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十五题 季羡林_序
#1
@Facebook
之前见过一些佛弟子引用前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的文章,来「澄清」佛教。这位季
羡林的来头据说不小,Wikipedia说「季羡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
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听起来好厉害,是权威中的权
威。於是我仔细读了读他的书,虽然我不懂梵文、巴利文、还有一堆他说自己会的文
,所以无法验证。但读下去越来越奇怪,怎麽讲得这麽牵强附会?

就查了查他的背景: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683&cid=14

他在他书的自序中写道:「我从来没有信过任何宗教,对佛教也不例外。而且我还有
一条经验:对世界上的任何宗教,只要认真地用科学方法加以探讨,则会发现它的教
义与仪规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都有其产生根源,都是人制造成的,都是破绽百出
,自相矛盾的,有的简直是非常可笑的。因此,研究越深入,则信仰越淡薄。如果一
个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种宗教,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他的研究不实事求是,不够深入
,自欺欺人。」

「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宣传、坚持唯物主义是我们的天职,这
一点决不能动摇。我们决不能宣传有神论,为宗教张目。但是,唯其因为我们是唯物
主义者,我们就必须承认客观实际,一个是历史的客观实际,一个是眼前的客观实际
。在历史上确实有宗教消灭的现象,消灭的原因异常复杂。」

「操之过急,徒费气力。我们的职责是对人民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至於宗教
是否因之而逐渐消灭,我们可以不必过分地去考虑。」

「我对佛教教义,一无兴趣,二无认识。我一开始就是以一个语言研究者的身份研究
佛教的。我想通过原始佛典的语言现象来探讨最初佛教的传布与发展,找出其中演变
的规律。」

共产党用来打佛教的国家机器,竟然被学佛人尊敬,转贴他打击佛教的文章,以为是
在宣扬原始佛教,真是很麻烦。我们都接触过附佛外道,知道接触佛教的人如果居心
不良,可以用什麽方法扭曲佛教教义。而像季羡林这种更麻烦,他在语言学是有专业
,但全台湾有几个人能驳斥他?起码要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还有犍陀罗文之
类的,他论文中提到很多,不知真假),要不然只有照单全收的份。

这时代学佛真是困难重重啊 :Q


佛教十五题 季羡林_序

本书以佛教在印度产生、发展、传播,如何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後再倒流回印度为线索,将季羡林先生论佛教的文章编排为十五个题目。使读者能够条理清晰地阅读季先生在佛教史和中印关系史上的这些重要论述: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论释迦牟尼、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题 季羡林_序
#2
@Facebook
之前季羡林曾写过一篇文章「弥勒是弥赛亚」,也就是说弥勒是耶稣基督啦,因为名
字的部份发音有部份像。这篇文章曾被原始佛教学子疯狂转载,包含一些对原始佛教
认识很深的佛弟子都在转载,殊不知不论南北传经典都有弥勒下生的记载,而且南传
的相关记载比北传四阿含来得多(北传则有另外的《弥勒下生经》等)。

季羡林的观点从「学术」及「基本逻辑」来说有什麽问题?

同名的人一大堆,佛经中就有二位名字一样的阿逸多常被搞混,一位在未来世作转轮
圣王(参见《增壹阿含经》),一位在未来世作佛,二位是不同的人,但因同名因此
史上诸学者常搞混。若要更仔细的数:

「依 DPPN, I ,pp.35-37,名叫 Ajita 之人,共有七位;而〈彼岸到品〉的那位
Tissa-Metteyya 童子,DPPN,vol. I,1018-1027,佛典里名叫 Tissa 的,超过
43 位以上。又,释尊此生叫 Siddhattha,而(锡兰所传)释尊过去生中所值遇的第
16 佛,也叫 Siddhattha 佛。

c.f. http://www.tt034.org.tw/Download/pdf/26_02.pdf

简单讲,佛经中和弥勒的未来名字 Ajita 同名的人有 7 位,和弥勒此生在外道时代
Tissa 同名的人有 43 位以上。同名都一堆人了,季羡林因为弥勒和弥赛亚「名字读
音听起来部份相近」就号称两者是相同的,有多牵强附会,有头脑的人都知道。

