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有一些人,拿造像度量经这种工艺本,来当成唯一佛像造像标准,其实是很无稽
的事情,欠缺对佛教历史的真正认识。
造像度量经是後世为了满足出资造像的人的期待而设计的工艺□本;并非佛陀所主张
的信仰的圭臬。
而以工艺□本这样的文件,拿来攻讦宗教团体,行为上又假拖自己是佛教专家,就更
等而下之了。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upload/05699600_1297128675.pdf
最早将佛塔扩大以显示其重要性的是阿育王,据说他将佛陀入灭後,八王分得舍利所
建佛塔的其中七个打开,取出里面的舍利,在国内分建了八万四千个佛塔供养。佛塔
的崇拜从此遍布全印度,而日後佛教徒礼拜佛像的行为或仪式,或许可以说是源自早
期对佛塔的膜拜。
以「轮」象徵法轮常转□以轮象徵佛陀与佛法
S??c? st?paI南门石柱上的浮雕有一个大的轮子立於长柱之上,轮的两侧各有一位飞
天,其下有两排合掌礼敬法轮的男女,有趣的是,在人物之下有两排动物,这似乎显
示人天畜牲同表礼敬之意。此浮雕上的轮应象徵佛陀,故信众对著「轮」合掌礼敬,
然而为何以轮象徵佛陀?其解释或许可说是因为佛之所以为佛,是因为他悟到真理,
也就是法,并修行圆满,才令人对他产生景仰,因此以法轮来象徵佛。
以菩提树及台座象徵佛陀
菩提树与台座的组合,象徵在菩提迦耶菩提树下得正觉的佛陀,只是原先坐在菩提树
下台座上的佛陀没被塑造出来。佛陀,梵文buddha,是从动词budh变化而来,budh这
个字有醒来之意,bhdhha是budh的过去被动分词,意指已醒来,已觉醒的,引申为觉
悟者。佛陀在菩提树下得正觉,悟得正法,这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因为这正是佛陀之
所以为佛陀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尚未产生佛像,不以人身塑造佛像之前,以在菩提
迦耶悟到真理相关的台座、菩提树来象徵佛陀是合理的。
从佛塔到佛像信仰的过渡时期
现存的法王塔约建於西元一世纪,最後一次的增建应该是在西元四到五世纪之间。现
存佛塔直径115□,高45□,建於高起的台座上,佛塔的基座装饰以一条石造的装饰
带,其中的浮雕小佛龛便嵌在印度□歌林式
(Indo-Corinthian)的壁柱之间,佛龛之内原先放有佛和菩萨像。
早期的佛塔通常在覆钵体及平台的正面都装饰有壁柱和包括佛像在内的人物造像,这
些造像通常是用陶土、石膏或灰泥做成。在早期佛像产生时,许多地方都存在著供奉
佛像的小龛或者是小礼拜堂,但是这些装有佛像的小龛都只是佛塔的附属物,都只是
附於佛塔的四周。把佛像放入独立的寺庙来祭拜,在当时并不很流行。这对最早制作
佛像的地区来说,是值得注意的。人们对於想要膜拜以人形来表示的佛像的需求,其
处理方式并不是将佛像放入独立的寺庙 ,而是将之放入附属於佛塔上的小龛内,或
者是作为佛塔正面的装饰。
大概由於这些小佛像通常是用陶土、石膏或灰泥做成,比直接从石头上雕刻出来的人
物来得容易脱落,因此许多现存的佛塔,原先表面的装饰物都所剩无几。但这样的装
饰造像风格可以从现存犍陀罗地区小型佛塔看出,例如:印度加尔各答博物馆所藏
Loriyan Tangai地区出土的犍陀罗石造小佛塔,这似乎意味著当佛像被创造出来的时
候,人们对於遗骨的崇拜还是超过对以人形来呈现佛陀的佛像。
当早期佛像产生之时,佛像并没有立即成为礼拜的主体,佛塔还是信众膜拜的主体对
象。然而到了西元五、六世纪,当佛像广为人们接受,并被视为人类的拯救者而作为
主要的膜拜对象出现在佛寺中时,佛塔依旧被建造出来,只是在佛塔正前方立了佛像
,在阿姜塔石窟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从佛塔到佛像信仰过渡时期的演变。
造像之源起
从地理环境来看佛像产生的时空背景 西元一世纪前後,对佛教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一个时期,因为正当此时大乘兴起,同时也发展出佛像的造像。从历史发展来看
,佛像的产生,与大乘思想应有关联,然而从早期大乘经典中,似乎找不到与佛像信
仰相关之内容。
秣菟罗造像的特色与诠释
最早创造出佛像的犍陀罗和秣菟罗,两地所造之佛像,都是以印度当时所谓的大人之
相为特徵。这些特徵统称之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最显而易见的特徵有:双眉之
间的白毫、头顶上鼓起的肉髻和大而下垂的双耳等。佛像的出现,使得大众虔诚的冲
动得与纯真的精神渴望相结
合,这时候,佛陀不再只是一位导师,而是一位以象徵手法出现的超人,并被信仰者
奉为神明。
佛教在最早创造出佛像的时候,就已经同时创造出佛与菩萨像,秣菟罗早期的佛、菩
萨造像,有些在外观上分不出差别,其造型完全按照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的佛像特
徵来造,但在造像题记中,明白指出为菩萨造像,例如:现存印度秣菟罗考古博物馆
的一尊西元一世纪,高68.5公分的菩萨像,以及现存印度鹿野苑博物馆,西元前二世
纪,高248公分的菩萨像。然而一尊同样出自秣菟罗西元一世纪的坐佛造像,与图七
的菩萨像在造型上则几乎完全一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早期
佛教的菩萨指的是成佛之前的释迦牟尼佛,诚属同一人之故。
秣菟罗出土的造像中,也有造型与佛像不同的菩萨像,是以印度王子的造型来呈现,
可见当时的菩萨像还未有固定的造型。
犍陀罗菩萨造像来源之探讨
最早可以确定年代的犍陀罗造像是出现在贵霜时期,犍陀罗艺术的开展是产生於属贵
霜王朝领域之内的古大夏地区,由於这个地区曾受到古
代中亚、欧亚草原、希腊文化的影响,因此犍陀罗造像风格可说是结合了印度图像与
草原文化的审美观,并以希腊写实手法来处理人物造型的细微部分。
佛像的产生是在贵霜时期,制作佛像的目的主要是供信众顶礼膜拜之用,而出资造像
者大部分都是在家众。当时营造佛像与佛寺者很多都是贵族与富商,这些人在贵霜时
期若非为有著草原民族血统的贵霜贵族,也应为深受当时统治阶级品味影响的富商。
因此,出於他们的要求所造出来的佛、菩萨像,应该是符合他们的审美观的,也就是
符合当时中亚地区草原民族服饰审美要求的。
小结
佛教创始之初,尚无造像产生,西元一世纪前後,当大乘佛教成立的同时,佛像也出
现了,刚开始时,只有佛和菩萨像,随著信仰的演变,佛国世界的成员越来越多,多
到难以计算的程度,且随著佛教传播年代与地域的久远,各地区不同时代所造出之佛
、菩萨像有其不同风格与造型,而使得造像的辨识变得不易,然而若能认识早期造像
的背景与精神,则应有助於了解多样而复杂的佛教造像,至少在面对佛、菩萨像行礼
如仪之时,将因了解其精神内涵而起正知见,而更加明了自己合十顶礼所求为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