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03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金师精舍。时,有淳陀长者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问淳陀长者:“汝今爱乐何等沙门、婆罗门净行?”

淳陀白佛:“有沙门、婆罗门,奉事于水,事毘湿波天,执杖澡罐,常净其手。如是正士能善说法言:‘善男子!月十五日,以胡麻屑、菴摩罗屑以澡其发,修行斋法,被著新净长鬘,牛粪涂地而卧其上。言:善男子!晨朝早起,以手触地,作如是言:“此地清净,我如是净。”手执牛粪团并把生草,口说是言:“此是清净,我如是净。”若如是者,见为清净,不如是者,永不清净。’世尊!如是像类沙门、婆罗门,若为清净,我所宗仰。”

佛告淳陀:“有黑法、黑报,不净、不净果,负重向下。成就如此诸恶法者,虽复晨朝早起,以手触地,唱言清净,犹是不净;正复不触,亦不清净。执牛粪团,并及生草,唱言清净,亦复不净;正复不触,亦不清净。

“淳陀!何等为黑、黑报,不净、不净果,负重向下,乃至触以不触,悉皆不净?淳陀!谓杀生杀生恶业,手常血腥,心常思惟挝捶杀害,无惭无愧,悭贪悋惜,于一切众生乃至昆虫,不离于杀。偷盗于他财物、聚落、空地,皆不离盗。邪淫行诸邪淫,若父母、兄弟、姊妹、夫主、亲族,乃至授花鬘者,如是等护,以力强干,不离邪淫。妄语不实妄语,或于王家、真实言家、多众聚集,求当言处,作不实说: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闻言闻,闻言不闻,知言不知,不知言知,因自因他,或因财利,知而妄语,而不舍离,是名妄语。两舌两舌传此向彼,传彼向此, 递相破坏,令和合者离,离者欢喜,是名两舌。恶口不离恶口骂,若人软语,悦耳、心喜、方正、易知、乐闻、无依说、多人爱念、适意、随顺三昧。舍如是等,而作刚强,多人所恶、不爱、不适意、不顺三昧说。如是等言,不离麁涩,是名恶口绮语坏语不时言、不实言、无义言、非法言、不思言,如是等,名坏语。

贪欲不舍离贪,于他财物而起贪欲,言:‘此物我有者好。’瞋恚不舍瞋恚弊恶,心思惟言:‘彼众生应缚、应鞭、应杖、应杀,欲为生难。’邪见不舍邪见颠倒,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报、无福,无善行恶行、无善恶业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父母、无众生生世间,无世阿罗汉等趣等向、此世他世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淳陀!是名黑、黑报,不净、不净果,乃至触以不触,皆悉不净。

“淳陀!有白、白报,净有、净果,轻仙上升,成就已,晨朝触地,此净我净者,亦得清净;若不触者,亦得清净,把牛粪团,手执生草,净因净果者,执与不执,亦得清净。

“淳陀!何等为白、白报,乃至执以不执,亦得清净?谓有人不杀生不杀生,离杀生,舍刀杖,惭愧,悲念一切众生。不偷盗不偷盗,远离偷盗,与者取,不与不取,净心不贪。不邪淫离于邪淫,若父母护,乃至授一花鬘者,悉不强干[*]起于邪淫。不妄语离于妄语,审谛实说不两舌远离两舌,不传此向彼,传彼向此,共相破坏,离者令和,和者随喜。不恶口远离恶口,不刚强,多人乐其所说。不绮语离于坏语,谛说、时说、实说、义说、法说、见说。不贪欲离于贪欲,不于他财、他众具作己有想,而生贪著。不瞋恚离于瞋恚,不作是念:‘挝打缚杀,为作众难。’正见正见成就,不颠倒见,有施、说,有报,有福,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世阿罗汉于此世他世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淳陀!是名白、白报,乃至触与不触,皆悉清净。”

尔时,淳陀长者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校勘]

“净”,宋、元、明三本作“冷”。

大正藏原为“发”,宋本作“须”,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鬘”。[*]

大正藏无“言”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干”,明本作“于”。[*]

“妄”,大正藏原为“忘”,今依据前后文改作“妄”。

“乖”,宋本作“永”。

“递”,大正藏原为“遍”,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递”。

大正藏无“詈”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大正藏在“语”字之下有一“说”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口”,大正藏原为“心”,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口”。

“绮”,宋本作“缚”。

“杖”,大正藏原为“伏”,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杖”。

“报”,宋本作“说”。

“趣”,宋、元、明三本作“起”。

“者”,宋、元、明三本作“净”。

“己”,大正藏原为“已”,今依据前后文改作“己”。

“说,有”,大正藏原为“有说”,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说有”。

[注解]

