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1
@Facebook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有许多站友参与讨论,这次无著比丘来台的讨论内容,
我也会陆续翻译後贴上本版,以飨大众]

无著比丘「四念住」访谈记录 2014/10/24

? 时间:2014/10/24 1:40pm-4:20pm

? 地点:法鼓山图资大楼教室

? 参与者:

-无著比丘。

-《念住:通往证悟的直接之道》读书会成员,以及其他有兴趣的台湾北、中、南部
法师及居士。

? 访谈记录:

-无著比丘先和大家分享他作《尼柯耶》及《阿含经》对读的一些发现,以及「念住
:通往证悟的直接之道」这本书的重点,然後解释依此发展出的一套四念住修行体系
。

-以下是无著比丘的开示:

【四念住的整体性】

四念住的教导是身、受、心、法四个念住。

八正道当中,「正精进」的「已生之恶法令断,未生之恶法令不起,未生之善法令生
,已生之善法令增长」四个是一组。「正定」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个是
一组,「正念」的「身心受法」四个念住也是一组。

但若看在近代实际教导「正念」的方法,会发现这四个念住通常是分开教的,有的人
教身念住、有的人教受念住,但很难见到四个念住融会在一起教导的方法,因此我想
要了解这四个念住为何是一组的?

另一方面,近代很多禅修方法很有效没错,但和经典当中所载也有不小的差距,这也
是我有兴趣的一个问题。

《念住:通往证悟的直接之道》这一本书是我回答这些问题的第一步,在这第一本书
中,我使用历史上、学术上的方法来探讨这个议题。就学术上来说,有二个层级的文
献,第一层是经藏,第二层是注释书。在南传的禅修传统中,这两层一般是视为一体
的,但就历史的角度来看,经典还是比较早、而且大致是佛陀所亲自教导的,而注释
书是较晚的。因此在这本书中,我先专注在研讨经典的部份,之後才看注释书怎麽说
、近代的教法怎麽说。

在写这本书时,配合实修,许多事情变得清楚了。例如每个念住的实修方法意义是什
麽?四念住和佛陀的其他重要教导(例如无我、四圣谛等等)的关系是什麽?也就是
四念住在佛教的修行体系中占了什麽的位置?哪些是後来的发展?

透过第一本书,我们能更了解佛陀的教导,但是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很多问题我是
在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後才完全理解的,而这进一步的研究是藉由研习汉译的《阿含经
》。

藉由研习汉译的《阿含经》,我们不只能区分经典及注释书的二层的关系,而且在经
典这一层中也能看到不同的版本。例如根据巴利《中部尼柯耶》、汉译《中阿含经》
与《增一阿含经》,其共通的关於「念住」的部份,可能就是佛陀最早关於「念住」
的教导,也就能够回答我的问题。

四念住的重点如下图所示:

? 身念住

1. 三十一身分(也有说三十二身分)

2. 四界分别观

3. 腐□观

? 受念住

o 苦、乐、不苦不乐

? 心念住

o 贪、□、痴等

? 法念住

o 五盖

1. 感官欲望

2. □恚

3. 昏沈和嗜睡

4. 掉举和忧悔

5. 疑

o 七觉支

1. 念觉支

2. 择法觉支

3. 精进觉支

4. 喜觉支

5. 轻安觉支

6. 定觉支

7. 舍觉支

当我们将巴利藏和汉译的《阿含经》作比对之後,可以发现一个浓缩版本的教导。「
受念住」和「心念住」的方法相对之下比较简单,我就稍後再说,先讲「身念住」和
「法念住」。

(待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2
@Facebook
【身念住的修行】

「身念住」有很多不同的修法,上图所列的三个「身念住」修法是上述三部经典中所
共通的,这跟从《念住经》来看的教法不一样,《念住经》教的顺序是从观「呼吸」
、「姿势」、「动作」开始,之後才修「三十一身分」、「四大分别观」、及「腐□
观」这三个。近代通常是教前面三个(呼吸、姿势、动作),但後面三个(三十一身
分、四大分别观、腐□观)却很少见到在教的。

这个发现让我对於「身念住」的了解有了一些概念上的转换:之前我以为「身念住」
就是以身体来收摄心念,例如当我在这里跟大家说话时,我关注著全身,利用身体来
念住;或是以观呼吸的修法来说,我观察气息的出入,也算是身体的一部份东西,来
保持念住。但是後面这三个「身念住」的方法是不同的,有什麽不同呢?他们是用念
住来了解身体的本质!是相反的方向。

