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无记是十四个佛陀不予回答的问题:
- 世间常:宇宙的主体是永恒不变的吗?
- 世间无常:宇宙的主体是无常的,会消失而一了百了(断灭论)吗?
- 世间亦常亦无常:宇宙的主体是常也是无常吗?
- 世间非常非无常:宇宙的主体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吗?
- 世间有边:宇宙有边界吗?
- 世间无边:宇宙没有边界吗?
- 世间亦有边亦无边:宇宙既是有边界、又是没有边界吗?
- 世间非有边非无边:宇宙既不是有边界、也不是没有边界吗?
- 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常存吗?
- 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 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如来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吗?
- 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如来死后既不存在又不是不存在吗?
- 命即是身:生命(灵魂)即是肉体,两者不可以分离吗?
- 命异身异:生命(灵魂)是一回事,肉体是另一回事,两者可以分离吗?
外道的问题是基于错误的假设,不是从因缘观如实地看世间,所以佛陀才不加以讨论或回答这些问题。
十四无记的第2个“世间无常”和佛教所说“世间无常”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实际的意义却不一样。十四无记所说的“世间无常”是将宇宙(世间)视为一个主体、大我,认为这个主体是无常,会消失而一了百了,属于断灭论。佛教所说的“世间无常”则是基于因缘的分析,描述世间的迁流变化,而非有一个主体、大我。
十四无记中第10个“如来死后无”和佛教所说的“涅槃”也不相同。十四无记所说的“如来死后无”是将如来视为一个主体、灵魂,认为这个灵魂会消失而一了百了,属于断灭论。
如果如来仍自认是一个轮回的主体,那就是“我见”;如果认为如来死后就没了,那就是“断见”,而佛陀则发现且证知世间是“缘起缘灭”的:身心都是无常的,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的,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轮回主体叫做如来。而在究竟的角度来看,如来已经彻底解脱于五阴了,只有因缘的生灭,而没有“我”的主体,那又怎么能说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没有呢?问题就错了,因此不予回答。
十四无记中第14个“命异身异”和佛教所说的“轮回转世”意义也不同。十四无记的“命异身异”认为有个永生不变的灵魂,佛教则认为身心都是持续因缘变化的,所谓“意生身”或“中阴身”的暂态也是因缘生灭。再者,解脱的圣者即不再轮回,超越了“命异身异”的命题。
要如何正确地看待“十四无记”的问题?可参见卷十第262经:“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佛陀离于有、无的二边,离于断、常的二边,以因缘法讲说世间完整的面貌。
关于佛陀应对“十四无记”的记载,多数收录于本卷“婆蹉种出家相应”和“外道出家相应”中,也可参考《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05经、《长阿含经》卷十二第18经欢喜经。
《杂阿含经》“婆蹉种出家相应”的内容为本卷第957~964经,记录一位种姓为婆蹉的外道出家人多次拜访佛陀和佛弟子询问十四无记的问题时,双方的互动。婆蹉原先再三执迷于十四无记的问题上,后来佛陀引导他离于十四无记的戏论,依于佛法观察世间,并亲自体证佛法,他发现佛法的利益后也从佛出家,后来证得阿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