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於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
#1
@Facebook


??完读杂阿含经0003~知见清净烦恼清净(2之1)   ??经文语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我这麽听闻: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於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对於色蕴的生命经验不能证知、不能遍知彻明、不能断除现行烦恼、不能舍离欲贪习气,就不能断尽诸苦。同样地,对於受、想、行、识蕴的生命经验不能证知、不能遍知彻明、不能断除现行烦恼、不能舍离欲贪习气,就不能断尽诸苦。   ??注释:   ??1.知(巴abhij?na?): 在相对应的六入诵《SA190经》经文是『识』。知是证知,非常殊胜的如实知,就是从思惟观察而证知五取蕴是无常、苦、空、非我而『得法眼净』,也就是『四圣谛初转成就』而见道,能够现观四圣谛、证得初果。   ??2.明(巴parij?na?): 在相对应的六入诵《SA190经》经文是『知』。明是遍知彻明,就是在『得法眼净』之後,藉由修道彻底灭尽烦恼习气而究竟彻底的如实知,也就是已知已知出、『四圣谛三转成就』而成道。 《杂阿含72经》中,世尊告诉诸比丘:「当说所知法、智及智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为智?...(中略)...调伏贪欲,断贪欲,越贪欲,是名为智。云何智者?阿罗汉是。」 经中说智者是阿罗汉,而『智(parij?na?)』,就是本经中『若知、若明』的『明(parij?na?)』,所以『明』是指阿罗汉的『遍知智』。   ??3.断(巴pajaha?): 『断』是断现行烦恼,是进入『四圣谛二转』的修道位。初果就是初步能够断除从欲贪所起的现行烦恼,所以证初果已不会再造现行身口意三恶业,而圣戒成就、不堕三恶道。   ??4.离欲(巴vir?jaya?): 『欲』就是喜贪、欲贪或爱欲,指欲贪的染著习气。『离欲』也是『四圣谛二转』的修道位,亦即舍离内在潜伏的欲贪习气,所以,离欲是比前面断现行烦恼又更进一步向内净化自心深沈的欲贪习染。藉由断、离欲而最後彻底灭尽欲贪习气就是『四圣谛三转』的成道。   ??5.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 这段经文说明了:佛法的修证有『知见清净』和『烦恼清净』两个面向。在知见上有从『初果的证知』到『阿罗汉的遍知彻明』的一个历程次第,在断烦恼方面也有从『初果的断现行烦恼』到『阿罗汉彻底舍离欲贪习气』的一个历程次第。 也就是说,不先见道就不会生厌,不生厌就不能断欲贪所起的现行烦恼;其次,知见不能得遍知彻明也不可能彻底舍离欲贪习气,而不遍知、不灭尽习气当然也就不可能断苦、解脱成道。 在相对应的六入诵《SA190经》经文是『不识、不知、不断、不离欲』,而在南传《SN22.24》与《SN35.26-27》经文都是『不证知、不遍知、不离欲、不断除』,所以同样经文在杂阿含经中前後翻译不同。   ??延伸阅读~~ ??完读杂阿含经0001~正观正见解脱行(5之1)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497576417215982 ??完读杂阿含经0001~正观正见解脱行(5之2)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497782410528716 ??完读杂阿含经0001~正观正见解脱行(5之3)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497929573847333 ??完读杂阿含经0001~正观正见解脱行(5之4)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498805810426376 ??完读杂阿含经0001~正观正见解脱行(5之5)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499035557070068 ??完读杂阿含经0002~正思惟五蕴真相(2之1)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497300233910267 ??完读杂阿含经0002~正思惟五蕴真相(2之2)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499689823671308

Thu Jan 18 17:22:32 201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於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
#2
@Facebook


??完读杂阿含4经~知明断离越生死怖(2之1)  佛光4;大正4;相应SN22.24   ??经文语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我这麽听闻: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於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注1&2】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对於色蕴的生命经验不能证知、不能遍知彻明、不能断除现行烦恼、不能舍离欲贪习气,而於色蕴的生命经验心不解脱的人,就不能超越对於生、老、病、死的恐怖畏惧。   ??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同样地,对於受、想、行、识蕴的生命经验不能证知、不能遍知彻明、不能断除现行烦恼、不能舍离欲贪习气,而於受、想、行、识蕴的生命经验心不解脱的人,就不能超越对於生、老、病、死的恐怖畏惧。   ??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注3】 ??诸比丘!对於色蕴的生命经验能够证知、能够遍知彻明、能够断除现行烦恼、能够舍离欲贪习气,而於色蕴的生命经验心得解脱的人,就能超越对於生、老、病、死的恐怖畏惧。   ??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 ??同样地,对於受、想、行、识蕴的生命经验能够证知、能够遍知彻明、能够断除现行烦恼、能够舍离欲贪习气,而於受、想、行、识蕴的生命经验心得解脱的人,就能超越对於生、老、病、死的恐怖畏惧。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当时,诸比丘听闻佛陀所说的法,都感到欢喜悦意,依教奉行!   ??注释: ?? 1. 本经与前一经大致相同;本经说『能越生、老、病、死怖』,而前一经同一处说『能断苦』,这是两经不同之处。   ?? 2.生、老、病、死怖:在相对应於本经的『六入处诵第191经』翻译为『生、老、病、死苦』,也就是说,对於生老病死的怖畏其实就是苦。所以,生老病死一定苦吗?不一定!其实,你怕生怕老怕病怕死,当下就是苦了!(说明请见读经分享)。   ?? 3.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这几句经文好像是重复了,所以印顺导师《杂阿含经论会编》把它删除了。杂阿含『五阴诵第1-7经』的7篇经文和『六入诵第188-194经』的7篇经文,整个经文的结构与内容几乎都相同,只是一个是谈五阴,一个是谈六入,所以是可以对照然後校正经文的。印顺导师应该是参照比对相应部经文和相对应於本经的六入处诵第191经而予以删除。   ??延伸阅读~~ ??完读杂阿含1经~正观正见解脱行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497576417215982 ??完读杂阿含2经~正思惟五蕴真相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497300233910267 ??完读杂阿含3经~知明断离忧苦灭尽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501854633454827 ??完读杂阿含4经~知明断离越生死怖(2之1)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505026969804260

Thu Feb 01 18:43:42 201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於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
#3
@Facebook
这篇提到【生老病死一定苦吗?不一定!】我觉得解读可能有一点问题。

首先,四圣谛的苦谛已经明确指出生老病死是苦的。这是圣谛,这几乎是等於佛法中
的真理了。

其次,经文中指出於五蕴如实知、明.....则能「越生老病死怖」或「断生老病死苦
」,这是指出你可以不害怕生老病死,也有断苦的方法,但不能等於生老病死不苦。

因为在四圣谛,的确有方法断苦,而灭谛就是苦的止息。但苦的止息是涅盘,已经没
有生老病死,所以断苦。并不是依然有生老病死,然後说这些不苦。说生老病死不一
定苦,就有违背四圣谛之疑虑了。

我举个例:

大家都知道吸毒有害。後来有人举出一个方法,可以避免吸毒之害。什麽方法呢?就
是戒毒。

结果有人就说,既然有方法可以避免吸毒之害,所以吸毒就不一定有害了?当然不可
以这样解读。

希望这个例子可以让大家更清楚。
Fri Feb 02 23:57:43 201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