执杖澡罐:拿着拐杖和水瓶。“澡罐”是水瓶,可用来洗手。

菴摩罗屑:余甘子皂化制作而成的肥皂粉。又译为“菴罗摩罗屑”、“菴摩罗末”。“菴摩罗”是音译,即“余甘子”,又译为“阿摩勒”。

㲲:细致的棉布。读音同“叠”。

负重向下:此处指这些邪见苦行,如同负重一般,致使修行人沈沦至恶趣。和之后的“轻仙上升”一词为对比。

挝捶:“挝”音同抓,鞭打。“捶”是用杖敲打。

授花鬘者:已订婚,即将结婚的人。

求当言处:被要求出面作证。

乖离:分别、背离,此处指离间、挑拨之意。“乖”为“分离”之意。

传此向彼,传彼向此,递相破坏:拨弄是非并到处挑拨离间。

离者欢喜:对于离间了他人,感到高兴。

詈:责骂。读音同“厉”。

无依说:没有执著的说法。(不强词夺理)

随顺三昧:依从入定的;导向安定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导向入定的”。

麁涩:即“粗涩”,在这里指粗鲁刺激的言语。

坏语:空话;言不及义的话。

不时言:不合时宜,不看场合而说的话。

不思言:不经大脑思索而讲的话。

欲为生难:要让对方活得痛苦。

等趣:正确地趋向。又译为“正趣”、“等向”。

审谛实说:明白道理而说真话。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本经中对十恶、十善的定义,以表格整理对比如下:
十(善)恶 十恶定义 十善定义
(不)杀生 手常血腥,心常思惟挝捶杀害,无惭无愧,悭贪悋惜,于一切众生乃至昆虫,不离于杀。 离杀生,舍刀杖,惭愧,悲念一切众生。
(不)偷盗 于他财物、聚落、空地,皆不离盗。 远离偷盗,与者取,不与不取,净心不贪。
(不)邪淫 行诸邪淫,若父母、兄弟、姊妹、夫主、亲族,乃至授花鬘者,如是等护,以力强干。 若父母护,乃至授一花鬘者,悉不强干起于邪淫。
(不)妄语 不实妄语,或于王家、真实言家、多众聚集,求当言处,作不实说: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闻言闻,闻言不闻,知言不知,不知言知,因自因他,或因财利,知而妄语,而不舍离。 审谛实说。
(不)两舌 两舌乖离,传此向彼,传彼向此,递相破坏,令和合者离,离者欢喜。 不传此向彼,传彼向此,共相破坏,离者令和,和者随喜。
(不)恶口 不离恶口骂詈,舍软语等,而作刚强,多人所恶、不爱、不适意、不顺三昧说。如是等言,不离麁涩。 不刚强,多人乐其所说;软语,悦耳、心喜、方正、易知、乐闻、无依说、多人爱念、适意、随顺三昧。
(不)绮语 绮饰坏语,不时言、不实言、无义言、非法言、不思言。 离于坏语,谛说、时说、实说、义说、法说、见说。
(不)贪欲 不舍离贪,于他财物而起贪欲,言:‘此物我有者好。’ 不于他财、他众具作己有想,而生贪著。
(不)瞋恚 不舍瞋恚弊恶,心思惟言:‘彼众生应缚、应鞭、应杖、应杀,欲为生难。’ 不作是念:‘挝打缚杀,为作众难。’
(不)邪见 不舍邪见颠倒,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报、无福,无善行恶行、无善恶业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父母、无众生生世间,无世阿罗汉等趣等向、此世他世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不颠倒见,有施、说,有报、有福,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世阿罗汉于此世他世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 十恶中,有五戒当中的四个,至于五戒的“不饮酒”戒是遮戒,遮止喝酒后造的恶业,因此不直接列于十恶之内。其他的六恶虽然不在五戒之内,但作了就有恶业,因此还是要尽量避免造恶业。
  • “绮语”除了花言巧语外,还包括了:“不时言、不实言、无义言、非法言、不思言”。
  • 本经中所列的“正见”是“世间正见”,另外还有“出世间正见”即四圣谛,如卷二十八第785经所说:“何等为正见有漏、有取,向于善趣?若彼见有施、有说,乃至知世间有阿罗汉,不受后有。[……]何等为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于法、选择、分别、推求、觉知、黠慧、开觉、观察。”(CBETA, T02, no. 99, p. 203, a23-b1)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