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12:「复次云何建立四无量定。谓诸有情有三品故。一者无苦无乐
。二者有苦。三者有乐。如其次第。欲与其乐。欲令离苦。欲令其乐永不相离。於彼
作意。有四种故。如其次第。建立四种。谓由与乐作意故。拔苦作意故。乐不相离随
喜作意故。建立前三。即於此三欲与乐等。为欲令彼不乐思慕不染污作意故。□恚不
染污作意故。贪欲不染污作意故。建立於舍。经言以慈俱心。乃至广说。现前饶益故
名慈俱。饶益相故名慈善友。其饶益相略有二种。一欲利益。二欲安乐。此二种相。
一切无量之所显示。无怨者。离恶意乐故。无敌者。离现乖诤故。无恼害者。离不饶
益事故。广者。所缘广大故。大者。利益安乐思惟最胜故。无量者。果无量故。如四
大河众流杂处。善修习者。极纯熟故。设有问言。慈俱等心有何等相。故次答言。胜
解遍满具足而住。胜解遍满者。[3]增上意乐胜解周普。义具足者。圆满清白故。住
者。所修观行日夜专注时专注故。问如经言。善修习慈极於遍净。乃至广说。此何密
意。答第三静虑。於诸乐中其乐最胜。忆念此乐。修习慈心。慈最第一故。说修慈极
於遍净。忆念空处。修习悲心。亦最第一。以修悲者乐欲拔苦。无色界中。远离众苦
断坏等苦。彼都无故。是故忆念无边空处。修悲等至。作如是念。当令一切有苦有情
。到无众苦及所依处。修喜定者。亦常忆念无边识处。庆诸有情所得安乐。作如是念
。当令一切有情之类受无量乐。犹如识处。识无限量。是故忆念识无边处。修习喜定
。为最第一。修舍定者。亦常忆念无所有处。作如是念。无所有处无漏心地最为後边
。舍最第一。如阿罗汉□刍一切苦乐不苦不乐现行位中皆无染污。当令一切有情之类
得如是舍。是故忆念无所有处。修习舍定为最第一。如是一切皆是圣行。唯圣能修。
故经宣说觉分俱行。」(CBETA, T30, no. 1579, p. 338, a25-c4)
[3](是)+增【宋】【元】【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