『名法』跟『色法』,因此我们在学阿毗达摩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说很有系统。在经典里面,佛陀不会去解释讲这个是属於哪个,这个是属於哪个,但是在阿毗达摩就很清晰。 阿毗达摩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把一切的法分析到最基本的单位』。我们说我们的身体啊!我们的身体其实是一堆色法,在阿毗达摩里面只是一堆色法而已。但是我们说这一堆色法,从组合上可以分为有头啊、有颈啊、有身体啊、有手啊、有脚啊,脚又可以分为脚掌啊、脚趾啊、脚底啊……..等等,是不是?然後呢,又用另外一种方法分,又可以分为头发啊!体毛啊、指甲啊、牙齿啊、皮肤啊、肌肉啊、筋腱啊、骨啊、骨髓啊、心啊、肝、肋膜、脾、肺……..这些,这些是细分的。但是在阿毗达摩里面,它就分为最小的单位,从概念法上来说就分成『色聚』,而『色聚』还可以继续再分。一般『色聚』最少有八种,最基本的色法,这个我们以後会更进一步再讲,只是我们现在来说它有这样的分法。又比如说,我们说『心』,我们讲到「现在我想……..我想怎麽样怎麽样……..」或者说「现在我很伤心」这些都是一般的语言;如果是从阿毗达摩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在一弹指,或者说一眨眼,这麽短的时间,已经有几万亿个心在那边生灭生灭过去了,所以根本没有所谓固定的这个『心』叫作伤心,这种『心』叫作「我在想」。而且每一个心识刹那,就是它生灭的时候,它都在同时执行很多种作用。 在阿毗达摩里面就讨论『一个心识刹那里面多少种作用』,阿毗达摩都要讨论。然後我们现在大家坐在这里,感觉好像『同时看』、『同时听』、『同时想』是不是?但是我们如果用阿毗达摩的方式来分析的话,其实是不同的『心路过程』,『眼门心路过程』执行的是看;『耳门心路过程』执行的是听;然後我们『意门心路过程』执行的是理解、消化、分析,这些是我们『意门心路过程』的组合。但是平时我们只是说:「我们现在在听阿毗达摩课。」,这只是一般世俗意义上所讲的。因此阿毗达摩就把一切的法,把名法跟色法分到最基本的单位,这个是阿毗达摩的特点。 (弟子依照开示录音打字,未经尊者审阅同意发表) 阿毗达摩藏是上座部佛教重要的典籍,此主题由业处导师玛欣德尊者演讲。 按照各主题内容分成短小精悍的章节,便於贤友们在日常收听所需了解的主题。 佛历2559年10月2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