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整个经文来谈会比较清楚。
经文是这样说的:
《杂阿含经》卷35:「时。鹿住优婆夷稽首礼阿难足。退住一面。白尊者阿难。云何
言世尊知法。我父富兰那先修梵行。离欲清净。不著香花。远诸凡鄙。叔父梨师达多
不修梵行。然其知足。二俱命终。而今世尊俱记二人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於後世
得斯陀含。生兜率天。一来世间。究竟苦边。云何。阿难。修梵行.不修梵行。同生
一趣.同一受生.同其後世。」(CBETA, T02, no. 99, p. 257, c1-9)
经中提到两名梵志,分别是『富兰那先』及『梨师达多』。此两人行为有差别分别为
『修梵行。离欲清净。不著香花。远诸凡鄙』以及『不修梵行。然其知足』。而鹿住
优婆夷疑惑的是『世尊俱记二人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於後世得斯陀含。生兜率天
。一来世间。究竟苦边。』,为何疑惑?修不修梵行都能得二果。
这样的疑惑会导致一个错误观念也就是『无论修不修梵行一样都可能在後世得二果』
。然而这是错误的观念。
[後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