刚好看到关於弥勒同名人数的资料,因此作个记录。
Mon Sep 30 11:23:39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题 季羡林_序
#3
@Facebook
是有一些理性的人在思维上有双重标准。对于自己喜欢的课题、自己相信的课题、自
己自以为豪的课题,多是认真的去思考;对于自己排斥的教导、自己不相信的教导、
自己不以为然的教导,思维的严谨程度立刻掉了一大截,只要是驳斥他教的说法,哪
管是不是合理,哪管是不是也会反射到自己的信仰!
Mon Sep 30 11:40:43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题 季羡林_序
#4
@Facebook
的确,学术常常沦为聪明人唬弄没那麽聪明的人的一种工具,背後动机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又有多少人有办法□清学者的动机,以及一路追本溯源到学
者的立论所本?本於为佛教、为众生的学者,恐怕是越来越少了。
Mon Sep 30 11:53:37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题 季羡林_序
#5
@Facebook
在小妹大介绍全球气候变迁的几集中,有位国外的学者致力呼吁注意全球性环保的人
,他说,我认为我们缺少好的公民而非政客。同样地,在学佛者的世界中,我们不缺
佛菩萨的慈悲愿力和倒驾慈航,我们缺的是烦恼众生的求法之心。讲句坦白话,佛菩
萨也要我们凡夫的鼓励才会继续地来教导我们,否则就只能在旁边

一位学生和一位老师:老师肯不肯放这位弟子出来参学呢?弟子除了这位老师之外,
想不想再多学些佛法呢?这里面的问题是牵涉很广的。魔,是一直都在的,也一直都
想尽办法不弘扬佛法。问题是:我们肯不肯放下自己呢?

我自己给自己的回答是:我有发心,但是□围有限、程度有限;我更有恐怖,有时我
无法阻止自己的退缩。
Mon Sep 30 12:40:32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题 季羡林_序
#6
@Facebook
能够勇往直冲的人,即使如印顺长老之辈,也是要有动机不断地支持的。初发心,以
及发心的持续,是佛法命脉所在。
Mon Sep 30 12:44:36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佛教十五题 季羡林_序
#3
@Facebook
之前见过一些佛弟子引用前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的文章,来「澄清」佛教。这位季
羡林的来头据说不小,Wikipedia说「季羡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
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听起来好厉害,是权威中的权
威。於是我仔细读了读他的书,虽然我不懂梵文、巴利文、还有一堆他说自己会的文
,所以无法验证。但读下去越来越奇怪,怎麽讲得这麽牵强附会?

就查了查他的背景: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683&cid=14

他在他书的自序中写道:「我从来没有信过任何宗教,对佛教也不例外。而且我还有
一条经验:对世界上的任何宗教,只要认真地用科学方法加以探讨,则会发现它的教
义与仪规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都有其产生根源,都是人制造成的,都是破绽百出
,自相矛盾的,有的简直是非常可笑的。因此,研究越深入,则信仰越淡薄。如果一
个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种宗教,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他的研究不实事求是,不够深入
,自欺欺人。」

「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宣传、坚持唯物主义是我们的天职,这
一点决不能动摇。我们决不能宣传有神论,为宗教张目。但是,唯其因为我们是唯物
主义者,我们就必须承认客观实际,一个是历史的客观实际,一个是眼前的客观实际
。在历史上确实有宗教消灭的现象,消灭的原因异常复杂。」

「操之过急,徒费气力。我们的职责是对人民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至於宗教
是否因之而逐渐消灭,我们可以不必过分地去考虑。」

「我对佛教教义,一无兴趣,二无认识。我一开始就是以一个语言研究者的身份研究
佛教的。我想通过原始佛典的语言现象来探讨最初佛教的传布与发展,找出其中演变
的规律。」

