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LF (LLF)》之铭言:
> >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
> > 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
> > 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
> > 多入少
> >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入等出,
> 这些话语的意思看来是虽然不可赚少花多,但也不可赚多花少,必须[赚多少花多少],也
就
> 是无馀钱无储蓄,除非有富裕亲友供应否则毫无应变能力(例如伤病,物品损坏,减薪失
> 业...),也难以做生涯规划(置产,买屋,成家,立业....),退休老年生活更是毫无保障,这
要
> 如何适用於社会大众现实生活。
我想要了解「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的真正意义,从全文来看会比较正确。否则会段
章取意不知所云。我们就看全文如下:
原文:『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
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
※此段讲的就如大家常听到的国家「预算平衡」,佛陀告诉我们对於钱财的谋取与使用要有所
衡量,要考虑周到有所掌握。不要只知多收入而悭吝不支出,不要少收入而狂花费。要像拿秤
的人,看那边少那麽就增加、看那边多那麽就减少,而使预算平衡而有所取舍。
原文:『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
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昙钵果,无有种子,愚痴贪欲,不顾其後。或有善男子财物丰
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入等出,是
名正命具足。』
※此段讲的是,信佛闻法而行善业的人对财物的称量是等入等出,不使它收入多而支出少、或
支出多而收入少。而接著佛解释何谓「入多出少、出多入少」,像某些人没有钱财仍然广泛支
出散用,则以这样的生活,人人都称为像优昙钵果,没有种子可以再播种滋养生息,愚痴贪欲
的人,而不考虑顾其後果。这种就是「出多入少」。或是有人财物丰多,不能去食用或使用利
益,傍人都说这愚痴的人好像饿死狗那麽愚痴。这种就是「入多出少」。所以,信佛闻法而行
善业的人必定会对所拥有的钱财,能自己秤称衡量,使之等入等出平衡,这就叫正命具足而
活。
因此所谓「入多出少、出多入少」,并不是要我们赚多少花多少,无须储蓄,有馀皆舍,这样
就能生活到老到死。而是要我们「量入为出,充分利用钱财」。你可用你的钱财过你适当的生
活、你可用你的钱财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你可用你的钱财作为生财之本、你可用你的钱财用於
布施利益众生。但不要悭吝到不与布施利益他人,甚至对自己刻薄。赚取正命之财,去发挥每
分钱的效用。
至於在善生经所言用财的四分法,是不是如你所说的:「硬套进四分之几一定要做甚麽或不
能用来做甚麽」不甚合理?我想现在很多理财的观念都提到三分法,即一份生活、一份生财、
一份储蓄。甚至连投资股票都建议三分法,投资股票不要一次投入以减少风险,避免股票下跌
还有摊平翻本的机会。只是佛陀要我们能行菩萨道,多分出了一份以布施以爱物利生、利益众
生。
当然佛陀从来就是把道理摊在我们面前看,从没有说你一定要相信他。信与不信纯乎我们的
一心,信得入必得利益。究竟要获得佛、法、僧、戒四不坏净信,并不那麽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