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著比丘「四念住」访谈记录 (2)
【法念住的修行】
「受念住」、「心念住」的修行是相似的,但「法念住」则很不同,「法念住」基本
上涉及到「五盖」及「七觉支」,在巴利藏中还有提到「五蕴」、「六入处」、「四
圣谛」,因此巴利传统中「法念住」有五个练习。
在早些年还没读《阿含经》的时候我并不了解这五个不同的练习有什麽用意?但现在
看起来就很简单了,只要先看「五盖」及「七觉支」。例如在练习「心念住」时,可
以观察自心是有贪?无贪?有□?无□?有痴?无痴?因此可以知道有没有这「五盖
」当中的一个出现。
观这「五盖」时,不只是知道「有」或「没有」五盖,而是可进一步了解其起因、条
件,也就是因缘。
例如当我对某人生气时,为什麽我生气?要如何不生气?如何避免自己再发作?这是
关於「因缘」非常重要的教理,每个人都可以亲自去体验的。
当心中没有这「五盖」时,就可以培育「七觉支」了。这又是起因、条件,也就是因
缘。我有念住,是如何得到的?要如何保持?依此类推。
因此当我们谈到「法念住」、对法的思维时,其实就是谈到觉悟的方法,这也是迈向
解脱之道的精要:让这「五盖」消失,利用「四念住」的修行,培养「七觉支」,这
就是精简版的解脱公式,「法念住」就是觉悟、解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