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作者:root (root)
#1
@Facebook
作者:root (root)

标题: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四)断句

时间:Sat May 30 22:47:18 2015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四)

  佛告婆蹉:「有二法,修习多修习,所谓止、观。此二法修习多修习,

  得知界、果,觉了於界,知种种界,觉种种界。

  如是,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

  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令我三结尽,
得须

  陀洹;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

  种种神通境界,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皆悉得。

  是故,比丘,当修二法,修习多修习,修二法故,知种种界,乃至漏尽。」

这部经文的断句要注意,不同的断句法会有截然不同的意思。

第一种断句法:

比丘欲求得以下几种法,就要多修习止观:

1.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

2.慈、悲、喜、舍,

3.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

4.令我三结尽,得须陀洹;

5.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

6.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

7.种种神通境界,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皆悉得。

第二种断句法:

比丘欲求得以下几种法,就要多修习止观:

1.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

2.慈、悲、喜、舍,

3.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令我三结尽,得须陀洹;

4.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

5.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

6.种种神通境界,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皆悉得。

若是按照第二种断句法来断句,那第3点的次序就是:

  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令我三结尽->得须陀洹果;

断三结得先入非想非非想入处!?

那一种断句法才是正确的,请看以下: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四二)

「若复欲求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悉得成就。所以者何?

  以彼法行、正行故,持戒清净,心离爱欲,所愿必得。

  「欲求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皆悉得。

  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持戒清净,心离爱欲,所愿必得。

  「欲求断三结,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

  无量神通,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皆悉得。

  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持戒、离欲,所愿必得。」

由以上经文比对知,

 “欲求慈、悲、喜、舍...到非想非非想入处皆悉得”和 “欲求断三结...”

并没有前後因果关系,是分开来看成是两种不同的事

经文中没有入非想非非想入处然後才断三结的意思。

所以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四)应是第一种断句法才是合理。

同样的,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一四)的断句法应为:

是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善>喜]乐,初禅具足住,

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

如是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

是比丘欲求(欲求以下几件事,为断句加上序号数字)

1.第二、第三、第四禅,

2.慈、悲、喜、舍,

3.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

4.具足三结尽,得须陀洹果;

5.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果;

6.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果,

7.得无量种神通力,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者。

如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如是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

的确是有禅定功夫很强具无色定的外道,闻佛法後修五根证初、二、三或四果。

由无色定证果只是方法之一,不能说所有的证果法都得先修无色定。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作者:root (root)
#2
@Facebook
上面是系统测试

上面是系统测试

上面是系统测试
Sun May 31 18:37:20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作者:root (root)
#3
@Facebook
作者:root (root)

标题: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四)断句

时间:Sat May 30 22:47:18 2015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四)

  佛告婆蹉:「有二法,修习多修习,所谓止、观。此二法修习多修习,

  得知界、果,觉了於界,知种种界,觉种种界。

  如是,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

  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令我三结尽,
得须

  陀洹;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

  种种神通境界,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皆悉得。

  是故,比丘,当修二法,修习多修习,修二法故,知种种界,乃至漏尽。」

这部经文的断句要注意,不同的断句法会有截然不同的意思。

第一种断句法:

比丘欲求得以下几种法,就要多修习止观:

1.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

2.慈、悲、喜、舍,

3.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

4.令我三结尽,得须陀洹;

5.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

6.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

7.种种神通境界,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皆悉得。

第二种断句法:

比丘欲求得以下几种法,就要多修习止观:

1.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

2.慈、悲、喜、舍,

3.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令我三结尽,得须陀洹;

4.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

5.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

6.种种神通境界,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皆悉得。

若是按照第二种断句法来断句,那第3点的次序就是:

  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令我三结尽->得须陀洹果;

断三结得先入非想非非想入处!?

那一种断句法才是正确的,请看以下: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四二)

「若复欲求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悉得成就。所以者何?

  以彼法行、正行故,持戒清净,心离爱欲,所愿必得。

  「欲求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皆悉得。

  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持戒清净,心离爱欲,所愿必得。

  「欲求断三结,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

  无量神通,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皆悉得。

  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持戒、离欲,所愿必得。」

由以上经文比对知,

 “欲求慈、悲、喜、舍...到非想非非想入处皆悉得”和 “欲求断三结...”

并没有前後因果关系,是分开来看成是两种不同的事

经文中没有入非想非非想入处然後才断三结的意思。

所以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四)应是第一种断句法才是合理。

同样的,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一四)的断句法应为:

是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善>喜]乐,初禅具足住,

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

如是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

是比丘欲求(欲求以下几件事,为断句加上序号数字)

1.第二、第三、第四禅,

2.慈、悲、喜、舍,

3.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

4.具足三结尽,得须陀洹果;

5.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果;

6.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果,

7.得无量种神通力,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者。

如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如是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

的确是有禅定功夫很强具无色定的外道,闻佛法後修五根证初、二、三或四果。

由无色定证果只是方法之一,不能说所有的证果法都得先修无色定。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作者:root (root)
#4
@Facebook
上面是系统测试

上面是系统测试

上面是系统测试
Sun May 31 18:37:20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