「身念住」并不只是利用身体来收摄心念,而也是关於对於身体的理解、洞察!以了
解身体的本质。了解什麽呢?例如:

1. 身体是由皮肤、血肉、和骨头所构成的(三十一身分),并不如表面的漂亮,也
就是「观身不净」。

2. 身体是由和外界一样的元素所构成的(四大分别观),没有什麽独特的,因此身
体是「无我」的。(无著比丘以手指敲头盖骨作声)头骨的地大和外界的地大构成元
素是一样的,并不是「我的」。

3. 身体是会死亡、崩解的(腐□观)。

这个洞察是很强大的。

(待续)
Tue Nov 04 23:00:36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3
@Facebook
不过在清净道论的介绍中,身至念、四界分别观、不净观,也都是修止的法门,属於
四十业处的□围。当然,这些不同修止的法门,也的确都有额外不同的作用,例如不
净观可对治贪。
Wed Nov 05 03:16:56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4
@Facebook
To Heawen Chou: 嗯,像昨天 乔瑟夫 提到的俱舍论也将不净观、数息观归类在修止
的法门,因此说「修定後才修四念住」,但就和七觉支和八正道的「先四念处後修正
定」看似不同了。似乎阿含经中将这些归类在身念住?是否原先这些在经中是归类在
身念住,但因为也可修止,所以在论中归类到修止的法门去了?
Wed Nov 05 17:35:56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5
@Facebook
我也不认为「修定後才修四念住」, 那篇我有看到, 你指出那应该是误解俱舍论了,
我也同意你的看法. :)

我想, 以安般为例, 它是修定法门, 也属於身念处, 并没有先後的问题.

我之所以回应那些, 主要是看到无著法师说【他们是用念住来了解身体的本质!是相
反的方向。】但我觉得并不是相反的方向, 他们同样有收摄心念的作用, 这部份的作
用并没有消失.

我主要知道的方法是先修定之後, 因为定力提升, 有了更强的洞察力, 这个洞察力就
可以用来了解身体的本质, 乃至一切诸法的本质, 此时就是进一步修观的过程.

所以洞察都是会有的, 差别在於观察无常性比较高的东西, 比较容易看到无常. 或是
提升定力, 就比较容易看到事物的无常 -- 包括那些看似坚固的事物.
Wed Nov 05 19:17:15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6
@Facebook
Heawen Chou 说得没错,其实那句话无著比丘是说 "the other way around",这句
话翻译时我也想了一阵子,不好翻,因为没想到中文有一模一样的语意。英文通常讲
这句话时手势上是划圆圈,圆圈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是二个不同的方向,但划圆圈的话
头尾可相连,也可引申为 Heaven 所说的殊途同归。

谢谢 Heaven 提醒,我再想想这句话怎麽翻比较好,看来翻成「另一个方向」,比较
不生动,但以免造成误会好了 :)
Wed Nov 05 21:08:35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7
@Facebook
【「身念住」的问与答】

听众:「身念住的六个方法中,我们是要六个都修行,还是可以选择其中某几个?」

无著比丘:「这是个很棒的问题,因为这正是我曾有的问题。我们一定六个都要修吗
?但上述三经中都提到的只有三个?因此我个人练习以及教导时,著重在共通的这三
个。如果只能选一个的话,我则会选「三十一身分」,因为这是在《南传阿毗达摩》
的第二部份中唯一的修行方法。为什麽呢?『念住』的目的是什麽?」

听众甲:「训练专注、觉知。」

听众乙:「为了得定。」

无著比丘:「为什麽要得定呢?为什麽要修习止、观呢?」

听众乙:「为了要了知『无我』。」

无著比丘:「说得好!那『有我』有什麽问题呢?」

听众乙:「执著。」

无著比丘:「啊哈!是要从执著中、自我中解脱,对不对?『三十一身分』可以帮助
我们从对身体的执著中解脱出来。至於『受念住』可以帮我们从苦、乐的感受解脱出
来,『心念住』也是要从自我中解脱出来,『法念住』则稍後会讨论。」

无著比丘:「因此回到『是否要六个方法都修习』这个问题,我们修止和观就是为了
解脱自我、执著,知道目的,就可以知道要修哪个了。所以不论从历史及实修的角度
来说,『三十一身分』是相当重要的。我是对於後三者『三十一身分』、『四界分别
观』、『腐□观』都教:

