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集,终於能明白「俗数法与非俗数法的差别」
摘要(2)
☆☆☆对灭苦有帮助的缘起:俗数法与非俗数法的差别☆☆☆
佛陀发现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缘
起缘灭自然法则,又将此涵盖一切缘起缘灭法则,建立在十二支缘起
缘灭上,使它贯通一切的缘起缘灭法则,能在有生命的身心上,自觉
苦集苦灭,这是一个伟大的智慧!
只有如此,才能将俗数法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的自然法则,运用在非俗数法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出世间自然法则上。
如果只发现缘起缘灭法则,而没有将此缘起缘灭法则,建立在苦集灭
道的十二缘起法则上,那麽就不可能对灭苦有所帮助了,所以才会分
为俗数法和非俗数法。
要了解缘起缘灭法则虽然不简单,但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
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法则,建立在人生的苦与苦灭的问题上,这才
是无上的智慧,也对人类作了最大的贡献,这种的贡献是人间无上的
至宝,如实知见缘起缘灭法则,是完成佛道的不二条件,也就是说每
一位要完成佛道者,必须先经由开法眼见缘起,否则是完成不了圣果
的,因此开法眼见缘起是任何一位想要完成圣者的人,人人都必须经
过的过程,如此一来,你说这不神圣吗。
虽然开法眼见缘起是那麽重要,但大多数的修行者,对缘起缘灭法则
疏忽於静虑思惟和观察,因此你问他了解缘起缘灭法则吗,大多数的
人都说知道,甚至有人也会说出十二缘起缘灭的名词,可是如果你再
进一步的详细问缘起缘灭法则的内容时,他就说不出来了,然而一旦
有说时,不是说一些真正与缘起缘灭无关的因果论,就会说缘起法则
是甚深不可说,只能意会。
☆☆☆正法的特色☆☆☆
佛陀所教导的缘起法则不是一般因果论,当然不是不可说的玄学,而
是只要有善知识的开示,一般人都能了解,甚至人人在当今的生活中
都能亲自发现到的,这才是正法的特色,否则就是无记了。
《杂阿含经二一五经》这麽记载,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树给孤
独园,那时尊者富留那,富留那尊者就是十大弟子之一的比丘,来到
佛陀住所,顶礼佛陀之後,退在一边坐下来,对佛陀说世尊,你曾经
说现法,说灭炽燃,说不待时,说正向说即此见,说缘自觉等法,世
尊,到底什麽叫做现法呢,乃至什麽叫做缘自觉呢,佛陀对富留那比
丘说,善哉,富留那,你能问这种法,富留那,你要注意听,听後要
善加思惟,现在就为你解说…
由以上的经文中可发现正法有正法的特色,正法的特色是现见法,意
思就是正法的特色只要经由解说,然後思惟观察,任何人都可以□清
楚甚至做到,例如佛陀说,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时,
觉知对色声香味触法生贪,也就是在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时
,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生起,由识而生触,由触生
贪,这一切都能在思惟观察中如实的觉知,因此正法的特色不是玄,
也不是由任何人自由心证出来的,既然如此,只要是玄或是个人自由
心证出来的,那麽就不是正法了。
正法的特色除了现见之外,它可灭炽然,就是说灭热恼炽盛的烦恼就
对了,所以灭炽燃是指灭除烦恼,因为炽然的意思在此是指烦恼,所
以灭除炽然就是灭除烦恼,
正法的特色除了现见,能灭炽然之外,还有不待时,不待时所指的就
是,无论是行住坐卧一切时中皆可现见、灭炽然,而不是现在修行要
死後才到他方世界获得利益,或者是要修三大阿僧□劫,才能够完成
佛道。
如《杂阿含经二一五经》中这麽记载,佛陀对富留那尊者说,比丘眼
见色境之後,虽然觉知这是色境,但并没有生起贪欲色境的感受,虽
然在内处有眼根,眼识与色境和合生触,但并不生起贪欲色境的感受
,都能够如实的觉知,这叫做灭炽然,不待时。正向就是正向於解脱
,即此见,缘自觉,所以对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的觉知。
如果所说的法是现见法,灭炽然,不待时,正向,即此见缘自觉的正
法特色,那麽就离不开佛法的内容了。
◎当然对未闻正法的人他也不知道什麽是现见,所以人说就信,甚至
