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到底佛陀是如何教导病危或临终的人面对病痛与死亡?
#1
@Facebook
杜正民老师以生命实践了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菩萨愿行。??


Timeline Photos

生病,你最害怕什麽?怕死还是怕痛? 佛教学者杜正民因病住院,感受疼痛苦不堪言, 让他不断叩问:佛陀如何教导弟子面对病痛与死亡? 出院後,他终於在《杂阿含经》里找到答案。 本期起,杜正民邀您和佛陀一起会诊,体会「病不烦恼」 ************************************************************* 我的痛,我的话头 ■杜正民(法鼓文理学院教授) 几个月前,因为癌症复发,我的腹部持续而剧烈地疼痛,让我不由自主地掉泪,甚至以为自己就要往生了。那种痛无法言喻,我开玩笑称之为「转身掉泪痛」,让我想起了《杂阿含》经中差摩(Khema)比丘所说三种痛的觉受,也把我带回十年前住院的日子…… 真实不虚之痛 2006年一月,我因为身体确诊为癌症而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经历了许多身心上的不堪,其中最无法忍受的,要属身体的「疼痛」。 那种痛的感受很深刻,记忆犹新。当时虽然也面临死亡的威胁,但感受并不强烈,反而是那个痛让我有濒临死亡的感觉。那种痛,是痛到无法坐、无法卧、无法睡觉,甚至痛到无法呼吸,几乎是「在痛与痛之间抢呼吸」,实在无法用笔墨形容,也无法清楚地向医护人员表达这种痛的感觉。只能说,苦不堪言。 当时我试著用禅修的方法观痛,也提起心力念《心经》,但念著念著,只感受到我的疼痛,就如同《心经》所说,「真实不虚」! 那段期间,我不断地问著:「到底佛陀是如何教导病危或临终的人面对病痛与死亡?」这句话像参话头一般,在脑海中盘桓不去。出院後,我开始搜寻经典,试图从中找到一般人可以依循的教导,以及病中可以实践的方法。 後来在《杂阿含》中找到一群经,叫做「病相应」,这些经文翔实记录了佛陀探病、指导弟子面对病痛,甚至死亡的经过。简直是如获至宝,尤其当我读到差摩比丘的故事时,好开心,没想到经典中有人跟我有过同样的感受! 痛,原来也有典□ 那是《杂阿含》第103经,经文大意是说:差摩比丘生了重病住在枣树园,由陀沙比丘负责照顾。有一天傍晚,住在瞿师罗园的上座比丘们,想了解差摩比丘的近况,於是找来看护陀沙比丘代为问病,表达关怀之意。 一般问病的开头是:「病情有没有好转?各种疼痛不适的感受,是增加还是减缓?是否可以忍受呢?」差摩比丘回话:「我的病不但没有好转,而且疼痛加剧、没有减缓,实在难以忍受啊。」接著差摩比丘开始叙述他的痛: 譬如多力士夫。取羸劣人。以绳继头。两手急绞。极大苦痛。我今苦痛有过於彼。譬如屠牛,以利刀生割其腹,取其内藏,其牛腹痛当何可堪!我今腹痛甚於彼牛。如二力士捉一劣夫,悬著火上,烧其两足,我今两足热过於彼。 读到这里,真是心有戚戚焉□□「我今腹痛甚於彼牛」、「我今苦痛有过於彼」,没想到有人可以如此贴切地形容我的痛。 值得一提的是,差摩比丘对痛的形容,後来成为经典中的典□。在《杂阿含》里,无论是出家比丘或在家居士,谈及生病的情节,只要形容痛,大抵都会以这段描述为底本,而且这部经後来常被引述,又称为《差摩修多罗》、《差摩迦修多罗》或《叉摩经》,可见差摩比丘可说是痛的代表人物。 不过上座比丘们可好奇了:难道差摩比丘忘了佛陀曾经教导,要观「五蕴非我、非我所」吗?此外,如果能观五蕴非我、非我所,就是漏尽阿罗汉,为什麽差摩比丘能观五蕴非我、非我所,却说自己不是漏尽阿罗汉,而且还会疼痛不堪呢? 发现法的疗愈 於是比丘之间展开了一场精彩的问答,陀沙比丘充当中间人,来来回回传话,可是双方似乎各说各话,没有交集,最後差摩比丘提振起一股为法论辩的心力,取来拐杖,拖著虚弱的身体,亲自面见上座比丘们。 比丘间的对谈,不是礼貌性的寒暄问候,而是充满法谈的意趣。 他们接著从观五蕴非我、非我所,到深细的烦恼,如我欲、我慢、我使的生灭,共同地一一观照、检核,结果不仅解开上座比丘的疑惑,差摩比丘竟也因此「心得解脱,法喜利故,身病悉除」! 乍读之下,实在不可思议,对我而言更是一大鼓舞,因为这就是法的疗愈!我想,差摩比丘并不见得是身体的病完全好了,而是去除我执,□清自己的生命观之後,身体的病痛大概就不成问题了,就像他原本痛到不能自己,但是悲心一起,分享佛法的热情来了,竟可以拿起拐杖出门论法去了。 读这部经很像在看一出戏,也像在听音乐,主旋律是「我」,而瞻病者陀沙比丘,在差摩比丘和诸上座比丘之间来回传话,就像副歌,一再重述,因为当时没有文字,传话者复诵彼此的话,如同反覆熏习法义。差摩比丘和上座比丘们论法时,也不只是口头上的讨论,而是一边口述,一边引导操作,例如,提到「非色是我,非我异色」,大家就一起向内观照色法的生灭,提到受、想、行、识时,也是如此。经文读来很短,但内含实修的过程。 佛陀时代的修持,大多以五蕴六根为所缘,教法透过师徒、比丘之间口传心受而流传,自从文字出现之後,我们的所缘反而变成文字,诵经也逐渐演变成口语的背诵,而非观心方法的操作了。 差摩比丘的故事颠覆了自己许多根深柢固的想法,我们常被病给困住了,因而感到悲观、觉得自己无用,没想到这部经却由病人亲自说法,分享病中体会,最终还帮助了上座比丘们离诸尘垢,得法眼净。 现在想来,人生能有这样一段「痛」的体验,也满有意思的。一直以来,我都是在学术的象牙塔里,围绕在佛教文献与资料建构的研究,直到遇上这场病,才让我回过头来,更贴近自己的生命,也重新思考,学佛二、三十年来,自己到底学了什麽?佛陀教法的核心又是什麽?!(许翠谷采访整理 / 张振松绘图)

Mon Feb 05 20:53:42 201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