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10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鞞舍离国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夜叉鬼,丑陋恶色,在帝释空座上坐。三十三天见此鬼丑陋恶色,在帝释空座上坐。见已,咸各瞋恚。诸天如是极瞋恚已,彼鬼如是、如是随瞋恚渐渐端正。

“时,三十三天往诣天帝释所,白帝释言:‘憍尸迦!当知有一异鬼,丑陋恶色,在天王空座上坐,我等诸天见彼鬼丑陋恶色,坐天王座,极生瞋恚,随彼诸天瞋恚,彼鬼随渐端正。’释提桓因告诸三十三天:‘彼是瞋恚对治鬼。’

“尔时,天帝释自往彼鬼所,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三称名字而言:‘仁者!我是释提桓因。’随释提桓因如是恭敬下意,彼鬼如是、如是随渐丑陋,即复不现。

“时,释提桓因自坐已,而说偈言:

“‘人当莫瞋恚,  见瞋莫瞋报,
  于恶莫生恶,  当破坏憍慢。
  不瞋亦不害,  名住贤圣众
  恶罪起瞋恚,  坚住如石山
  盛瞋恚能持,  如制逸马车,
  我说善御士,  非谓执绳者。’”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叹说不瞋。汝等如是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应赞叹不瞋,当如是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夜叉”,巴利本作 Yakkha。

“三十三天”,巴利本作 Devā Tāvatiṃsā。

大正藏无“所”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坐”,宋、元、明、圣四本作“坐空”。

“彼”,圣本作“彼彼”。

“而言仁”,圣本作“言人”。

[注解]

过去世时:从前。这里的“过去世”指现在以前,不是指前一世。

瞋恚对治鬼:针对瞋恚的鬼。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有是夜叉,得诸骂詈,形色转好,名助人瞋”,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食忿夜叉”。

下意:谦卑。

不瞋亦不害,名住贤圣众:没有瞋怒的心也没有加害的心,就叫做在贤圣的人当中。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常应亲近之,彼即是贤圣,亦贤圣弟子”。(这句也可考虑写成“也就在圣贤之列了”)

恶罪起瞋恚,坚住如石山:由于恶、不善法而发怒,这发怒跟石山一般(是障碍)。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诸有瞋恚者,为瞋山所障”。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靠瞋恚壮大的鬼故意坐在天帝释的座位上,现丑陋容貌,让大家生气。

三十三天众感到生气,于是靠瞋恚壮大的鬼得到滋养,相貌越来越端正。

天帝释不生气,恭敬地对待他,鬼就逐渐变回丑陋的容貌乃至消失。

《中阿含经》卷十七〈长寿王品2〉第72经长寿王本起经:“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CBETA, T01, no. 26, p. 532, c14-15)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