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时间随观心□的念头, 修习念住可以产生一种保护内心降低欲望增长乃至防止 被它牵引, 这样修习的效果蛮好的, 像现在为何要po文, 是想要炫耀这个心得希望有 人可以认同自己, 或是想要读者可以受益, 到後来可能因此把po文删除都有可能, 时 时具念就像是脑袋□住了一位善知识时刻提点我们哪些念头是不善的, 哪些念头是善 的, 择善的并停止不善的行为.
例如在生活/工作中升起一些不善的念头(例如贪嗔之类的念头),一被观察"照"见,马 上就会让那个不善的念头减弱, 甚至於消失. 像是坏人被警察发现马上跑走那样. 这 种保护罩般的功能对修行蛮实用的 --> 这个好像叫心持"正念", 如果有错请帮忙更 正.
ChenTim 提的这个心得的确非常重要,修行真的是看在起心动念之间呀! 同样的一个 行为,背後的动机不同,果报也就天差地远,这些不只是业报的理论,而是日常生活 中会发生的事情,都要靠念住才能念念分明 :)
【专修容易散修难】玛欣德尊者 开示 各位贤友:晚上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专修和散修。在共修时段,坐在禅堂里 一心不乱地专注禅修业处,称为专修。专修法由於避免了除坐姿以外的其他威仪,也 避免了除业处以外的外缘,心是投入的,所以称为专修。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由於 威仪是不断变化的,例如行走、站立、坐著、躺卧、移动等,或者手要不断操作各种 事情,走路时脚步要移动等。 还有,平时眼睛是张开的,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外缘;耳朵是开放的,任何声音都可 以撞击耳门,而且思维也不像专修时那麽专注、专心,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守护好正 念,没有守护好心念,心就会像猴子一样,像野马一样,这样我们将会浪费很多的时 间在胡思乱想。在禅坐时虽然很专心,但是一下座後,心又追随著习气,又追随著烦 恼,又追随著妄想,这样我们的禅修就很难有好的效果。 应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修行呢?学会散修。散修的『散』是指姿势,身体的威 仪处於行立坐卧的任何一种,六门也处於活跃状态,不像专修的时候关闭眼耳鼻舌身 五门,只用意门,只是用心去专注业处。在平时六门都是开放的,接受颜色、声音、 气味、味道、触所缘以及法所缘的撞击。比如走路的时候要看路面,特别是这个季节 很多蚂蚁、很多□,不小心的话会踩死它们,我们的眼睛不可能闭著。有些人比较忙 ,要抬东西、搬东西、扫地等等。 这时是不是不能禅修了呢?不是的,还是可以!在这些情况下的修行称为『散修』, 或者称为散心修。散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知道身体的动作。如果心还很粗,也就是心比较散乱的时候,可以只是把心放 在身体上,乃至只注意身体的动作。比如扫地的时候,注意肢体的动作,注意不要扫 死蚂蚁□子等,要有正念地扫。虽然速度上扫得快也好,扫得慢也好,只要有正念就 好。心念放在身体上,属於『有益正知』,它是一种培养正念正知的方法,比扫地时 胡思乱想更好。这一种方法是在心比较粗或者干活的时候,由於动作比较快或复杂, 心难以细下来,就可以这麽做。 第二、觉知自己的心念。要学会时时了知自己的心念。比如当你感到烦躁时,要知道 你的心已经生起烦恼了,不耐烦了。例如在厨房服务时,看见有人不听安排而让自己 心生烦恼,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心没有跳出这个外缘,没有很好地观照自己的内心的 话,就会被烦恼控制,被烦恼绑住了。这个时候心要跳出来,要知道我的心已经在闹 情绪了,在赌气、讨厌、不耐烦了。 经常很好地观照自己的心,烦恼在一生起时即被我们的正念所镇伏、压服。如果没有 正念的话,烦恼就找到滋生的机会,会越来越滋长,会越来越强大。任何烦恼在刚刚 开始时力量都是很弱的。例如生气,当你看到冤家死对头时,第一反应是讨厌他。但 是在你一接触到不喜欢的外缘时,心很快就了知:「啊!我的心已经被对象套住了, 我的心已经被烦恼抓住了。」 如果你能很快地察觉到它,察觉到自己的心陷入了烦恼,那种嗔恚、生气、厌恶、排 斥的力量很快就变弱。为什麽呢?因为有了正念,烦恼就会变弱。如果出现了喜欢的 物件,比如在托钵时看到有好吃的东西,於是生起贪心:「哈!今天又有肉吃了,我 要舀多点!」这时你盯著的只是美味,却没有看到你的心在粘著好吃的东西,没有看 到贪心的生起。 如果没有正念,心就被贪欲抓住了。烦恼一生起时,正念就生起。就好像一个小偷, 後面老是跟著员警,虽然小偷下手很快,但是员警也能很快地把他抓住,那这个小偷 就不可能为非作歹到哪里去。妄想、贪嗔痴就好像小偷,正念好像员警,如果任凭小 偷去偷,小偷就会越来越大胆,甚至明目张胆,原来的暗偷变成後来的明抢。 ~接下文~
