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念? ? 在家的信众,於五法而外,对心情怯弱的,每修三念:念佛,念法,念僧。或修四念,即念三宝与戒。或再加念施;或更加念天,共为六念,这都见於《杂阿含经》。这主要是为在家信众说的,如: ? (一)摩诃男长者听说佛与僧众要到别处去,心中非常难过(《杂阿含》卷三三.九三二、九三三经);还有难提长者(《杂阿含》卷三○.八五七、八五八经),梨师达多弟兄(《杂阿含》卷三○.八五九、八六○经)也如此。 ? (二)诃梨聚落主身遭重病(《杂阿含》卷二○.五五四经);须达多长者(《杂阿含》卷三七.一○三○经等),八城长者(《杂阿含》卷二○.五五五经),达摩提离长者(《杂阿含》卷三七.一○三三经)也身患病苦。 ? (三)贾客们有旅行旷野的恐怖(《杂阿含》卷三五.九八○经); (四)比丘们有空□独宿的恐怖(《杂阿含》卷三五.九八一经)。 ? 这因为信众的理智薄弱,不能以智制情,为生死别离,荒凉凄寂的阴影所恼乱,所以教他们念——观想三宝的功德,念自己持戒与布施的功德,念必会生天而得到安慰。这在佛法的流行中,特别是「念佛」,有著非常的发展。 ? 传说佛为韦提希夫人说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还是为了韦提希遭到了悲惨的境遇。所以龙树《十住□婆沙论》说:这是为心情怯弱者所作的方便说。这种依赖想念而自慰,本为一般宗教所共同的;神教者都依赖超自然的大力者,从信仰、祈祷中得到寄托与安慰。 ? 念佛等的原理,与神教的他力——其实还是自力,并没有什麽差别。经中也举神教他力说来说明,如说:「天帝释告诸天众,汝等与阿须轮共斗战之时生恐怖者,当念我幢,名摧伏幢,念彼幢时恐怖得除。……如是诸商人!汝等於旷野中有恐怖者,当念如来事、法事、僧事」(《杂阿含》卷三五.九八○经;又参《增壹阿含.高幢品》)。 ? 他力的寄托安慰,对於怯弱有情,确有相对作用的。但这是一般神教所共有的,如以此为能得解脱,能成正觉,怕不是释尊的本意吧!
补充一下,其实六念不只是在家众修的,经上说修十念可以: 《增壹阿含经》卷1〈2 十念品〉:「所谓念佛,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 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盘。」(CBETA, T02, no. 125, p. 552, c12-14) 成神通、入定、证果、涅盘。
恩,迦叶尊者有修念佛。 《别译杂阿含经》卷6:「作是念已,心不散乱,专念观佛。」(CBETA, T02, no. 100, p. 418, b14-15) 在找《心经》资料时有碰到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