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於诸行中观察爱味时
#1
@Facebook


??完读杂阿含经0003~知见清净烦恼清净(3之2)   ??经文语译: ??诸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堪任断苦。」 ??诸比丘!对於色蕴的生命经验能够证知、能够遍知彻明、能够断除现行烦恼、能够舍离欲贪习气,就能够断尽诸苦。同样地,对於受、想、行、识蕴的生命经验能够证知、能够遍知彻明、能够断除现行烦恼、能够舍离欲贪习气,就堪能胜任断尽诸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当时,诸比丘听闻佛陀所说的法,都感到欢喜悦意,依教奉行!   ??注释: ??1.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断苦:这里指出了,佛法的修证要□先『证知』(见道),亦即『四圣谛初转成就』。□然後才能进入『四圣谛二转』修道,亦即依於正见,知当复知,对五取蕴生厌离而断现行烦恼;然後再进一步舍离潜伏的欲贪习气。□最後『四圣谛三转成就』,也就是得到遍知彻明同时彻底灭尽欲贪习气,当生苦灭解脱、成阿罗汉。   这段经文《瑜伽师地论》解释说:「於诸行中观察爱味时,能善通达诸行爱味所有自相。即於诸行观察过患时,能善了知三受分位过患共相,谓於是中甚少爱味、多诸过患。如是了知爱味染著多诸过患共相应已,於所爱味一切行中随所生起欲贪烦恼即能除遣、制伏、断舍。於此欲贪不现行故说名为『断』,非永离欲故名为『断』。又,於彼事心未解脱,若於随眠究竟超越,乃『永离欲』,心得解脱。」   论文的意思是说: □所谓『知』就是如实知味;亦即在五取蕴诸行中观察爱味 (作味观)时,能够善巧『通达』於五取蕴诸行所生之爱味的真相,知道五取蕴生命经验发生时,是我们自己对於生命经验有惯性投射而自己内心生喜乐,所以是自己爱爱,而非关外境。 □所谓『明』就是如实知患;亦即由於前面能如实知味,於是当下在五取蕴诸行中观察过患 (作患观)时,就能够善巧『了知』苦、乐、不苦不乐三受等生命经验是无常、苦、变易的过患之法。 □然後发现说,五取蕴生命经验当中实在甚少爱味而充满种种过患。他如是了知『若我爱味染著生命经验,必然有很多过患相应而生』之後,於是在所爱味的一切五取蕴生命经验当下,他就能如实知离——调伏欲贪、断欲贪、超越欲贪。所谓『断』是说能除遣、制伏或断舍随顺欲贪生起的粗的现行烦恼,因为不是永远舍离欲贪习气,所以只名为『断』。 □前面虽『断现行』,但内心对於那个生命经验的欲贪习气尚未解脱,所以,如果能对於内心深层那些睡著潜伏的习气也达到究竟超越,那才真正『永离欲』而心得解脱。   所以《瑜论》是偏重从『修道』的味、患、离的次第来解说本经,论文说:□知是『通达』,亦即如实知味;□明是『了知』,亦即如实知患;□若『断』、若『离欲』是如实知离。而断是『断欲贪所起的现行烦恼』;□离欲是『舍离乃至彻底灭尽潜伏的欲贪习气』。   但是,比对杂阿含与相应部经文,知(巴abhij?na?)是初果的证知,明(巴parij?na?)是阿罗汉的遍知彻明,所以此处我们还是以四圣谛三转『见道、修道、成道』的完整修证次第来解读本经。   ??2.能断苦、能堪任断苦:能够灭尽诸苦。堪任:堪能胜任,能够的意思。   ??延伸阅读~~ ??完读杂阿含经0001~正观正见解脱行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497576417215982 ??完读杂阿含经0002~正思惟五蕴真相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497300233910267 ??完读杂阿含经0003~知见清净烦恼清净(3之1)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501854633454827 ??完读杂阿含经0003~知见清净烦恼清净(3之2) www.facebook.com/RiteHere.tw/photos/1502950913345199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