· 在修习心念住时,若发现有很多的贪欲、性欲的人,就要修习『三十一身分』也
就是不净观。

· 发现很多□心或容易生气的人,可修习『四界分别观』,因为这可消除我见。

· 很容易分心的人,则可多练习『腐□观』,因为可以带给我们急迫感,例如我可
能明天就会死了,现在正是禅修的时候,而没有时间去百货公司血拼。」
Wed Nov 05 21:11:30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8
@Facebook
听众丙:「这是否代表我们要放弃以『观呼吸』修念住?」

无著比丘:「『观呼吸』的念住是在另外的经律中教的,『安那般那念经』教导观呼
吸的十六个步骤(十六胜行)。因此是有实际的修行法,单纯利用『观呼吸』也可以
达成身、受、心、法四念住,那是另一个完整贯穿修行的体系。我也有教『观呼吸』
的十六个步骤,作为四念住的另外的修法(替代後三种方法),在《中部尼柯耶》、
《杂阿含经》、大众部的律藏、有部的律,有四种不同的部派的安那般那念,这四部
讲的十六个步骤都很相似。我个人通常建议从後三种方法来开始,因为这三种方法蛮
有挑战性的,等这三种方法有了些经验,也是可以进一步改由观呼吸的方法来修行念
住。」

听众丁:「初学者要如何的在『观呼吸』以及後三者当中切换?例如『观呼吸』及『
三十一身分』」

无著比丘:「对初学者来说,不可能同时又觉知『呼吸』又觉知『三十一身分』,那
就会一直疲於切换,因此要下个决定。如果觉得观呼吸不错的人,就继续专注在观呼
吸的修行上。看你的目的是什麽?是要修止?还是没有执著?只要能达成目的的方法
,就是好方法。」
Wed Nov 05 21:12:06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9
@Facebook
观众丁:「每个人的根器不同,那有什麽方法能够检视什麽样的方式适合自己的修行
?」

无著比丘:「如果修习一种方法後,念住变好了,或是止、观变好了,或是执著减轻
了,那就是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怎麽知道有没有念住变好、止观变好、或是执著减
轻了?那就是『心念住』的层次,能让我们知道是不是执著减轻,例如『心念住』能
让我知道去年发生某一件事,我生气了,而今年同样一件事发生,我则不会生气,这
就是修行上的进展,这就是『善哉、善哉!』」
Wed Nov 05 21:12:32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3
@Facebook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有许多站友参与讨论,这次无著比丘来台的讨论内容,
我也会陆续翻译後贴上本版,以飨大众]

无著比丘「四念住」访谈记录 2014/10/24

? 时间:2014/10/24 1:40pm-4:20pm

? 地点:法鼓山图资大楼教室

? 参与者:

-无著比丘。

-《念住:通往证悟的直接之道》读书会成员,以及其他有兴趣的台湾北、中、南部
法师及居士。

? 访谈记录:

-无著比丘先和大家分享他作《尼柯耶》及《阿含经》对读的一些发现,以及「念住
:通往证悟的直接之道」这本书的重点,然後解释依此发展出的一套四念住修行体系
。

-以下是无著比丘的开示:

【四念住的整体性】

四念住的教导是身、受、心、法四个念住。

八正道当中,「正精进」的「已生之恶法令断,未生之恶法令不起,未生之善法令生
,已生之善法令增长」四个是一组。「正定」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个是
一组,「正念」的「身心受法」四个念住也是一组。

但若看在近代实际教导「正念」的方法,会发现这四个念住通常是分开教的,有的人
教身念住、有的人教受念住,但很难见到四个念住融会在一起教导的方法,因此我想
要了解这四个念住为何是一组的?

另一方面,近代很多禅修方法很有效没错,但和经典当中所载也有不小的差距,这也
是我有兴趣的一个问题。

《念住:通往证悟的直接之道》这一本书是我回答这些问题的第一步,在这第一本书
中,我使用历史上、学术上的方法来探讨这个议题。就学术上来说,有二个层级的文
献,第一层是经藏,第二层是注释书。在南传的禅修传统中,这两层一般是视为一体
的,但就历史的角度来看,经典还是比较早、而且大致是佛陀所亲自教导的,而注释
书是较晚的。因此在这本书中,我先专注在研讨经典的部份,之後才看注释书怎麽说
、近代的教法怎麽说。

在写这本书时,配合实修,许多事情变得清楚了。例如每个念住的实修方法意义是什
麽?四念住和佛陀的其他重要教导(例如无我、四圣谛等等)的关系是什麽?也就是
四念住在佛教的修行体系中占了什麽的位置?哪些是後来的发展?