~接上文~ 如果一个人没有用正念防护自己的心的话,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惭愧心,知道生气不 好,到後来明目张胆地生气,还以为透过生气才能树立威信,这样心就慢慢地陷入烦 恼。你会生气一次,就会生气第二次、第三次……。生气次数多了,就变成一种习气 。所谓『习』就是不断重复,不断重复的烦恼称为『习气』。一旦烦恼重复多了就变 成性格、变成习气。人家说这个人性格不好,难以相处,大家都不喜欢,就是因为不 断地重复做不该做的事情,重复说不该说的话。 为什麽呢?因为他没有守护好正念,没有防护好心,任凭烦恼在心里滋生。所以我们 要提升对心的观照能力,要提升心对烦恼的控制能力,这属於『有益正知』或『适宜 正知』,也是培养正念正知的方法。不过,有些禅法把这种训练方法称为『内观』或 『毗钵舍那』,但其实它还不是真正的内观。为什麽呢?因为只要禅修者还没有能力 见到究竟名法,他所见到的这些所谓的『生气』等就还是概念法,或者说是一堆名法 的组合,所以不能称为『内观』,它只是属於正念的训练。 第三、觉知业处。日常生活中更好的禅修方法,是把自己的业处带到任何一种动作、 任何一个地方,这种训练方法称为『行处正知』。如果大家以入出息念为自己的根本 业处,那麽走路也觉知呼吸,扫地、搞卫生的时候也觉知呼吸,洗钵等一切动作都在 觉知自己的呼吸。专修的时候叫做专注呼吸,而在平时叫做觉知呼吸,即散修的时候 是觉知呼吸。虽然所缘(目标)都是呼吸,但是用的心力有所不同。 专注是指全心投入去知道它,清楚知道它,而觉知比专注的力度稍微弱一点,但还是 清楚地知道。在平时甚至可以用知道呼吸的方法,但知道又比觉知呼吸稍弱一点,但 仍然是把心放在呼吸上。为什麽平时不用专注呢?因为眼睛还要看,耳朵还要听,手 还要操作,脚还要行走,所以不能叫专注。比如扫地的时候,我们既要看会不会扫到 □蚁,又要看哪里树叶多,把它们扫到一堆。这个时候不断地分心,按照阿毗达摩来 说,眼门心路、身门心路和意门心路交换不断地生起,所以要说专注是说不过去的, 至多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念在呼吸上,这些都需要慢慢地训练。 平时的散修比打座中的专修更加难,但是能够做好散修的话,其效果会比专修更好。 有些禅修者之所以被传闻或据说修得好,但是却很难与人相处,或者说性格不好,就 是因为只懂得专修,不懂得散修,只懂得在禅座中专心投入,在平时却控制不了自己 的心。因此我强调过很多次,以後还是会继续强调的,就是『禅修好不如性格好!』 我们不要求每个人禅修一定要好,但是却要求大家性格要好。不管你的修行怎麽样, 但是你的言行举止看上去要像个修行人。 如果传闻中你修行很好,但是你的性格却连一个出家人都做不到,连一个修行人都做 不到,那麽传闻你修得很好,你的言行是带给人信心,还是带给人怀疑?所以,修行 还没有上去之前,就要先把自己的身行、把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意行先收好,先修 好。修得好不好,很大部分是因为过去世巴拉密的原因,许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今世。 如果拥有很好的禅修巴拉密,今世可能稍微精进一下,你就有可能证得禅那,就可以 修得很好。 如果你今世没有好好地防护自己的身、语、意,虽然在座中有能力专注,但是你的性 格却很容易让人丧失信心,这是很不应该的!所以我们不应只是片面地追求在禅坐中 、专修的时候能够投入。专修的时候能够专注,你的禅修修得上去,每天都有新的功 课可以报告,但是在平时散修的时候却不防护心,於是你的习气、烦恼都表现出来, 暴露出来让别人看到,你的言行举止让人大跌眼镜,於是别人会怀疑:「怎麽这个人 修行那麽好还会这样?还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由於怀疑你的行为,导致怀疑你的修行;怀疑你的修行,导致怀疑你的禅法。如此, 传闻中修得越好但性格不好的人,无论对他人,还是对教法都是一种破坏!所以我们 应该透过正念正知,来镇服这些烦恼、习气。即使禅修还没有成就,即使禅修还没有 提升,但是我们的言行举止也要像个修行人,特别是出家人应该像个出家人。这样的 话我们不管修得怎麽样都是在进步,都是在提升。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修行 人的利益,而不只是弄一些虚名。 除了专修之外,更要注重平时的培养,平时正念的守护,正念正知的维持。除了精进 禅修、做好专修之外,平时的心念要保护好,要做好散修。我们可以说『专修容易散 修难』,因为真正守护好心、保护好心还是在散修状态,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在禅堂 里一坐,大家的姿势都一样,你的习气不容易表现、暴露出来。一旦用自己随意的姿 势、随意的威仪,行走、坐著、站立也好,这些威仪都显示出你的心念。姿势和行为 是身表,所讲的话是语表,身表和语表都源自於心。你有这样的心念,才有这样的行 为,才有这样的语言,如果你的言行举止都显现出你的烦恼习气,证明你是一个烦恼 的奴隶、习气的奴仆。 我们要做心的主人,要调伏好心,训练好心,让心纳入正念的管理。心是很好训练的 ,心是很好引导的,虽然这并非易事,但是它却是可以引导的。最怕的是我们没有去 引导心,而是去放纵心。若放纵心,你就永远是心的奴隶。我们要尝试做心的主人, 用正念正知去调伏它,去管理它、控制它、引导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性格上 不断提升,在修行上不断增长,在禅修上修有所成!希望大家一起精进努力,与大家 共勉! 萨度!萨度!萨度!! 智行 2011年5月7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