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17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有四,凶恶毒虐,盛一中。时,有士夫聪明不愚,有智慧,求乐厌苦,求生厌死。时,有一士夫语向士夫言:‘汝今取此箧盛毒蛇,摩拭洗浴,恩亲养食,出内以时。若四毒蛇有恼者,或能杀汝,或令近死,汝当防护。’尔时,士夫恐怖驰走。‘忽有五,拔刀随逐,要求欲杀,汝当防护。’尔时,士夫畏四毒蛇及五拔刀怨,驱驰而走。

“人复语言:‘士夫!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尔时,士夫畏四毒蛇、五拔刀怨及内六贼,恐怖驰走,还入空村,见彼空舍,危朽腐毁,有诸恶物,捉皆危脆,无有坚固。

“人复语言:‘士夫!是空聚落当有群贼,来必掩汝。’尔时,士夫畏四毒蛇、五拔刀贼、内六恶贼、空村群贼,而复驰走。忽尔道路临一大河,其水浚急,但见此岸有诸怖畏,而见彼岸安隐快乐,清凉无畏,无桥船可渡得至彼岸,作是思惟:‘我取诸草木,缚束成手足方便,渡[*]至彼岸。’作是念已,即拾草木,依于岸傍,缚束成筏,手足方便,截流横渡[*]。

“如是士夫免四毒蛇、五拔刀怨、六内恶贼,复得脱于空村群贼,渡[*]于浚流,离于此岸种种怖畏,得至彼岸安隐快乐。我说此譬,当解其义。比丘!箧者,譬此身色麁四大,四大所造精血之体,秽食长养,沐浴衣服,无常变坏危脆之法。毒蛇者,譬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地界若,能令身死,及以近死;水、火、风诤亦复如是。五拔刀怨者,譬五受阴。六内贼者,譬六爱喜。空村者,譬六内入。善男子!观察眼入处,是无常变坏,执持眼者,亦是无常虚伪之法;耳、鼻、舌、身、意入处亦复如是。空村群贼者,譬外六入处。眼为可意、不可意色所害;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为可意、不可意法所害。浚流者,譬四流——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河者,譬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此岸多恐怖者,譬有身。彼岸清凉安乐者,譬无余涅槃。筏者,譬八正道。手足方便截流渡[*]者,譬精进勇猛到彼岸。婆罗门住处者,譬如来、应、等正觉。

“如是,比丘!大师慈悲,安慰弟子,为其所作;我今已作,汝今亦当作其所作,于空闲树下,房舍清净,敷草为座,露地冢间,远离边坐,精勤禅思,慎莫放逸,令后悔恨,此则是我教授之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虺”,大正藏原为“蚖”,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虺”。

“拔刀怨”,圣本作“怨拔刀”。

“群”,圣本作“六”。

“掩”,大正藏原为“奄”,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掩”。

“害”,宋、元、明三本作“虐”。

“渡”,宋、元、明、圣四本作“度”。[*]

[注解]

虺蛇:一种毒蛇,也称为“蝮蛇”。“虺”读音同“毁”。

箧:放东西的箱子。“箧”读音同“切”。

出内以时:按照固定的时间出入。

脱:倘若。

怨:怨家;仇人。

筏:同“筏”,用竹、木等材料,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手足方便:指手脚同时努力。

浚流:深的水流。“浚”是深的意思,读音同“俊”。按:可参考《杂阿含经》卷四十三第1172经:“浚流者,譬四流——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

诤:损害。(Boris:“诤”在佛典中有二义,其一指烦恼,为梵文 ran!a 之意译,有时也包含有“触动、损害、随增”诸意。)

五受阴:色、受、想、行、识合称“五阴”,有执著的五阴,又称为“五受阴”。参见卷二第55、58经。又译为“五盛阴”、“五取蕴”。

六爱喜:“爱喜”是贪爱的意思。六爱喜为色、声、香、味、触、法,这六者为产生烦恼的根源。

六内入:指“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即“六根”,另译为六入处、内六入、内六入处。

外六入处:色、声、香、味、触、法。因为与眼、耳、鼻、舌、身、意内六入处相对,而称为外六入处。又称为六外入处、六境、六尘。

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感官之欲的烦恼,“流”是以洪流比喻能让人流转生死的烦恼、生命的存在的烦恼,“有”即十二因缘的有支,指生命的存在、邪见的烦恼、邪见的烦恼。

欲爱、色爱、无色爱:欲界众生(感官之欲)的渴爱、(断除淫欲的)色界众生的渴爱、(断除淫欲与物质欲的)无色界众生的渴爱。

无余涅槃:完全断绝烦恼、生死。

八正道:迈向解脱的八个正确途径:(1)正见、(2)正志、(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8)正定。

露地:户外没有遮蔽物的地方。

冢间:坟场。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以生动的比喻,说明身受四大、五阴、六爱喜、外六入处的逼迫,八正道就像筏,能帮助我们从恐怖的此岸 (有身) 渡过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欲爱、色爱、无色爱之河 (超脱三界),到达安隐快乐的彼岸 (无余涅槃)。

回到《杂阿含经》