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教大家,世尊在某一部经中说过一段类似的话,就是如果遵循我的教法,即便离 我很远也如何如何,但如果不遵循我的教法,即便在我左右也如何如何? 内容大概是这样,但我一直记不得这是从哪部经讲的?佛遗教经还是在在阿含中?
Daniel Liao 可能是指佛陀在三十三天三个月後回到人间时,众人争相恐後想要见佛 ,僧众则依次序,莲花色比丘尼想要抢第一个见佛,就施神通变成转轮圣王身,占了 第一个位置。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则远远在自己的房里修行证果,只在房里朝释迦牟尼 佛方向礼了一下。 於是佛陀说,须菩提才是第一个见到我的人,然後又制戒禁止比丘尼於佛前现神通。 这也是「见法即见佛」的一个故事。
不是ㄟ~突然有点印象但不确定,但我又想到另外一个,好像是一位在家人,结果不 知道是谁去找他,这位在家人就讲了合佛法的话,於是就问这位在家人的老师是谁, 结果才发现原来就是世尊~这个我也忘记是哪一部经了@@
後面那个是佛陀寄宿陶师家的事,见《中阿含经》第162经: 《中阿含经》卷42〈2 根本分别品〉:「一时,佛游摩竭[18]陀国,往诣王舍城宿。 於是,世尊往至[19]陶家,语曰:「陶师!我今欲寄陶屋一宿,汝见听[20]耶?」 陶师答曰:「我无所违。然有一比丘先已住中,若彼听者,欲住随意。」 尔时,尊者[21]弗迦逻娑利先已在彼住陶屋中。於是,世尊出陶师家入彼陶屋,语尊 者弗迦逻娑利曰:「比丘!我今欲寄陶屋一宿,汝见听耶?」 尊者弗迦逻娑利答曰:「君!我无所违。且此陶屋草[22]座已敷,君欲住者,自可随 意。」 尔时,世尊从彼陶屋出外洗足讫,还入内,於草[*]座上敷尼师[23]檀,结跏趺坐, 竟夜默然[24]靖坐定意,尊者弗迦逻娑利亦竟夜默然[*]靖坐定意。彼时,世尊而作 是念:「此比丘住止寂[25]靖,甚奇!甚特!我今宁可问彼比丘:『汝师是谁?依谁 出家学道受法?』」 世尊念已,问曰:「比丘!汝师是谁?依谁出家学道受法?」 尊者弗迦逻[裟>娑]利答曰:「贤者!有沙门瞿昙释种子,舍释宗族,剃除须发,著 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觉无上正尽觉,彼是我师,依彼出家学道受法。 」 世尊即复问曰:「比丘!曾见师[*]耶?」 尊者弗迦逻娑利答曰:「不见。」 世尊问曰:「若见师者,为识不[*]耶?」 尊者弗迦逻娑利答曰:「不识。然,贤者!我闻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 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彼是我师,依彼出家 学道受法。」 彼时,世尊复作是念:「此族姓子依我出家学道受法,我今宁可为说法[*]耶」」 (CBETA, T01, no. 26, p. 690, a20-b18) (详见原经文)
和前者有点关系的另一则: 《大般涅盘经》卷3:「尔时,如来告阿难言:「汝勿见我入般涅盘,便谓正法於此 永绝。何以故?我昔为诸比丘,制戒波罗提木叉,及馀所说种种妙法,此即便是汝等 大师。如我在世,无有异也。」(CBETA, T01, no. 7, p. 204, b27-c1) 其它的话我也一时想不到有直接相关的,有待其他站友告知。
麻烦大家了,我有用google找过,但佛遗教经也有大般涅盘经上的类似经文~就是不 知原文是那个比较接近我记忆的那一段
会不会是稗官野史?
I got it!!! 四十二章经 [0724a06] 佛言:「弟子去,离吾数千里,意念吾戒必得道。[2]在吾左侧,意在邪 ,终不得道。其实在行,近而不行,何益万分耶!」
原来是出自四十二章经,这经自从鹿鼎记後那麽多年没再看了,生疏了 :(
42章经不知是否经过润笔?
在白马寺译出的四十二章经一般认为是最早译至中国的一部佛经,也就是说在四十二 章经之前没有佛经翻译为中文啦。 因此在文词上四十二章经可能会比後来有译经习惯後的经文更难一些。另一方面,也 有可能因为是第一次译,而集诸经而成,或是原文即是浓缩性质的经典,以便在一部 经中就传达佛法的大意。
所以上面那一句话怎麽看都是很中国式的文言文
嗯,後来佛教译经事业风行後,发展出了比较白话,而不是完全文言文的风格,和标 准文言文相比,佛经的文言文算是古代的半白话了。
未来的子孙可能也会说我们讲文言文~
是啊,我也是看鹿鼎记才知道有四十二章经的。:P
我看到四十二章才知道那是经。 Orz ... :P ^_^
我记得看到四十二章经时, 觉得文字表达方式比较像论语那种写法: 佛言像子曰, 後面的字句也像论语中常见的短句子. 也许是为了当时和五经一样的写作风格吧, 翻 译上应该花了很大工夫. 有时我看後期翻译的佛经, 虽然说可能是古汉语, 但是比较同期如南北朝或是唐宋时 文章, 相对来说也没那麽?口. 以现代反过来推测, 许多书为了怕失真,就会被原始文 句所绑住. 所以我有时在想, 会不会是受了梵文影响而比较偏向直译, 所以比较接近 古代梵文语法? 我是完全不懂梵文, 只是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