误认为佛教是玄学,误认为佛教是种种,所以这都是对正法特色不了
解的缘故。
==甚深的意思不要误解成很难了解,是难发现==
如《杂阿含经第二九三经》这麽记载…(详细请观看讲述)
我们再来看长部大缘经如何记载缘起甚深之法…(详细请观看讲述)
我们大家想一下,如果缘起法则没有甚深,为何那麽多的宗教家,哲
学家,心理学家等等,他都没有发现到呢,直到乔达摩悉达多透过内
观修行才发现到,然後讲解给世间人听,因此被称之为佛陀,也因为
如此,佛陀才会说缘起是甚深,虽然缘起法甚深,但解脱法更是倍复
就是说更加倍,甚深难解。
==有为法与无为法的差别==
《杂阿含经二九三经》中说,一切取离,爱尽无欲,寂灭,涅盘,缘
起法则虽然比一般因果宿命论等更甚深,但缘起法则中的无明缘行,
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
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恼苦就聚集,这就是有为法。
《杂阿含经二九三经》中说,有为法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当
然无明灭生明,无明缘无明行为就灭了,乃至如是纯大苦聚集灭,因
此灭无明法就是无为法。
《杂阿含经二九三经》中说,无为法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是
名比丘诸行苦寂灭,涅盘。
所以简单说有为法,十二缘起就是有为法;无为法就是十二缘灭,这
麽说较听得懂,因为无明缘行不断的在流转轮回中,这就是有为法;
你若把无明一切断尽,无明行为也就尽了,这不是无为法吗。
以後的人对有为法、无为法拿出很多的争议,随人自由心证说一套,
但是我们若以缘起法则来比对的话,并不困难,很简单。
==★★★世尊已将缘起法则说出★★★==
虽然佛陀发现缘起缘灭的自然法则真理,已经讲说出来了,但有一些
人却仍然感觉到艰深难以理解,难以自体证,而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在
於缘起法则,而是在於一般人都是以自我为主,依著世间学问为出发
点而思惟,研究,既然如此,纵使佛陀所发现的缘起法则有如何的殊
胜,仍是落入世间的思惟研究,因而偏离了缘起的本质,当然就难以
了解以及自证了。
何谓世间思惟呢,世间思惟的□围实在太广泛了,但都不离自私自利
和自我我所,虽然有一些人的思惟并不是为了自私自利,例如一些宗
教家等,他们有热情的宗教情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可惜他们所从
事的都属於世间思惟之事,不离我和我所有,而不是符合缘起法则的
真理,既然不符合缘起法则的真理,那麽当然就不离世俗的俗语了,
因此是离不开苦的啊。
虽然在各宗教中有很多关於缘起缘灭的说法,但其内容并非是真正的
符合十二缘起,而是由各自的主观提出一套因果理论的分析法,以为
这就是佛陀所说的缘起法则,诸如心理学的唯识缘起、生物学的无尽
缘起等,洋洋大观等哲学思想,都以为就是佛陀所说的缘起法则,以
致甘愿一生投入研究,其实这些理论和佛法的缘起法则都没关系,既
然和佛法没有关系,那麽就对开法眼证圣果没有帮助了。
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出家修行的目的,是要获得解脱苦就是断除烦恼,
因此他发现十二缘起自证解脱苦之後,就将解脱苦的苦集灭道四圣谛
,与十二缘起法则教导□陈如等五比丘,所以这很有名的就是初转法
轮,说四圣谛度五比丘,然後创立了佛教。
佛陀创教的目的不为名利,只是为了引导众生超越苦,获得究竟解脱
苦,既然如此,当然佛陀所弘扬的法就不离十二因缘和四圣谛了,因
为无论是当今的忧悲恼苦,未来生死轮回的忧悲恼苦,或者是究竟灭
苦的涅盘,都依十二缘起缘灭的道理而集灭,因此佛陀才会说缘起甚
深倍复难见。
全世界上有数不尽的哲学家,诸如心理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
历史学家等,都没有发现缘起法则这道理,佛陀虽然发现了,并讲说
出来希望人类能了解,但人类受限於先入为主,或是信仰寄托的依赖
心态太强,加上佛陀在世之时的印度思想界,异说纷纭,外道林立,
因此真正依法不依人思惟缘起法则者并不多,既然思惟缘起法则者不
多,那麽观察缘起法则者自然就少了,何况佛教成立初期想要取得民
众的信心就不容易…(时间到了,今天说到这里,有因缘下集再见,
感恩,谢谢)
转贴自 台南慈莲寺 http://www.tzulien.org.tw/?p=1897
(若有不当,请版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