透过第一本书,我们能更了解佛陀的教导,但是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很多问题我是
在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後才完全理解的,而这进一步的研究是藉由研习汉译的《阿含经
》。

藉由研习汉译的《阿含经》,我们不只能区分经典及注释书的二层的关系,而且在经
典这一层中也能看到不同的版本。例如根据巴利《中部尼柯耶》、汉译《中阿含经》
与《增一阿含经》,其共通的关於「念住」的部份,可能就是佛陀最早关於「念住」
的教导,也就能够回答我的问题。

四念住的重点如下图所示:

? 身念住

1. 三十一身分(也有说三十二身分)

2. 四界分别观

3. 腐□观

? 受念住

o 苦、乐、不苦不乐

? 心念住

o 贪、□、痴等

? 法念住

o 五盖

1. 感官欲望

2. □恚

3. 昏沈和嗜睡

4. 掉举和忧悔

5. 疑

o 七觉支

1. 念觉支

2. 择法觉支

3. 精进觉支

4. 喜觉支

5. 轻安觉支

6. 定觉支

7. 舍觉支

当我们将巴利藏和汉译的《阿含经》作比对之後,可以发现一个浓缩版本的教导。「
受念住」和「心念住」的方法相对之下比较简单,我就稍後再说,先讲「身念住」和
「法念住」。

(待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4
@Facebook
【身念住的修行】

「身念住」有很多不同的修法,上图所列的三个「身念住」修法是上述三部经典中所
共通的,这跟从《念住经》来看的教法不一样,《念住经》教的顺序是从观「呼吸」
、「姿势」、「动作」开始,之後才修「三十一身分」、「四大分别观」、及「腐□
观」这三个。近代通常是教前面三个(呼吸、姿势、动作),但後面三个(三十一身
分、四大分别观、腐□观)却很少见到在教的。

这个发现让我对於「身念住」的了解有了一些概念上的转换:之前我以为「身念住」
就是以身体来收摄心念,例如当我在这里跟大家说话时,我关注著全身,利用身体来
念住;或是以观呼吸的修法来说,我观察气息的出入,也算是身体的一部份东西,来
保持念住。但是後面这三个「身念住」的方法是不同的,有什麽不同呢?他们是用念
住来了解身体的本质!是相反的方向。

「身念住」并不只是利用身体来收摄心念,而也是关於对於身体的理解、洞察!以了
解身体的本质。了解什麽呢?例如:

1. 身体是由皮肤、血肉、和骨头所构成的(三十一身分),并不如表面的漂亮,也
就是「观身不净」。

2. 身体是由和外界一样的元素所构成的(四大分别观),没有什麽独特的,因此身
体是「无我」的。(无著比丘以手指敲头盖骨作声)头骨的地大和外界的地大构成元
素是一样的,并不是「我的」。

3. 身体是会死亡、崩解的(腐□观)。

这个洞察是很强大的。

(待续)
Tue Nov 04 23:00:36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5
@Facebook
不过在清净道论的介绍中,身至念、四界分别观、不净观,也都是修止的法门,属於
四十业处的□围。当然,这些不同修止的法门,也的确都有额外不同的作用,例如不
净观可对治贪。
Wed Nov 05 03:16:56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6
@Facebook
To Heawen Chou: 嗯,像昨天 乔瑟夫 提到的俱舍论也将不净观、数息观归类在修止
的法门,因此说「修定後才修四念住」,但就和七觉支和八正道的「先四念处後修正
定」看似不同了。似乎阿含经中将这些归类在身念住?是否原先这些在经中是归类在
身念住,但因为也可修止,所以在论中归类到修止的法门去了?
Wed Nov 05 17:35:56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7
@Facebook
我也不认为「修定後才修四念住」, 那篇我有看到, 你指出那应该是误解俱舍论了,
我也同意你的看法. :)

我想, 以安般为例, 它是修定法门, 也属於身念处, 并没有先後的问题.

我之所以回应那些, 主要是看到无著法师说【他们是用念住来了解身体的本质!是相
反的方向。】但我觉得并不是相反的方向, 他们同样有收摄心念的作用, 这部份的作
用并没有消失.

我主要知道的方法是先修定之後, 因为定力提升, 有了更强的洞察力, 这个洞察力就
可以用来了解身体的本质, 乃至一切诸法的本质, 此时就是进一步修观的过程.

