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07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比丘名曰上座独住一处,亦常赞叹独一住者,独行乞食,食已,独还,独坐禅思。

时,有众多比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有尊者名曰上座[*],乐一独处,亦常赞叹独一住者,独入聚落乞食,独出聚落,还至住处,独坐禅思。”

尔时,世尊语一比丘:“汝往诣彼上座[*]比丘所,语上座[*]比丘言:‘大师告汝。’”

比丘受教,诣上座[*]比丘所,白言:“尊者!大师告汝。”

时,上座[*]比丘即时奉命,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尔时,世尊告上座[*]比丘:“汝实独一静处,赞叹独处者,独行乞食,独出聚落,独坐禅思耶?”

上座[*]比丘白佛:“实尔,世尊!”

佛告上座[*]比丘:“汝云何独一处,赞叹独住者,独行乞食,独还住处,独坐禅思?”

上座[*]比丘白佛:“我唯独一静处,赞叹独住者,独行乞食,独出聚落,独坐禅思。”

佛告上座[*]比丘:“汝是一住者,我不言非一住,然更有胜妙一住。何等为胜妙一住?谓比丘前者枯干,后者灭尽,中无贪、喜,是婆罗门心不犹豫,已舍忧悔,离诸有爱,群聚使断,是名一住,无有胜住过于此者。”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悉映于一切,  悉知诸世间,
 不着一切法,  悉离一切爱,
 如是乐住者,  我说为一住。”

佛说此经已,尊者上座[*]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校勘]

“座”,大正藏原为“坐”,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座”。[*]

“上座”,巴利本作 Thera。

[注解]

独住一处:独自住在一个地方。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独止一房”,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独住”。

前者枯干,后者灭尽,中无贪、喜:以前的(贪爱)已枯干,往后的(贪爱)不再生,现在没有贪欲、喜爱。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欲本干竭,来欲不起,现欲不生”,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凡过去的被舍断,凡未来的被断念,以及在现在自体的得到上意欲贪被彻底排除”。

有爱:对存在的渴爱。这里的“有”即是十二因缘中的“有”支,指“生命的存在”。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心的出离

第1070经、1071经中的两位比丘可说都像是独行侠:第1070经的比丘已证阿罗汉,因此佛陀赞许他;但对第1071经的比丘,佛陀则指出应进一步达成内心的出离。可见虽然佛陀鼓励比丘到阿练若处(离开聚落,寂静而适合修行的地方)修行,更加重视心的出离。

  • 胜妙一住

卷十三第309经解说什么是“一一住”(最好的止住),与本经所谓“胜妙一住”相通:“若眼识色可爱、乐、念、可意,长养于欲;彼比丘见已,喜乐、赞叹、系着住,爱乐、赞叹、系着住已,心转欢喜,欢喜已深乐,深乐已贪爱,贪爱已厄碍。欢喜、深乐、贪爱、厄碍者,是名第二住。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鹿纽!有如是像类比丘,正使空闲独处,犹名第二住。所以者何?爱喜不断不灭故,爱欲不断、不知者,诸佛如来说第二住。若有比丘,于可爱、乐、念、可意,长养于欲色;彼比丘见已不喜乐、不赞叹、不系着住,不喜乐、不赞叹、不系着住已,不欢喜,不欢喜故不深乐,不深乐故不贪爱,不贪爱故不厄碍。不欢喜、深乐、贪爱、厄碍者,是名为一一住。”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