共产党用来打佛教的国家机器,竟然被学佛人尊敬,转贴他打击佛教的文章,以为是
在宣扬原始佛教,真是很麻烦。我们都接触过附佛外道,知道接触佛教的人如果居心
不良,可以用什麽方法扭曲佛教教义。而像季羡林这种更麻烦,他在语言学是有专业
,但全台湾有几个人能驳斥他?起码要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还有犍陀罗文之
类的,他论文中提到很多,不知真假),要不然只有照单全收的份。

这时代学佛真是困难重重啊 :Q


佛教十五题 季羡林_序

本书以佛教在印度产生、发展、传播,如何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後再倒流回印度为线索,将季羡林先生论佛教的文章编排为十五个题目。使读者能够条理清晰地阅读季先生在佛教史和中印关系史上的这些重要论述: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论释迦牟尼、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题 季羡林_序
#4
@Facebook
之前季羡林曾写过一篇文章「弥勒是弥赛亚」,也就是说弥勒是耶稣基督啦,因为名
字的部份发音有部份像。这篇文章曾被原始佛教学子疯狂转载,包含一些对原始佛教
认识很深的佛弟子都在转载,殊不知不论南北传经典都有弥勒下生的记载,而且南传
的相关记载比北传四阿含来得多(北传则有另外的《弥勒下生经》等)。

季羡林的观点从「学术」及「基本逻辑」来说有什麽问题?

同名的人一大堆,佛经中就有二位名字一样的阿逸多常被搞混,一位在未来世作转轮
圣王(参见《增壹阿含经》),一位在未来世作佛,二位是不同的人,但因同名因此
史上诸学者常搞混。若要更仔细的数:

「依 DPPN, I ,pp.35-37,名叫 Ajita 之人,共有七位;而〈彼岸到品〉的那位
Tissa-Metteyya 童子,DPPN,vol. I,1018-1027,佛典里名叫 Tissa 的,超过
43 位以上。又,释尊此生叫 Siddhattha,而(锡兰所传)释尊过去生中所值遇的第
16 佛,也叫 Siddhattha 佛。

c.f. http://www.tt034.org.tw/Download/pdf/26_02.pdf

简单讲,佛经中和弥勒的未来名字 Ajita 同名的人有 7 位,和弥勒此生在外道时代
Tissa 同名的人有 43 位以上。同名都一堆人了,季羡林因为弥勒和弥赛亚「名字读
音听起来部份相近」就号称两者是相同的,有多牵强附会,有头脑的人都知道。

刚好看到关於弥勒同名人数的资料,因此作个记录。
Mon Sep 30 11:23:39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题 季羡林_序
#5
@Facebook
的确,学术常常沦为聪明人唬弄没那麽聪明的人的一种工具,背後动机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又有多少人有办法□清学者的动机,以及一路追本溯源到学
者的立论所本?本於为佛教、为众生的学者,恐怕是越来越少了。
Mon Sep 30 11:53:37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题 季羡林_序
#6
@Facebook
在小妹大介绍全球气候变迁的几集中,有位国外的学者致力呼吁注意全球性环保的人
,他说,我认为我们缺少好的公民而非政客。同样地,在学佛者的世界中,我们不缺
佛菩萨的慈悲愿力和倒驾慈航,我们缺的是烦恼众生的求法之心。讲句坦白话,佛菩
萨也要我们凡夫的鼓励才会继续地来教导我们,否则就只能在旁边

一位学生和一位老师:老师肯不肯放这位弟子出来参学呢?弟子除了这位老师之外,
想不想再多学些佛法呢?这里面的问题是牵涉很广的。魔,是一直都在的,也一直都
想尽办法不弘扬佛法。问题是:我们肯不肯放下自己呢?

我自己给自己的回答是:我有发心,但是□围有限、程度有限;我更有恐怖,有时我
无法阻止自己的退缩。
Mon Sep 30 12:40:32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题 季羡林_序
#7
@Facebook
能够勇往直冲的人,即使如印顺长老之辈,也是要有动机不断地支持的。初发心,以
及发心的持续,是佛法命脉所在。
Mon Sep 30 12:44:36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