所以洞察都是会有的, 差别在於观察无常性比较高的东西, 比较容易看到无常. 或是
提升定力, 就比较容易看到事物的无常 -- 包括那些看似坚固的事物.
Wed Nov 05 19:17:15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8
@Facebook
Heawen Chou 说得没错,其实那句话无著比丘是说 "the other way around",这句
话翻译时我也想了一阵子,不好翻,因为没想到中文有一模一样的语意。英文通常讲
这句话时手势上是划圆圈,圆圈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是二个不同的方向,但划圆圈的话
头尾可相连,也可引申为 Heaven 所说的殊途同归。

谢谢 Heaven 提醒,我再想想这句话怎麽翻比较好,看来翻成「另一个方向」,比较
不生动,但以免造成误会好了 :)
Wed Nov 05 21:08:35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9
@Facebook
【「身念住」的问与答】

听众:「身念住的六个方法中,我们是要六个都修行,还是可以选择其中某几个?」

无著比丘:「这是个很棒的问题,因为这正是我曾有的问题。我们一定六个都要修吗
?但上述三经中都提到的只有三个?因此我个人练习以及教导时,著重在共通的这三
个。如果只能选一个的话,我则会选「三十一身分」,因为这是在《南传阿毗达摩》
的第二部份中唯一的修行方法。为什麽呢?『念住』的目的是什麽?」

听众甲:「训练专注、觉知。」

听众乙:「为了得定。」

无著比丘:「为什麽要得定呢?为什麽要修习止、观呢?」

听众乙:「为了要了知『无我』。」

无著比丘:「说得好!那『有我』有什麽问题呢?」

听众乙:「执著。」

无著比丘:「啊哈!是要从执著中、自我中解脱,对不对?『三十一身分』可以帮助
我们从对身体的执著中解脱出来。至於『受念住』可以帮我们从苦、乐的感受解脱出
来,『心念住』也是要从自我中解脱出来,『法念住』则稍後会讨论。」

无著比丘:「因此回到『是否要六个方法都修习』这个问题,我们修止和观就是为了
解脱自我、执著,知道目的,就可以知道要修哪个了。所以不论从历史及实修的角度
来说,『三十一身分』是相当重要的。我是对於後三者『三十一身分』、『四界分别
观』、『腐□观』都教:

· 在修习心念住时,若发现有很多的贪欲、性欲的人,就要修习『三十一身分』也
就是不净观。

· 发现很多□心或容易生气的人,可修习『四界分别观』,因为这可消除我见。

· 很容易分心的人,则可多练习『腐□观』,因为可以带给我们急迫感,例如我可
能明天就会死了,现在正是禅修的时候,而没有时间去百货公司血拼。」
Wed Nov 05 21:11:30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10
@Facebook
听众丙:「这是否代表我们要放弃以『观呼吸』修念住?」

无著比丘:「『观呼吸』的念住是在另外的经律中教的,『安那般那念经』教导观呼
吸的十六个步骤(十六胜行)。因此是有实际的修行法,单纯利用『观呼吸』也可以
达成身、受、心、法四念住,那是另一个完整贯穿修行的体系。我也有教『观呼吸』
的十六个步骤,作为四念住的另外的修法(替代後三种方法),在《中部尼柯耶》、
《杂阿含经》、大众部的律藏、有部的律,有四种不同的部派的安那般那念,这四部
讲的十六个步骤都很相似。我个人通常建议从後三种方法来开始,因为这三种方法蛮
有挑战性的,等这三种方法有了些经验,也是可以进一步改由观呼吸的方法来修行念
住。」

听众丁:「初学者要如何的在『观呼吸』以及後三者当中切换?例如『观呼吸』及『
三十一身分』」

无著比丘:「对初学者来说,不可能同时又觉知『呼吸』又觉知『三十一身分』,那
就会一直疲於切换,因此要下个决定。如果觉得观呼吸不错的人,就继续专注在观呼
吸的修行上。看你的目的是什麽?是要修止?还是没有执著?只要能达成目的的方法
,就是好方法。」
Wed Nov 05 21:12:06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一年前和无著比丘的访谈
#11
@Facebook
观众丁:「每个人的根器不同,那有什麽方法能够检视什麽样的方式适合自己的修行
?」

无著比丘:「如果修习一种方法後,念住变好了,或是止、观变好了,或是执著减轻
了,那就是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怎麽知道有没有念住变好、止观变好、或是执著减
轻了?那就是『心念住』的层次,能让我们知道是不是执著减轻,例如『心念住』能
让我知道去年发生某一件事,我生气了,而今年同样一件事发生,我则不会生气,这
就是修行上的进展,这就是『善哉、善哉!』」
Wed Nov 05 21:12:32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